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05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承载底座,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容置区,且所述承载底座内设置有控制器;感应触发组件,所述感应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充电板,所述充电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充电容置区的一侧;及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与所述充电板相对的一侧,且所述盖板罩设于所述充电板上并能够将置于所述充电容置区内的所述手机压紧固定。由于手机能够以横向侧卧的姿态置于充电容置区内,因而与盖板的接触面积大,手机便能够被盖板牢靠夹持固定,因此不会因振动等导致松脱掉落,提高了装置使用可靠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各大手机制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及相匹配的无线充电器。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需品,因此生活中无线充电器与汽车产生的交集越来越大,一种专用于汽车上的车载无线充电器顺势而生。然而,现有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在车内进行固定的方式普遍为:车载无线充电器通过卡爪夹持在空调出风口的导风叶上,并采用立式横向夹持的方式对手机夹持固定,其通常仅能够夹持手机的中部或下部的局部区域。但该种传统无线充电器对手机的固定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首先,该种无线充电器对手机的装夹方式通常需要用户双手同时操作,存在一定的操作不变性;此外,该种装夹方式对导风叶的自身及安装强度依赖较大,当汽车行驶至颠簸路面时,极易因为振动导致无线充电器连通手机一同松脱掉落,甚至造成导风叶断裂损坏;最后,车载无线充电器以及手机会较大程度遮挡空调出风口,造成空调制冷效果欠佳,影响乘客乘坐体验和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夹持不牢固、安装操作不便、影响空调制冷效果的问题。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承载底座,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容置区,且所述承载底座内设置有控制器;感应触发组件,所述感应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充电板,所述充电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充电容置区的一侧;及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与所述充电板相对的一侧,且所述盖板罩设于所述充电板上并能够将置于所述充电容置区内的所述手机压紧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感应探头,所述感应探头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触摸开关,所述触摸开关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底座内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充电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底座内还设置有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驱动件,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驱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连接的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一齿盘、及设置于所述盖板侧面上的第二齿盘,所述第一齿盘与所述第二齿盘啮合转动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内并位于所述充电容置区下方的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或/和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容置区内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柔性压块,所述柔性压块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充电容置区的侧面上并能够与所述手机压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充电板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充电板内并与所述散热口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的底部。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可应用于汽车内并能够对手机进行充电,具体地,该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可直接固定在汽车仪表台、座椅扶手、后备箱的遮物板等处,较优选地直接固定在汽车仪表台上,相较于现有技术其完全更改了需夹持在空调出风口的导风叶上的安装方式,根本上消除了对导风叶的潜在损害以及对空调出风口遮挡而引起的制冷效果差等问题。此外,该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工作方式为:初始状态时,充电板闭合并贴紧承载底座,盖板罩设在充电板上,盖板、充电板以及承载底板相互收拢贴紧,此时整个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因而占用空间少。当感应触发组件感测到用户需要对手机进行充电时,此时盖板首先旋转远离充电板,紧接着充电板旋转打开(朝向充电容置区的方向转动)并靠近充电容置区,用户便能够将手机放置于充电容置区内并贴靠在充电板表面上;之后盖板旋转复位(即朝向充电容置区转动),从而能够从上方将位于充电容置区内的手机压紧固定。此时,由于手机能够以横向侧卧的姿态置于充电容置区内,与充电板的接触面积大,受充电板支撑力强,手机便能够被盖板牢靠夹持固定,因此不会因振动等导致松脱掉落,提高了装置使用可靠性与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10、承载底座,11、充电容置区,12、散热口,20、感应触发组件,21、感应探头,22、触摸开关,30、充电板,40、盖板,50、第二转轴,60、第二齿盘,70、柔性压块。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盖板翻转打开);图3为图1所示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盖板和充电板分别打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承载底座10、感应触发组件20、充电板30及盖板40。承载底座10用于安装固定感应触发组件20、充电板30及盖板40。感应触发组件20则用于感应外部环境是否存在待充电的指令或动作,进而使充电板30和盖板40进行相关动作。充电板30则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作业。而盖板40则用于对手机夹持固定。具体地,承载底座10上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容置区11,充电容置区11优选成型于承载底座10的前侧(即靠近或面向用户的一侧),呈条形凹陷状,能够限制手机下部的自由度,使手机放置稳固。此外,所述承载底座10内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是控制芯片、PLC等各种功控器件,能够进行数据接收并发出动作指令,自动控制感应触发组件20、充电板30和盖板40实现协同动作,提高装置的自动化水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所述感应触发组件20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10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底座,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容置区,且所述承载底座内设置有控制器;感应触发组件,所述感应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充电板,所述充电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充电容置区的一侧;及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与所述充电板相对的一侧,且所述盖板罩设于所述充电板上并能够将置于所述充电容置区内的所述手机压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底座,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容置区,且所述承载底座内设置有控制器;感应触发组件,所述感应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充电板,所述充电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充电容置区的一侧;及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与所述充电板相对的一侧,且所述盖板罩设于所述充电板上并能够将置于所述充电容置区内的所述手机压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触发组件包括感应探头,所述感应探头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触发组件还包括触摸开关,所述触摸开关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座内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充电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座内还设置有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驱动件,所述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勇秦东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特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