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与智能化组装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4718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与智能化组装系统及其方法,其中电源供应器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总成、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第二壳体包含弯折部,其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组接时抵顶第一壳体,以限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电路板总成包含连接器、固定架及电路板,连接器固设于固定架,固定架固设于电路板,固定架架构于使连接器与电路板保持相对静止。第一绝缘件位于第一壳体与电路板总成之间,使第一壳体与电路板总成相绝缘。第二绝缘件位于第二壳体与电路板总成之间,使第二壳体与电路板总成相绝缘。

Automatic assembling power supply and intelligent assembling system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与智能化组装系统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关于智能化组装技术,尤指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与智能化组装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不可或缺的供电装置,电源供应器自然显得越发重要,故对其结构及制程等等的改良,也显得更具有价值。如今,在电源供应器的制造过程中,大多仍采用人工进行组装作业,一方面可防止于组装过程中对电路板、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及两者间的电性及结构连接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在组装电源供应器的各组成部分时,需由人工校准固定孔,方能进行锁付。因应自动化的趋势,若能实现对于电源供应器的智能化组装,便能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及增加生产效率,然而实现电源供应器的智能化组装实存在本质上的难点,包括在智能化组装过程中,受限于电源供应器的壳体结构与轮廓、电路板与电子元件的配置、电路板与连接器的组接、绝缘件的设计与配置、各组件间的定位与固定等结构、安规与组装工序方面的要求,难以设计出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结构,以实现自动化组装作业。举例而言,在智能化组装过程中,难以保持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相对静止,容易损坏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连接。另外,在组装电源供应器的各组成部分时,难以精确对位各固定孔,导致电源供应器的组装容易存在瑕疵而影响其可靠度,甚至无法完成电源供应器的完整组装或于组装过程损坏部分组件或器件。此外,现有的机械设备仍无法于生产在线实现对电源供应器的自动化组装作业,更甚者,同一自动化组装设备对于具有不同规格尺寸的电源供应器亦无法在不变更设备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化组装作业。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与智能化组装系统及其方法,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与智能化组装系统及其方法,于电源供应器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组接时,可藉由第二壳体的弯折部抵顶于第一壳体,限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一壳体的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固定孔可自动进行精确对位,而无须人工校准,即可完成电源供应器的自动化组装。此外,藉由设置固定架,使电源供应器的连接器与电路板间保持相对静止,可防止于电源供应器的自动化组装过程中损坏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与智能化组装系统及其方法,使智能化组装系统的机械手臂分别将电源供应器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总成、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自放置平台移动至组装平台,并依特定工序完成组装。另外,藉由智能化组装系统的治具对电源供应器的各组成部分的定位,并利用控制器依据定位调整机械手臂的运作,使智能化组装系统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电源供应器均可进行组装,藉此实现电源供应器的智能化组装,可大幅提升组装良率,并降低所需人工。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总成、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组接,且包含至少一弯折部,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定义形成容置空间,至少一弯折部架构于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组接时抵顶第一壳体,进而限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电路板总成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包含连接器、固定架及电路板,连接器与电路板电连接,其中连接器固设于固定架,固定架固设于电路板,固定架架构于使连接器与电路板保持相对静止。第一绝缘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位于第一壳体与电路板总成之间,架构于使第一壳体与电路板总成相互绝缘。第二绝缘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位于第二壳体与电路板总成之间,架构于使第二壳体与电路板总成相互绝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智能化组装系统,架构于实现电源供应器的自动化组装作业,其中电源供应器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总成、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其中第二壳体包含至少一弯折部,电路板总成包含连接器、固定架及电路板,连接器与电路板电连接,连接器固设于固定架,固定架固设于电路板,固定架架构于使连接器与电路板保持相对静止。智能化组装系统包含多个放置平台、组装平台及机械手臂。多个放置平台架构于放置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总成、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缘件。机械手臂架构于将电源供应器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总成、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移动至组装平台,并于组装平台上完成电源供应器的智能化组装。其中于机械手臂使第二壳体组接于第一壳体时,至少一弯折部抵顶于第一壳体,进而限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智能化组装方法,用以实现对电源供应器的智能化组装,其中电源供应器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总成、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总成、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分别放置于多个放置平台,智能化组装方法包含步骤:(a)利用机械手臂将第一壳体、第一绝缘件、电路板总成、第二绝缘件及第二壳体分别移动至组装平台并相互组接;(b)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组接时,利用第二壳体的弯折部抵顶于第一壳体,限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以及(c)利用机械手臂进行锁付,以完成电源供应器的智能化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化组装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智能化组装系统进行电源供应器的组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智能化组装系统完成电源供应器的组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化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图9为图8所示的智能化组装方法的变化例的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电源供应器11:第一壳体111:第一侧板112:第一固定孔113:风扇架12:第二壳体121:第二侧板122:第二固定孔123:弯折部13:电路板总成131:电路板132:凹部133:连接器134:固定架135:固定部136:开口14:第一绝缘件15:第二绝缘件16:定位孔17:风扇2:智能化组装系统21:放置平台22:组装平台23:机械手臂23a:工具组件231:吸附单元232:锁付单元233:夹持单元24:控制器25:治具251:定位柱252:定位槽26:供料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第1、2、3及4图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1包含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电路板总成13、第一绝缘件14及第二绝缘件15。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组接,并定义形成容置空间,其中第二壳体12包含至少一弯折部123,弯折部123朝第二壳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相组接,且包含至少一弯折部,并与该第一壳体定义形成一容置空间,该至少一弯折部架构于在与该第一壳体相组接时抵顶该第一壳体,进而限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一电路板总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包含一连接器、一固定架及一电路板,该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电连接,其中该连接器固设于该固定架,该固定架固设于该电路板;一第一绝缘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位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电路板总成之间;以及一第二绝缘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位于该第二壳体与该电路板总成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相组接,且包含至少一弯折部,并与该第一壳体定义形成一容置空间,该至少一弯折部架构于在与该第一壳体相组接时抵顶该第一壳体,进而限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一电路板总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包含一连接器、一固定架及一电路板,该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电连接,其中该连接器固设于该固定架,该固定架固设于该电路板;一第一绝缘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位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电路板总成之间;以及一第二绝缘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位于该第二壳体与该电路板总成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包含一固定部及一开口,该固定部固设于该电路板上,该开口的形状与该连接器的结构轮廓相匹配,以供该连接器部分穿过该开口并卡固于该开口中,使该连接器与该电路板保持相对静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包含相对的两个第一侧板,每一该第一侧板包含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壳体包含两个该弯折部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该两个弯折部分别位于该两个第二侧板,每一该第二侧板包含至少一第二固定孔,该第一固定孔与该第二固定孔相对应,其中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组接时,该两个弯折部分别抵顶于该两个第一侧板,以限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该第一固定孔与对应的该第二固定孔相对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总成的该电路板包含至少一凹部,该至少一凹部与该电路板上的一线路图形及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电子元件保持一特定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电路板总成分别包含至少一定位孔,其中该第一壳体、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电路板总成的各该至少一定位孔相对位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组装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朝该第二壳体的内侧延伸。7.一种智能化组装系统,架构于实现一电源供应器的自动化组装作业,其中该电源供应器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电路板总成、一第一绝缘件及一第二绝缘件,其中该第二壳体包含至少一弯折部,该电路板总成包含一连接器、一固定架及一电路板,该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电连接,该连接器固设于该固定架,该固定架固设于该电路板,该智能化组装系统包含:多个放置平台,架构于放置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一组装平台;以及一机械手臂,架构于将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移动至该组装平台,并完成该电源供应器的智能化组装,其中,于该机械手臂使该第二壳体组接于该第一壳体时,该至少一弯折部抵顶于该第一壳体,进而限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的相对位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机械手臂包含一吸附单元,该吸附单元藉由吸附进行对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的取放。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机械手臂包含一锁付单元,该锁付单元架构于将该电路板总成及该第一绝缘件锁付于该第一壳体,并对相组接的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进行锁付。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机械手臂包含一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藉由夹持进行对该电路板总成及该第二壳体的取放。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总成的该电路板包含至少一凹部,该至少一凹部与该电路板上的一线路图形及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电子元件保持一特定距离,其中该机械手臂的该夹持单元夹持该电路板的该凹部。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治具,该多个治具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多个放置平台及该组装平台上,该电源供应器的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放置于该多个治具上,每一该治具均包含一定位部,该定位部架构于限制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于该多个治具上的放置位置。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治具的该定位部为至少一定位柱,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分别具有至少一定位孔,且其中该第一壳体、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电路板总成的各该至少一定位孔相对位设置,当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分别放置于对应的该治具时,该定位柱至少部分穿设于对应的该治具的该定位孔,以限制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于该多个治具上的放置位置。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治具的该定位部为一定位槽,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放置于对应的该治具时,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该电路板总成、该第一绝缘件及该第二绝缘件与对应的该治具相接触的部分的形状与该治具的该定位槽的形状相匹配,使该第一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喻鸿庄世昌苏诚强罗永竣李育林邓合龙严孝李显俊王慧罗春磊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