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适用于可挠性装置时操作性也优异的感温性粘着片以及使用了该感温性粘着片的层叠体。所述感温性粘着片(1)至少具备粘着剂层(11),其在‑2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1.5N/25mm以上且小于22N/25mm,在8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30N/25mm以上。
Temperature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nd l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温性粘着片及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工件的固定及剥离的感温性粘着片以及使用了该感温性粘着片的层叠体。
技术介绍
在作为被加工物(工件)的光学构件或电子构件等装置中,在加工、组装(层叠)、检查等工序中,进行经由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将该装置固定在基板(台座)上的操作。并且,在工序结束后,从基板上剥离上述工件。作为如上所述的粘着片中所使用的粘着剂,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含有侧链结晶性聚合物的感温性粘着剂,该侧链结晶性聚合物由向共聚物中加入金属螯合化合物并进行交联反应而得到的交联聚合物构成,所述共聚物由丙烯酸硬脂基酯、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聚合而得到,或由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聚合而得到。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含有侧链结晶性聚合物和增粘剂的感温性粘着剂,该侧链结晶性聚合物通过利用金属螯合化合物,对具有16~22的直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羧基或羟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及反应性氟化物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进行交联而成。若使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感温性粘着剂,则在高温氛围下,能够通过该粘着剂发挥的粘着力而将被粘物固定,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进行冷却,使粘着力降低,将被粘物剥离。此外,若使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感温性粘着剂,则在通常的工序中的氛围温度下,能够通过该粘着剂发挥的粘着力而将被粘物固定,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进行冷却,使粘着力降低,将被粘物剥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0060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099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以往的上述装置大多呈硬质,但近年来出现了可挠性的装置。例如,最近,作为光学构件,从硬质的液晶装置转变为可挠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装置的动向已变得活跃。因此,粘着片也必须对应这样的可挠性装置。然而,将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的感温性粘着剂适用于如上所述的可挠性装置时,固定及剥离的操作性很难说是充分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适用于可挠性装置时操作性也优异的感温性粘着片以及使用了该感温性粘着片的层叠体。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温性粘着片,其至少具备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在-2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1.5N/25mm以上且小于22N/25mm,在8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30N/25mm以上(专利技术1)。根据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在常温及高温的工序中,通过上述感温性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力,能够将工件(特别是可挠性装置)牢固地固定在基板上,无问题地进行该工序。另一方面,若将上述粘着剂层冷却至低温,则该粘着剂层的粘着力降低,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工件从基板上剥离。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优选在-2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相对于在23℃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的比为1.5%以上、60%以下(专利技术2)。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2)中,优选在8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相对于在23℃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的比为15%以上、300%以下(专利技术3)。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3)中,优选在-20℃下的储能模量为0.06MPa以上、10MPa以下(专利技术4)。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4)中,优选在80℃下的储能模量为0.001MPa以上、0.3MPa以下(专利技术5)。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5)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由含有聚轮烷化合物的粘着剂构成(专利技术6)。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6)中,优选所述粘着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联剂(B)及聚轮烷化合物(C)的粘着性组合物形成(专利技术7)。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7)中,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专利技术8)。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7、8)中,优选所述交联剂(B)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专利技术9)。优选将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9)的感温性粘着片使用于在工序中经由所述粘着剂层将工件固定于基板、并在工序结束后将所述工件从所述粘着剂层上剥离的用途(专利技术10)。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0)中,优选所述工件的所述粘着剂层侧的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1μm以上、120μm以下(专利技术11)。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0、11)中,优选在所述工序中将工件加热至40℃以上、200℃以下(专利技术12)。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0~12)中,优选所述工件为可挠性装置(专利技术13)。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13)中,优选所述感温性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所述粘着剂层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的方式而被所述剥离片夹持(专利技术14)。第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叠体,其通过依次层叠可挠性装置、所述感温性粘着片(专利技术1~14)的所述粘着剂层及基板而成(专利技术15)。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感温性粘着片即使在适用于可挠性装置时,固定及剥离的操作性也优异。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操作性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感温性粘着片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感温性粘着片;11:粘着剂层;12a、12b:剥离片;2:工件(可挠性装置);3:基板;4:层叠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感温性粘着片至少具备粘着剂层,优选通过在粘着剂层的单面或两面上层叠剥离片而成。本实施方式的感温性粘着片适合使用于:在加工、组装(层叠)、检查等工序中,经由该感温性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将作为被加工物(工件)的光学构件或电子构件等装置固定于基板上。上述工序结束后,从基板上剥离工件。另外,上述的基板用于在工序中支撑并固定工件,还包括台座等概念。作为工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具有柔软性的光学构件或电子构件等可挠性装置。此外,作为工件,优选在上述工序中包括加热工序(例如,40℃以上、200℃以下的加热工序)的工件。作为这样的加热工序,例如,可列举出用于形成透明电极的布线的金属蒸镀工序或树脂的固化工序等。从这些角度出发,作为工件,例如,优选可挠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装置、可挠性液晶装置等,特别优选可挠性OLED装置。此外,作为基板,只要能够经由该感温性粘着片的粘着剂层来固定工件,则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即使在上述工序中包括金属蒸镀工序或树脂的固化工序等加热工序,也不发生变形或外观变化的基板。此外,工件经由该感温性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而贴合于基板,在上述工序中及剥离工件的工序中,粘着剂层与基板必须充分固定。例如,若基板的表面粗糙,则基板与粘着剂层的密合性降低,有时会发生在工序中粘着剂层从基板上剥离的不良情况。因此,优选基板的工件固定侧的面是平滑的。从这些角度出发,作为基板,特别优选列举玻璃基板。本实施方式的感温性粘着片在-2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1.5N/25mm以上且小于22N/25mm,在8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30N/25mm以上。通过使在-20℃及8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上述值,即使将该感温性粘着片适用于可挠性装置时,固定及剥离的操作性仍优异。具体而言,在常温及高温的工序中,能够通过上述感温性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力而将工件牢固地固定在基板上,能够无问题地进行该工序。另一方面,若将上述粘着剂层(或工件及基板)冷却至低温(优选冷却至-20℃附近),则该粘着剂层的粘着力降低,由此能够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温性粘着片,其至少具备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在‑2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1.5N/25mm以上且小于22N/25mm,在8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30N/25m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27 JP 2018-0873221.一种感温性粘着片,其至少具备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在-2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1.5N/25mm以上且小于22N/25mm,在8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为30N/25mm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性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在-2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相对于在23℃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的比为1.5%以上、6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性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在80℃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相对于在23℃下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的比为15%以上、30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性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在-20℃下的储能模量为0.06MPa以上、10MPa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性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在80℃下的储能模量为0.001MPa以上、0.3MPa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性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由含有聚轮烷化合物的粘着剂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温性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联剂(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鲭翔,荒井隆行,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