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包括表体及表带,该表体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壳耳,同一端的两壳耳之间设有一生耳杆,该壳耳上设有扣合盖,该扣合盖将生耳杆可拆卸地固定于壳耳上;该生耳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合部,该壳耳上对应该卡合部设有第一容置槽,该卡合部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内且部分凸出于该第一容置槽;该扣合盖对应该生耳杆的卡合部设有第二容置槽,该卡合部凸出于第一容置槽的部分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内,该扣合盖上设有朝向该壳耳凸出的扣合部,该壳耳上对应该扣合部设有收容孔,该扣合部收容于该收容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更换表带的手表,通过简单的卡合结构将生耳杆固定住且拆卸安装方便,从而可以轻易实现表带的更换,以满足不同需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包括表体及表带,该表体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壳耳,同一端的两壳耳之间设有一生耳杆,该壳耳上设有扣合盖,该扣合盖将生耳杆可拆卸地固定于壳耳上;该生耳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合部,该壳耳上对应该卡合部设有第一容置槽,该卡合部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内且部分凸出于该第一容置槽;该扣合盖对应该生耳杆的卡合部设有第二容置槽,该卡合部凸出于第一容置槽的部分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内,该扣合盖上设有朝向该壳耳凸出的扣合部,该壳耳上对应该扣合部设有收容孔,该扣合部收容于该收容孔内。本技术易更换表带的手表,通过简单的卡合结构将生耳杆固定住且拆卸安装方便,从而可以轻易实现表带的更换,以满足不同需求。【专利说明】易更换表带的手表
本技术涉及手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
技术介绍
手表不仅具有计时功能,同时也可作为装饰品而存在,为使其装饰性更强,可通过更换不同表带来实现。然而现有的手表更换表带一般都需要专门的工具或者专业人员来操作,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更换表带仍然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使表带的更换变得简单易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包括表体及表带,所述表体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壳耳,同一端的两壳耳之间设有一生耳杆,所述壳耳上设有扣合盖,该扣合盖将生耳杆可拆卸地固定于壳耳上;所述生耳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合部,所述壳耳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卡合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扣合盖对应所述生耳杆的卡合部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卡合部凸出于第一容置槽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扣合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壳耳凸出的扣合部,所述壳耳上对应该扣合部设有收容孔,所述扣合部收容于该收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扣合盖的一侧设有开盖部,该开盖部凸出于所述壳耳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扣合部包括杆部及设于杆部一端的球部,该球部的外径比所述收容孔孔口的内径大。 进一步地,该扣合部的球部由塑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部为圆球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容置槽为半圆形凹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易更换表带的手表,通过简单的卡合结构将生耳杆固定住且拆卸安装方便,从而可以轻易实现表带的更换,以满足不同需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易更换表带的手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扣合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机构和工作原理。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包括表体及表带2,所述表体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壳耳3,同一端的两壳耳11之间设有一生耳杆4,所述壳耳3上设有扣合盖5,该扣合盖5将生耳杆4可拆卸地固定于壳耳3上。所述生耳杆4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合部41,所述壳耳3上对应所述卡合部41设有第一容置槽31,所述卡合部41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1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1。所述扣合盖5对应所述生耳杆4的卡合部41设有第二容置槽51,所述卡合部41凸出于第一容置槽31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51内,即所述第一、第二容置槽31、51 —起用于容置所述卡合部41,从而将卡合部41固定住。所述卡合部41为圆球状,相应地,所述第一、第二容置槽31、51均为半圆形凹槽。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其他形状。 所述扣合盖5上设有朝向所述壳耳3凸出的扣合部50,所述扣合部50包括杆部52及设于杆部52 —端的球部53。该扣合部50的球部53由塑胶材料制成,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弹性形变,所述壳耳3上对应该扣合部50设有收容孔32,所述扣合部50收容于该收容孔32内,该扣合部50的球部53外径比所述收容孔32孔口的内径稍大,当扣合部50受到外力作用被压入收容孔32中后,因扣合部50的球部53挤压变形与收容孔32实现过盈配合,从而扣合盖5可安装于壳耳3上,进而将所述生耳杆4固定于壳体1上。所述扣合盖5的一侧设有开盖部54,该开盖部54凸出于所述壳耳3的边缘,以便于直接施力,而不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当给该开盖部54施力时,可将扣合部50从收容孔32中拔出,从而所述扣合盖5与所述壳耳3分离。 本技术易更换表带2的手表更换表表带2的过程具体如下:首先给开盖部54施力,使扣合盖5的扣合部50退出收容孔32,从而将扣合盖5从壳耳3上拆下,然后取下生耳杆4换上新的表带2,再将生耳杆4两端置于第一容置槽31内,然后将扣合盖5的第二容置槽51及扣合部50分别对准生耳杆4的卡合部41及壳耳3的收容孔32,对扣合盖5施加压力,使扣合部50变形收容于所述收容孔32内,而第二容置槽51将卡合部41凸出于第一容置槽31的部分收容于其内从而将生耳杆4固定于壳体1上,由此完成表带2的更换。 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包括表体及表带,所述表体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壳耳,同一端的两壳耳之间设有一生耳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耳上设有扣合盖,该扣合盖将生耳杆可拆卸地固定于壳耳上;所述生耳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合部,所述壳耳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卡合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扣合盖对应所述生耳杆的卡合部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卡合部凸出于第一容置槽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扣合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壳耳凸出的扣合部,所述壳耳上对应该扣合部设有收容孔,所述扣合部收容于该收容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盖的一侧设有开盖部,该开盖部凸出于所述壳耳的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包括杆部及设于杆部一端的球部,该球部的外径比所述收容孔孔口的内径大。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其特征在于,该扣合部的球部由塑胶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圆球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容置槽为半圆形凹槽。【文档编号】G04B37/18GK204256383SQ201420639868【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专利技术者】李惠东 申请人:李惠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包括表体及表带,所述表体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壳耳,同一端的两壳耳之间设有一生耳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耳上设有扣合盖,该扣合盖将生耳杆可拆卸地固定于壳耳上;所述生耳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卡合部,所述壳耳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卡合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扣合盖对应所述生耳杆的卡合部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卡合部凸出于第一容置槽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扣合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壳耳凸出的扣合部,所述壳耳上对应该扣合部设有收容孔,所述扣合部收容于该收容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惠东,
申请(专利权)人:李惠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