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610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包括用于与高架桥的排水管连接的雨水处理柱,雨水处理柱内填设有用于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填料,雨水处理柱设有用于空气进入污水处理填料中以进行微生物降解的通风装置,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于下沉式绿地中。应用该方法及装置,高架桥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流至雨水处理柱,雨水中的污染物在雨水处理柱中通过污水处理填料及附着在污水处理填料上的微生物进行去除,并通过通风装置让空气进入污水处理填料以对微生物的降解提供氧气,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在下沉式绿地中,让雨水进入地下渗透或滞留,避免在地面道路积水造成洪涝灾害。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inwater ret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ia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还涉及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交通系统的高速发展,很多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建设在高架桥之上,这些硬化路面成为了雨水的接受表面,雨水经聚拢后通过排水管快速排到高架桥下面或排水系统中。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雨水在公路或铁路路面流动聚拢时,会与公路或铁路路面污染物混合变成污水,这类污水直接排到高架桥下面或排水系统中时,没有经过雨水滞留和处理过程,既增大了污染,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高架桥在排雨水时将污染物也通过排水管排至高架桥下方造成污染以及容易形成桥下洪涝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与高架桥的排水管连接的雨水处理柱,所述雨水处理柱内填设有用于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填料,所述雨水处理柱设有用于空气进入所述污水处理填料中以进行微生物降解的通风装置,所述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于下沉式绿地中。优选地,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自上至下穿过所述雨水处理柱的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于所述雨水处理柱的底部和顶部,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雨水处理柱间形成雨水处理腔,所述雨水处理腔中设有所述污水处理填料。优选地,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雨水处理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进气口均分别设有防水透气膜。优选地,在下沉式绿地中的所述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连接有用于雨水滞留和下渗的雨水下渗储备区。优选地,所述雨水处理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雨水处理腔和所述雨水下渗储备区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雨水处理腔间设有滤网,所述进气腔设有所述进气口。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填料包括炉渣、沸石和石灰石。优选地,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扰流板,任意一个所述扰流板与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铰接,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扰流板的弹性件。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分别沿所述雨水处理柱的底部侧壁的周向均匀设置。优选地,所述进气腔内填充有遇水发热材料。基于上述装置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方法,包括:在高架桥桥柱旁建立雨水处理柱;在所述雨水处理柱中填入污水处理填料,并使所述污水处理填料表面附着生长微生物形成污水处理生物挂膜;将高架桥雨水排水管接入所述雨水处理柱的顶部,利用雨水的高势能,让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所述雨水处理柱中的所述污水处理填料,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通过通风装置向所述污水处理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供氧,让附着在所述污水处理填料上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所述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于下沉式绿地中,经所述雨水处理柱处理后的雨水进入雨水下渗储备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与高架桥的排水管连接的雨水处理柱,雨水处理柱内填设有用于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填料,雨水处理柱设有用于空气进入污水处理填料中以进行微生物降解的通风装置,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于下沉式绿地中。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方法及装置,高架桥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流至雨水处理柱,雨水中的污染物在雨水处理柱中通过污水处理填料及附着在污水处理填料上的微生物进行去除,并通过通风装置让空气进入污水处理填料以对微生物的降解提供氧气,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在下沉式绿地中,让雨水进入地下渗透或滞留,避免在地面道路积水造成洪涝灾害。该装置利用高架桥雨水的高势能为雨水处理提供动力,节省能源和水处理费用,降低雨水处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雨水处理柱1、雨水下渗储备区2、通风管道3、污水处理填料4、通气孔5、防水透气膜6、进气腔7、滤网8、进气口9、扰流板10、弹性件11。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高架桥在排雨水时将污染物也通过排水管排至高架桥下方造成污染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与高架桥的排水管连接的雨水处理柱,雨水处理柱内填设有用于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的污水处理填料,雨水处理柱设有用于空气进入污水处理填料以进行微生物降解的通风装置,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于下沉式绿地中。雨水处理柱可以为圆柱体等柱体,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雨水处理柱的具体形状,雨水处理柱的上方与高架桥的排水管连接,雨水经重力作用自雨水处理柱的上方下落,途径污水处理填料,污水处理填料中的填料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物理反应如吸附、过滤,化学反应通过填料中的微生物实现,为了微生物的降解反应能够反应完全,在雨水处理柱内设置通风装置,为微生物的降解提供氧气,经污水处理填料处理后的雨水通过排水口排至下沉式绿地中,避免在地面道路积水造成洪涝灾害,或者因流下的雨水高势能冲刷地面道路带入污染物。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高架桥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流至雨水处理柱,雨水中的污染物在雨水处理柱中通过污水处理填料进行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由附着在污水处理填料上的微生物进行处理,并通过通风装置让空气进入污水处理填料以对微生物的降解提供氧气,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在下沉式绿地中,让雨水进入地下渗透或滞留,避免在地面道路积水造成洪涝灾害。该装置利用高架桥雨水的高势能为雨水处理提供动力,节省能源和水处理费用,降低雨水处理成本。具体的,通风装置包括自上至下穿过雨水处理柱的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于雨水处理柱的底部和顶部。通风管道的进气口设置在雨水处理柱的底部使得空气能够进入至污水处理填料以为微生物的降解提供氧气,多余的空气通过通风管道向上流至出气口,通风管道的进气口一般设置在雨水处理柱的侧壁上,气体经过进气口进入至雨水处理柱中经由污水处理填料流至通风管道,通风管道与雨水处理柱形成雨水处理腔,污水处理填料设置在雨水处理腔中,通风管道侧壁上可设置通风孔,通风孔与雨水处理腔连通,雨水处理腔中的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气体和吹过的多余气体由通风管道向外排出。优选地,出气口凸出于雨水处理柱的顶部,出气口一般竖直设置以防止雨水倒灌至雨水处理柱内造成处理后的雨水的二次污染。进一步地,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雨水处理腔连通的通气孔,通气孔和进气口均分别设有防水透气膜。通气孔沿通风管道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高架桥的排水管连接的雨水处理柱,所述雨水处理柱内填设有用于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填料,所述雨水处理柱设有用于空气进入所述污水处理填料中以进行微生物降解的通风装置,所述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于下沉式绿地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高架桥的排水管连接的雨水处理柱,所述雨水处理柱内填设有用于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填料,所述雨水处理柱设有用于空气进入所述污水处理填料中以进行微生物降解的通风装置,所述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设于下沉式绿地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自上至下穿过所述雨水处理柱的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于所述雨水处理柱的底部和顶部,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雨水处理柱间形成雨水处理腔,所述雨水处理腔中设有所述污水处理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雨水处理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进气口均分别设有防水透气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沉式绿地中的所述雨水处理柱的排水口连接有用于雨水滞留和下渗的雨水下渗储备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架桥雨水滞留和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雨水处理腔和所述雨水下渗储备区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雨水处理腔间设有滤网,所述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