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57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包括管柱、管头与侧管,管头固定于管柱左右两端,侧管固定于管柱中部,管头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根管口柱,管柱内开槽设置有内腔,管口柱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外管柱与内管柱,管口柱为通管结构并与内内腔腔室互通,内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块隔片,适用于管道的应用或生产,该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在进行输液时可通过左右两端管头与管口柱对接造影导管,以本身连接管结构与导管对接方便延长及完成管口的转接,方便治疗时造影导管及造影剂输出设备的安装配置,同时其连接管管口柱部位设有与造影导管规格相对应的管口,以在造影导管配对时通过管口旋转分离拆卸内管柱与外管柱。

A multifunctional connecting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
本技术涉及管道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
技术介绍
造影导管是经皮血管造影的关键设备,其应具有适宜的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应具有良好的透X线性能,形状记忆力要好,管壁应光滑,造影性能高,血栓形成性能应控制在最低范围,造影导管为一根长形胶管,其主要作用为提供管导使造影剂能顺利引进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但现有的造影管道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其应用环境及工作空间限制,其导入造影剂设备与造影导管之间难以保证其接入长度,从而导致在治疗时常常受其管道限制导致适用性较低,同时传统造影导管在接入人体并进行药剂输送时,其药剂液压与人体血压需进行测定比对以确保输入液压的可行性,通常造影剂输出时其输出仪器常配备有液压测定表,但在造影剂通过管道进行输送时易因管道对接缝隙及外界气压影响导致实际液压出现偏差,影响输入输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具备能够对接造影导管方便延长导管长度及配液时适用性,能够另接管道进行药液分流,能够外接测压设备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造影导管在实际输液时长度及对接规格受诸多限制适用性较低,难以保证输液工作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能够对接造影导管方便延长导管长度及配液时适用性,能够另接管道进行药液分流,能够外接测压设备等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包括管柱、管头与侧管,所述管头固定于管柱左右两端,所述侧管固定于管柱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左侧贯穿设置有管口柱,所述管柱内开槽设置有内腔,所述管口柱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外管柱与内管柱,所述管口柱为通管结构并与内腔腔室互通,所述内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块隔片;所述侧管内部开槽设置有侧管槽,所述侧管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外接造影管道的接插口、与管柱插接固定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上端开槽设置有与侧管槽槽径互通的环形槽,所述接插口内侧设有与环形槽为一体的滑槽。进一步优点,所述管柱与管头连接处转动连接有转接盘,且转接盘的数量为两片,所述转接盘内侧呈螺旋状分布有螺纹,且管头与管柱连接处外壁均匀分布有与转接盘螺纹契合的齿纹。进一步优点,所述内管柱与外管柱内侧均蚀刻有用于旋转对接的螺纹,且内管柱可经由旋转进行拆卸,所述内管柱与外管柱的孔径分别为5.8mm与6.0mm。进一步优点,所述隔片呈左右对称分布,且内腔内侧中部开孔设置有用于对接波纹管的管口,且内腔与波纹管对接后,所述隔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波纹管左右两侧紧密连接。进一步优点,所述接插口开孔至独立于环形槽孔径的接管,且接插口内接管与滑槽嵌接,并且接插口内接管可经由手部按动将其压入环形槽内。进一步优点,所述波纹管的孔径规格为5.0mm,且波纹管为一种胶质软管,所述波纹管与环形槽槽径互通。(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在进行输液时可通过左右两端管头与管口柱对接造影导管,以本身连接管结构与导管对接方便延长及完成管口的转接,方便治疗时造影导管及造影剂输出设备的安装配置,同时其连接管管口柱部位设有与造影导管规格相对应的管口,以在造影导管配对时通过管口旋转分离拆卸内管柱与外管柱,方便以不同规格孔径的管口完成对接,提高了连接管的适用性;2、而在连接管中部设有用于对接转流管道或测压设备的侧管,能在工作时以将侧管处接插口接管压入侧管槽,接管沿滑槽孔径滑动并缩回侧管槽内侧方便进行对接,最后通过转流管与侧管对接,在造影剂输送时可通过波纹管与内腔的对接抽吸其配流药液,防止药液配流过多引起患者不适,同时可将液压测量设备与侧管内环形槽对接,通过在输液中部设置测压设备来确保液压的控制稳定,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管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柱、2管头、3管口柱、4侧管、5转接盘、6拨片、7内管柱、8外管柱、9内腔、10隔片、11接插口、12滑槽、13侧管槽、14环形槽、15波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包括管柱1、管头2与侧管4,所述管头2固定于管柱1左右两端,所述侧管4固定于管柱1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2左侧贯穿设置有管口柱3,所述管柱1内开槽设置有内腔9,所述管口柱3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外管柱8与内管柱7,所述管口柱3为通管结构并与内腔9腔室互通,所述内腔9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块隔片10,使用时通过左右两端管口柱3与造影导管对接,配液时造影剂通过左右两端导管进入内腔9一端,并经过内腔9流至另一端;所述侧管4内部开槽设置有侧管槽13,所述侧管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外接造影管道的接插口11、与管柱1插接固定的波纹管15,所述波纹管15上端开槽设置有与侧管槽13槽径互通的环形槽14,所述接插口11内侧设有与环形槽14为一体的滑槽12,在进行配液工作时可通过侧管4外接导管进行配液分流,液体经过管柱1内腔9时可经由左右两端隔片10作用进入侧管槽13,造影剂通过侧管槽13流至另一处导管,方便进行一对多的配液工作,且上述所述侧管4的长度为60mm至70mm。综上所述,所述管柱1与管头2连接处转动连接有转接盘5,且转接盘5的数量为两片,所述转接盘5内侧呈螺旋状分布有螺纹,且管头2与管柱1连接处外壁均匀分布有与转接盘5螺纹契合的齿纹,通过转接盘5的旋转对接来方便固定管头2与管柱1,以该种旋转固定方便拆卸管道对其内部进行清洗。所述内管柱7与外管柱8内侧均蚀刻有用于旋转对接的螺纹,且内管柱7可经由旋转进行拆卸,所述内管柱7与外管柱8的孔径分别为5.8mm与6.0mm,以规格不同的内管柱7与外管柱8方便连接管对接孔径规格不同的造影管道,提高了连接管的适用性。所述隔片10呈左右对称分布,且内腔9内侧中部开孔设置有用于对接波纹管15的管口,且内腔9与波纹管15对接后,所述隔片1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波纹管15左右两侧紧密连接,通过隔片10作用于内腔9中以分隔内腔9作用两端,以在侧管4接入时方便管径对接进行转流。所述接插口11开孔至独立于环形槽14孔径的接管,且接插口11内接管与滑槽12嵌接,并且接插口11内接管可经由手部按动将其压入环形槽14内,通过环形槽14与测压设备对接方便对其连接管内通过药液液压进行测定。所述波纹管15的孔径规格为5.0mm,且波纹管15为一种胶质软管,所述波纹管15与环形槽14槽径互通,以波纹管15软质特性方便在对接侧管4后保证其连接结构及柔韧性。上述实施例中运用的1管柱、2管头、3管口柱、4侧管、5转接盘、6拨片、7内管柱、8外管柱、9内腔、10隔片、11接插口、12滑槽、13侧管槽、14环形槽、15波纹管均可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定制获得。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包括管柱(1)、管头(2)与侧管(4),所述管头(2)固定于管柱(1)左右两端,所述侧管(4)固定于管柱(1)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2)左侧贯穿设置有管口柱(3),所述管柱(1)内开槽设置有内腔(9),所述管口柱(3)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外管柱(8)与内管柱(7),所述管口柱(3)为通管结构并与内腔(9)腔室互通,所述内腔(9)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块隔片(10);所述侧管(4)内部开槽设置有侧管槽(13),所述侧管(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外接造影管道的接插口(11)、与管柱(1)插接固定的波纹管(15),所述波纹管(15)上端开槽设置有与侧管槽(13)槽径互通的环形槽(14),所述接插口(11)内侧设有与环形槽(14)为一体的滑槽(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包括管柱(1)、管头(2)与侧管(4),所述管头(2)固定于管柱(1)左右两端,所述侧管(4)固定于管柱(1)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2)左侧贯穿设置有管口柱(3),所述管柱(1)内开槽设置有内腔(9),所述管口柱(3)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外管柱(8)与内管柱(7),所述管口柱(3)为通管结构并与内腔(9)腔室互通,所述内腔(9)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块隔片(10);所述侧管(4)内部开槽设置有侧管槽(13),所述侧管(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外接造影管道的接插口(11)、与管柱(1)插接固定的波纹管(15),所述波纹管(15)上端开槽设置有与侧管槽(13)槽径互通的环形槽(14),所述接插口(11)内侧设有与环形槽(14)为一体的滑槽(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1)与管头(2)连接处转动连接有转接盘(5),且转接盘(5)的数量为两片,所述转接盘(5)内侧呈螺旋状分布有螺纹,且管头(2)与管柱(1)连接处外壁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耀文刘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