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的上下肢体抬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542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05
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的上下肢体抬高装置,解决了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调节肢体角度过程中工作强度较大,效率较低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通过导线固定有控制板,底座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定位机构,底座的顶部中心处焊接固定有套管,且套管的底部两侧通过加固杆与底座的底部连接,套管的顶部焊接固定有螺纹套圈,且螺纹套圈的中心处位于套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部通过转轴固定有U型架,且U型架内部安装的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的顶部连接,U型架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A lifting device for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general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的上下肢体抬高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的上下肢体抬高装置。
技术介绍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在普外科临床上,进行外科换药或局部外科手术,涉及到患者肢体时,往往需要对患者相应的肢体进行固定,而且很多时间前侧、后侧的不同部位都需要进行操作,这就需要患者肢体的束缚位置、倾斜角度都能随时调整。现有的办法是单独安排一个医护人员配合承托架对患者肢体进行调整,一方面增加了人手,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稳定性较差,操作空间受到限制,医护人员可能会因为疲劳或其它原因造成摇晃,影响一些精细操作。因此,设计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的上下肢体抬高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的上下肢体抬高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调节肢体角度过程中工作强度较大,效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通过导线固定有控制板,底座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定位机构,底座的顶部中心处焊接固定有套管,且套管的底部两侧通过加固杆与底座的底部连接,套管的顶部焊接固定有螺纹套圈,且螺纹套圈的中心处位于套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部通过转轴固定有U型架,且U型架内部安装的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的顶部连接,U型架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机构,U型架的底部对应两侧均通过限位机构与底座连接,控制板电性连接旋转电机,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卡圈、弹性垫布、绑带、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卡圈通过焊接固定在U型架的顶部一侧,U型架的顶部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绑带,绑带的顶部一侧通过缝合固定有第二魔术贴,绑带的中心处缝合固定有第一魔术贴,且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配合使用,U型架的内部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弹性垫布,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伸缩杆、刻度条和套杆,套杆对称焊接固定在U型架的底部两侧,套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顶部,伸缩杆上嵌入安装有刻度条,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紧固螺栓、插杆、第二紧固螺栓和L型固定板,插杆活动连接在底座的一侧中心处,且插杆与底座之间通过底座顶部旋接固定的第一紧固螺栓固定,插杆的一侧底部焊接固定有L型固定板,L型固定板的底部中心处旋接固定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L型固定板的内壁粘接固定有防护垫,且防护垫为一种橡胶材料构件。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承载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限位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定位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4给出,本技术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侧通过导线固定有控制板2,便于实现集中控制,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底座1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定位机构6,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焊接固定有套管4,且套管4的底部两侧通过加固杆3与底座1的底部连接,套管4的顶部焊接固定有螺纹套圈7,且螺纹套圈7的中心处位于套管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顶部通过转轴固定有U型架9,且U型架9内部安装的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与螺纹杆8的顶部连接,U型架9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机构10,U型架9的底部对应两侧均通过限位机构5与底座1连接,控制板2电性连接旋转电机11,通过定位机构6将底座1固定在病床的一侧,将患者的腿放在U型架9上后采用承载机构10进行固定,通过操控控制板2使旋转电机11工作,从而带动螺纹杆8旋转,使螺纹杆8,在套管4内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便于医务人员快速调节患者的肢体角度,有效的简化了医务人员的护理难度,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承载机构10包括卡圈12、弹性垫布13、绑带14、第一魔术贴15和第二魔术贴16,卡圈12通过焊接固定在U型架9的顶部一侧,U型架9的顶部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绑带14,绑带14的顶部一侧通过缝合固定有第二魔术贴16,绑带14的中心处缝合固定有第一魔术贴15,且第一魔术贴15与第二魔术贴16配合使用,U型架9的内部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弹性垫布13,将患者的腿部放置在弹性垫布13上后,将绑带14穿过卡圈12使用第一魔术贴15和第二魔术贴16进行固定,在弹性垫布13的作用下,可以将患者的腿部进行牢牢的固定,同时也保证了固定的舒适度,防止固定过紧造成患者腿部不适,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限位机构5包括伸缩杆17、刻度条18和套杆19,套杆19对称焊接固定在U型架9的底部两侧,套杆1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7,伸缩杆17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伸缩杆17上嵌入安装有刻度条18,当U型架9上升或者下降时,使伸缩杆17在套杆19的内部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使其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防止螺纹杆8转动的过程中带动U型架9转动,保证装置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在伸缩杆17上设置有刻度条18,便于医务人员精确的监控患者的肢体角度,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定位机构6包括第一紧固螺栓20、插杆21、第二紧固螺栓22和L型固定板23,插杆21活动连接在底座1的一侧中心处,且插杆21与底座1之间通过底座1顶部旋接固定的第一紧固螺栓20固定,插杆21的一侧底部焊接固定有L型固定板23,L型固定板23的底部中心处旋接固定有第二紧固螺栓22,将底座1固定在病床在旋紧预定的位置后,抽出插杆21,使L型固定板23卡在病床的一侧,在旋紧第一紧固螺栓20和第二紧固螺栓22,可以有效的保证装置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在不使用时也便于回收,有效的减小摆放体积,L型固定板23的内壁粘接固定有防护垫,且防护垫为一种橡胶材料构件,有效的提升使用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旋转电机11采用60TKYZ旋转电机,控制板2采用BRC1E631控制板。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定位机构6将底座1固定在病床的一侧,将患者的腿放在U型架9上后采用承载机构10进行固定,通过操控控制板2使旋转电机11工作,从而带动螺纹杆8旋转,使螺纹杆8,在套管4内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便于医务人员快速调节患者的肢体角度,有效的简化了医务人员的护理难度,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将患者的腿部放置在弹性垫布13上后,将绑带14穿过卡圈12使用第一魔术贴15和第二魔术贴16进行固定,在弹性垫布13的作用下,可以将患者的腿部进行牢牢的固定,同时也保证了固定的舒适度,防止固定过紧造成患者腿部不适,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当U型架9上升或者下降时,使伸缩杆17在套杆19的内部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使其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防止螺纹杆8转动的过程中带动U型架9转动,保证装置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在伸缩杆17上设置有刻度条18,便于医务人员精确的监控患者的肢体角度,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将底座1固定在病床在旋紧预定的位置后,抽出插杆21,使L型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的上下肢体抬高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通过导线固定有控制板(2),底座(1)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定位机构(6),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焊接固定有套管(4),且套管(4)的底部两侧通过加固杆(3)与底座(1)的底部连接,套管(4)的顶部焊接固定有螺纹套圈(7),且螺纹套圈(7)的中心处位于套管(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顶部通过转轴固定有U型架(9),且U型架(9)内部安装的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与螺纹杆(8)的顶部连接,U型架(9)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机构(10),U型架(9)的底部对应两侧均通过限位机构(5)与底座(1)连接,控制板(2)电性连接旋转电机(11),所述承载机构(10)包括卡圈(12)、弹性垫布(13)、绑带(14)、第一魔术贴(15)和第二魔术贴(16),卡圈(12)通过焊接固定在U型架(9)的顶部一侧,U型架(9)的顶部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绑带(14),绑带(14)的顶部一侧通过缝合固定有第二魔术贴(16),绑带(14)的中心处缝合固定有第一魔术贴(15),且第一魔术贴(15)与第二魔术贴(16)配合使用,U型架(9)的内部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弹性垫布(13),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伸缩杆(17)、刻度条(18)和套杆(19),套杆(19)对称焊接固定在U型架(9)的底部两侧,套杆(1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7),伸缩杆(17)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伸缩杆(17)上嵌入安装有刻度条(18),所述定位机构(6)包括第一紧固螺栓(20)、插杆(21)、第二紧固螺栓(22)和L型固定板(23),插杆(21)活动连接在底座(1)的一侧中心处,且插杆(21)与底座(1)之间通过底座(1)顶部旋接固定的第一紧固螺栓(20)固定,插杆(21)的一侧底部焊接固定有L型固定板(23),L型固定板(23)的底部中心处旋接固定有第二紧固螺栓(22),所述L型固定板(23)的内壁粘接固定有防护垫,且防护垫为一种橡胶材料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普外科临床的上下肢体抬高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通过导线固定有控制板(2),底座(1)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定位机构(6),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焊接固定有套管(4),且套管(4)的底部两侧通过加固杆(3)与底座(1)的底部连接,套管(4)的顶部焊接固定有螺纹套圈(7),且螺纹套圈(7)的中心处位于套管(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顶部通过转轴固定有U型架(9),且U型架(9)内部安装的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与螺纹杆(8)的顶部连接,U型架(9)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机构(10),U型架(9)的底部对应两侧均通过限位机构(5)与底座(1)连接,控制板(2)电性连接旋转电机(11),所述承载机构(10)包括卡圈(12)、弹性垫布(13)、绑带(14)、第一魔术贴(15)和第二魔术贴(16),卡圈(12)通过焊接固定在U型架(9)的顶部一侧,U型架(9)的顶部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绑带(14),绑带(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乾坤赵晓华常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