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带防脱结构及手表,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套设在第一表带上的表带圈,表带防脱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其中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表带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池;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表带圈的上端的内表面上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连接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电磁铁;在第二表带的尾端穿设表带圈时,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接触,且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接触,其中第二表带为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手表表带易脱连的问题,提高表带连接可靠性。
A kind of watch band anti falling structure and w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带防脱结构及手表
本技术属于腕带手表
,具体涉及一种表带防脱结构及手表。
技术介绍
现有腕带手表中表带包括均一端连接至表本体上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通过与第一表带端部的卡扣搭设在第一表带的外侧面上,且第二表带的尾端穿过套设在第一表带上的表带圈露出,以限位第二表带。但是利用这种方式的表带固定,容易使第二表带从表带圈中脱出并进而从卡扣中脱出,导致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脱连,造成手表从手腕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表带防脱结构及手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表带容易脱连的问题,提高表带连接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表带防脱结构,用于手表,所述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表带上的表带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防脱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带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电池,所述电池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圈的上端的内表面上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连接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在所述第二表带的尾端穿设所述表带圈时,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接触,且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接触,其中所述第二表带为金属材质。进一步地,所述表带圈的上端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电磁铁的容纳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第三电极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第四电极和电磁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为第一导电条,第二电极为第二导电条;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沿第二表带的长度并列设置在第二表带上;所述第一导电条远离所述尾端的一端和第二导电条远离所述尾端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柔性导电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导电材料为导电泡棉、导电橡胶或导电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带的材质为钛类金属材质。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套设在第一表带上的表带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带防脱结构,所述表带防脱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带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电池,所述电池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圈的上端的内表面上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连接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在所述第二表带的尾端穿设所述表带圈时,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接触,且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接触,其中所述第二表带为金属材质。进一步地,所述表带圈的上端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电磁铁的容纳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为第一导电条,第二电极为第二导电条;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沿第二表带的长度并列设置在第二表带上;所述第一导电条远离所述尾端的一端和第二导电条远离所述尾端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在用户佩戴手表时,第二表带的尾端穿设表带圈进行限位,此时第二表带中的第三电极和第一电极接触,第四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第三电极、电池、第四电极、第一电极、电磁铁和第二电极形成电流回路,电磁铁因有电流流过而具有磁性,并吸附第二表带,使得表带圈与第二表带可靠连接,实现第二表带防脱,进而提高手表表带间连接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手表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手表中第二表带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手表中表带圈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手表中表带圈的剖视图,其中表带圈中去掉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电磁铁;图5为沿图4中A-A的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手表中表带圈中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电池组合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手表中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电池组合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第一表带10的一端连接在表本体40上,尾端连接有表带扣,表带扣包括转动安装在尾端的限位框11、和位于尾端处的且转动安装在限位框11上的卡接臂12,第二表带20上沿长度设置有多个过孔21,在用户佩戴时,第二表带20穿设于限位框11,卡接臂12选择性地穿设过孔21且卡接臂12的末端抵接于限位框11,固定好表带扣后,第二表带20的尾端穿设在表带圈30内。这种表带固定方式防脱可靠性差,因此,为了提高表带防脱可靠性,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表带防脱结构,用于手表100,手表100包括第一表带10、第二表带20、套设在第一表带10上的表带圈30,表带防脱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组件(未标注)和第二电极组件(未标注),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表带20上的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和连接在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之间的电池24;如图3所示,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表带圈30的上端的内表面上的第三电极32、第四电极34和连接在第三电极32和第四电极34之间的电磁铁33;在第二表带20的尾端穿设表带圈30时,第一电极22与第三电极32接触,且第二电极23和第四电极34接触,其中第二表带20为金属材质。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表带20的尾端穿过表带圈30时,表带圈30和第二表带20相吸,避免表带防脱开,提高表带连接可靠性。具体地,第二表带20上设置有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和电池24,电池24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互连,例如第一电极22与电池24的正极相连且第二电极23的与电池24负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均为沿第二表带20长度的导电条,且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并列布置在第二表带20上,电池23连接在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的相同端,优选地该相同端为靠近表本体40的一端。可以在第二表带20上对应布置第一电极22、电池24和第二电极23的位置处开设有槽口(未示出),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和电池23例如可以通过胶粘在槽口的对应位置处,且使第一电极22的一端和电池24的正极和负极中一端接触且第二电极23一端与电池24的正极和负极中另一端接触,或者在不方便将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与电池24直连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电极22的一端和电池24的一端之间以及第二电极23的一端和电池24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电连接器(未示出,例如探针连接器),实现第一电极22、电池24和第二电极23的串联。由于第二表带20需要自由弯曲,因此对应地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选择为柔性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泡棉、导电橡胶或导电薄膜等),可随第二表带20自由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带防脱结构,用于手表,所述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表带上的表带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防脱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带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电池,所述电池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圈的上端的内表面上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连接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在所述第二表带的尾端穿设所述表带圈时,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接触,且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接触,其中所述第二表带为金属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防脱结构,用于手表,所述手表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表带上的表带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防脱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带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电池,所述电池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圈的上端的内表面上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连接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在所述第二表带的尾端穿设所述表带圈时,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接触,且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接触,其中所述第二表带为金属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圈的上端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电磁铁的容纳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带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第三电极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第四电极和电磁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第一导电条,第二电极为第二导电条;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沿所述第二表带的长度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二表带上;所述第一导电条远离所述尾端的一端和第二导电条远离所述尾端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电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