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固定式导管架基础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方法及波浪能采集与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涉及一种风能-波浪能为一体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固定式导管架结构为基础将风能和波浪能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当今化石能源急剧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愈加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国政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西部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储备居于全球前列,大力开发风电资源已成为解决我国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与陆上风能相比,海上风能具有更加丰富的风资源而且风品质较好,不受地形影响,是未来中国风电发展的主要方向,也符合我国发展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需求。风浪具有天然的相关性,在风能丰富的地区通常蕴藏丰富的波浪能。然而由于波浪能发电装置能量转化率低,发电成本较高,可靠度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商业化发展。目前,风能开发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在中等水深海域,导管架式风机支撑结构因其具有刚度大,安装方便,经济性较好等优势,逐渐成为海上风电开发的最佳选择。虽然周期性波浪产生的电能不稳定、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固定式导管架基础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架支撑基础、风力发电机、波浪能发电装置,导管架支撑基础的部分架体位于海平面以下并固定在海床,架体顶端部安装风力发电机,位于海面以上的架体,其安装波浪能发电装置,且其安装高度使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收集波浪能的结构能位于海面区域,且风力发电机及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连接同一电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固定式导管架基础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架支撑基础、风力发电机、波浪能发电装置,导管架支撑基础的部分架体位于海平面以下并固定在海床,架体顶端部安装风力发电机,位于海面以上的架体,其安装波浪能发电装置,且其安装高度使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收集波浪能的结构能位于海面区域,且风力发电机及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连接同一电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固定式导管架基础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包括风机(1)、塔筒(2),且由塔筒(2)支撑风机(1),使得其位于海面上方区域,且具有一定高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固定式导管架基础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支撑平台(13)固定安装在导管架支撑基础的架体,且在支撑平台(13)的至少一侧安装波浪能发电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固定式导管架基础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可动浮子(5)、传导杆(6)、齿条(7),可动浮子(5)漂浮于海面,且在垂向与传导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传导杆(6)贯穿支撑平台(13)的套筒孔(14),并被套筒孔(14)限位以随动可动浮子(5)垂向运动,传导杆(6)的另一端在垂向连接具有双面啮合齿的齿条(7),齿条(7)的每一面的啮合齿具有与其啮合配合的转动齿轮(8),包括转动齿轮一(8-1)与转动齿轮二(8-2),转动齿轮一(8-1)通过传动轴(18)和单向轴承(13)与变向齿轮一(10-1)相连,转动齿轮二(8-2)通过传动轴(18)和单向轴承(13)与变向齿轮二(10-2)相连,且两个单向轴承(13)的自由转动方向相反,传动齿轮(11)位于变向齿轮一(10-1)与变向齿轮二(10-2)间,且与两个变向齿轮(10)啮合配合,且传动齿轮(11)与发电机(12)的转轴通过二者间的传动轴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固定式导管架基础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平台(13)为水平的台面,在其边侧具有朝向海面的竖向折板,竖向折板包括竖向板和位于竖向板下端的横板,在横板开出套筒孔(14),传导杆(6)贯穿横板开出的套筒孔(14),竖板的高度约为传导杆(6)高度的一半,且传导杆(6)、齿条(7)的宽度小于横板宽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固定式导管架基础的风浪互补能源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架体由四根导管架组成,四根导管架贯穿支撑平台并将支撑平台(13)固定在四根导管架,在平台四角用吊索(15)与导管架支撑基础(4)的四根导管架相连,发电机(12)安装在支撑平台(13)的四根导管架间的位置;主要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伟,张松浩,张礼贤,宁德志,张崇伟,柴威,叶小嵘,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