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665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0:26
本公开设计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中间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构件包括由丙烯酸共聚物制成的层。多个凹槽沿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移动方向横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宽度方向形成在所述层中。作为所述多个凹槽的相邻凹槽之间在中间转印构件的宽度方向上平均间距的凹槽间距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ima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设备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和打印机。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已知构造成使用中间转印方法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根据中间转印方法,调色剂图像从相应颜色的成像单元相继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并且随后这些调色剂图像同时从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转印材料。在这种成像设备中,相应颜色的成像单元各自均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形感光构件(在下文中,称为感光鼓)。由环形带制成的中间转印带广泛用作中间转印构件。通过从初级转印电源向与感光鼓相对的初级转印构件施加电压,形成在成像单元的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初级转印构件与感光鼓之间具有中间转印带。通过从次级转印电源向次级转印部分中的次级转印构件施加电压,从相应颜色的成像单元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同时从中间转印带次级转印到转印材料,例如纸张片材和高射投影仪(OHP)片材。转印到转印材料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单元随后被定影到转印材料。在中间转印成像设备中,在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次级转印到转印材料之后,调色剂(转印残余调色剂)残留在中间转印带上。因此,在对应于下一个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被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之前,需要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刮刀清洁方法广泛用作用于移除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清洁方法。在刮刀清洁方法中,转印残余调色剂由清洁刮刀刮掉并收集到清洁容器中,所述清洁刮刀在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上布置在次级转印部分的下游,并且用作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构件。例如聚氨酯橡胶的弹性体通常用作清洁刮刀。清洁刮刀通常布置成使得清洁刮刀的边缘部分在与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相对的方向(反方向)上压抵中间转印带。这里,用于收集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收集夹持部分形成在清洁刮刀和中间转印带彼此压抵的位置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5-125187讨论了一种用于抑制清洁刮刀的磨损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沿着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的凹槽形成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中,以减小清洁刮刀与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具体地,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5-125187讨论了具有10μm至100μm,通常10μm至20μm的凹槽间距(在与带传送方向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的间距)的凹槽。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5-125187中讨论的凹槽构造,确保了一定水平的清洁性能。然而,如果打算使用更长的时间,则可能难以在整个产品寿命期间抑制清洁刮刀的磨损。为了抑制清洁刮刀的磨损以改善耐久性,可以进一步降低清洁刮刀与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另一方面,如果清洁刮刀与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得太低,则转印残余调色剂可能通过收集夹持部分而导致清洁失败。换句话说,为了改善清洁刮刀的耐久性并且同时抑制清洁失败的发生,需要适当地设定清洁刮刀与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涉及在通过使用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接触构件来收集残留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的构造中,改善所述接触构件的耐久性并抑制清洁失败的发生。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可移动的中间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构造成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承载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初级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以及收集单元,所述收集单元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移动方向布置在次级转印部分的下游,所述次级转印部分构造成将初级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次级转印到转印材料,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构造成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接触构件,所述收集单元构造成通过使用所述接触构件收集残留在已经通过所述次级转印部分的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中间转印构件在外周表面上包括由丙烯酸共聚物制成的层,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接触构件接触,多个凹槽沿所述移动方向横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宽度方向形成在所述层中,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移动方向相交,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凹槽的相邻凹槽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平均间距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例性一般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A和图2B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清洁单元附近的主剖视图。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的示例性构造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同中间转印构件的凹槽间距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性能的评估结果的表。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五修改例的中间转印带的构造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性能的评估结果的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各个方面和特征。在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应当根据应用本公开的设备的构造和各种条件适当地改变。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下面将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一般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是使用能够通过使用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全色图像的中间转印系统的串联型激光束打印机。成像设备100包括布置成行的四个成像单元SY、SM、SC和SK。成像单元SY、SM、SC和SK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使用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之外,成像单元SY、SM、SC和SK的构造和操作基本上相同。因此,除非特别需要区分,否则将通过省略附图标记末端的指示部件所旨在的颜色的Y、M、C和K以概括的方式描述这些部件。成像单元S各自均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形(圆柱形)感光鼓1。感光鼓1被驱动以在图1中的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充电辊2、曝光单元3、显影单元4和鼓清洁单元6沿着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依次布置在感光鼓1周围。充电辊2是用作充电单元的辊形充电构件。鼓清洁单元6收集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显影单元4包含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作为其显影剂。显影单元4包括用作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套筒41和用作显影剂管控单元的显影剂施加刮刀42。在每个成像单元S中,感光鼓1和用作作用在感光鼓1上的处理单元的充电辊2、显影单元4和鼓清洁单元6被构造为处理盒7,所述处理盒7能够整体可拆卸地附接到成像设备100的设备主体。曝光单元3包括扫描器单元,所述扫描器单元通过使用多面镜利用激光执行扫描。曝光单元3用基于图像信号调制的扫描光束照射感光鼓1。用作可移动的中间转印构件的由环形带制成的中间转印带8被布置成与相应成像单元SY、SM、SC和SK的所有感光鼓1Y、1M、1C和1K接触。中间转印带8跨三个辊(包括驱动辊9、张紧辊10和次级转印相对辊11(下文中,简称为相对辊11))被拉伸。当驱动辊9被驱动旋转时,中间转印带8在由图中箭头R2的方向指示的带传送方向上移动(旋转)。用作初级转印构件的初级转印辊5被布置在与每个感光鼓1相对的位置处,中间转印带8设置在所述感光鼓和初级转印辊之间。初级转印辊5被以预定压力朝向感光鼓1偏置,中间转印带8设置在所述感光鼓和初级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可移动的中间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构造成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承载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初级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以及收集单元,所述收集单元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移动方向布置在次级转印部分的下游,所述次级转印部分构造成将初级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次级转印到转印材料,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构造成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接触构件,所述收集单元构造成通过使用所述接触构件收集残留在已经通过所述次级转印部分的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中间转印构件在外周表面上包括由丙烯酸共聚物制成的层,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接触构件接触,多个凹槽沿所述移动方向横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宽度方向形成在所述层中,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移动方向相交,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凹槽当中的相邻凹槽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平均间距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27 JP 2018-087522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可移动的中间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构造成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承载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初级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以及收集单元,所述收集单元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移动方向布置在次级转印部分的下游,所述次级转印部分构造成将初级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次级转印到转印材料,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构造成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接触构件,所述收集单元构造成通过使用所述接触构件收集残留在已经通过所述次级转印部分的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中间转印构件在外周表面上包括由丙烯酸共聚物制成的层,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接触构件接触,多个凹槽沿所述移动方向横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宽度方向形成在所述层中,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移动方向相交,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凹槽当中的相邻凹槽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平均间距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相邻凹槽之间的平均间距为2μm以上且7μ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中间转印构件包括基部层,所述基部层是构成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多个层当中沿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厚度方向最厚的层,并且其中,其中具有形成有所述多个凹槽的所述层是形成在所述基部层的表面上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健齐藤秀次泉馆浩次郎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