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64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包括以下步骤:(1)园地选择、(2)桃树种植、(3)食用菌栽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桃树上修剪的废弃树枝和落叶作为基料,制备培养基料用于栽培食用菌,食用菌采收结束后的培养基料(菌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在施入桃树地中,实现一个生态循环种植模式;从而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可以改善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收入。

A kind of ecological cycle planting mode of \peach Fungus Fertilizer\ in protected peach gard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生态套种
,具体涉及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技术介绍
桃树每年需进行生长季修剪和冬季整形修剪,一般进行2-3次修剪,平均每棵桃树能剪下新鲜枝条10-25kg,再加上冬季落叶,每年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可观,这些废弃物如被随意堆放或焚烧,会产生烟尘等污染物质,不仅破坏环境,也是对可再利用资源严重浪费。收集废枝、落叶,粉碎后可用于栽培食用菌,能增加桃园附加值,减少处理成本,变废为宝。平菇为腐生菌、生活力强,对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能力强,生产工艺简单、出菇快、成本低、产量高,肉质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糖和特有的平菇素,长期食用可增强体质,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作用,是市场上热销的一种菇类。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在市场持续走俏畅销,是一种很有商业潜力的食用菌新秀。避雨设施栽培,即可以防治桃树花期遭遇倒春寒产生的冻害,又可避免雨季造成桃树落花落果,及对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利用树下空间及采收后的空白期,套种食用菌,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果园经济效益。桃树树下可形成温度低,湿度大,光照弱,氧气浓度大的微环境,适合食用菌生长,套种食用菌,即可补充树下微环境碳源,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果树生长,采后菌渣作为有机肥施入果园,减少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由于传统的食用菌培养基的主要生产原料是阔叶树木屑,而阔叶树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洪减灾、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供应量极其有限,且阔叶树因树种不同,加工得到的木屑在硬度、质地上均存在不稳定性和异常性,虽然可用于食用菌的生产,但其产量和品质仍然受到较大的抑制。因此造成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原材料供应出现巨大矛盾,极大地制约了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即本专利技术研究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将桃树上修剪的树枝和落叶作为基料,制备培养基料用于培养食用菌,之后培养后的培养基料的菌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在施入桃树地中,实现一个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可以改善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收入。(二)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包括以下步骤:(1)园地选择:选择地势高、排灌系统完善的沙质土壤,施足基肥;(2)桃树种植:(a)桃树苗选择:初春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幼树;(b)定植:按2×3m的株行距定植,定植方式为南北行向,宽行密植;幼树定植3年后基本成型;(c)整形修枝:定植后在距地面50cm左右处短截定干,剪口向下至20cm左右处作为定形带,定形带范围内要求芽体饱满;幼树萌芽后,抹除定形带以下的全部萌芽,然后在定形带内选择两个着生均匀,长势均衡、东西伸向行间的新梢培养成主枝;通过拉枝法调整两主枝的方位,两主枝间的水平方位夹角180°,基部夹角70-80°,对两主枝要及时摘心促其发生副梢;(d)病虫害防治:整个生长过程都进行病虫害防治;(e)采摘:每年的6-8月进行桃子采摘;(3)食用菌栽培(a)9-11月栽培平菇:9月进入桃树生产空白期,进行作畦;此期间树冠下低温高湿,非常适合菌类生长,之后进行栽培平菇;11月采收结束;所述作畦为:桃树行间包括两个栽培畦及一个丰产埂,具体:预留丰产埂位于行间正中,宽20cm,两个栽培畦内边缘紧邻丰产埂,外边缘距离桃树60-70cm,南北方向,深20-30cm;播种要求:播种前畦床浇足底水,每平方米投料15-18千克,采用层播与撒播相结合的方法,一层培养基料一层菌种,下层培养基料,上层菌种,分三层,菌种要撒匀;菌种量顶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料种量配比为100:10-15;播后用木板轻轻拍紧,栽培平菇直接覆盖薄膜发菌;(b)12月果园冬季管理:12月将步骤(3)食用菌栽培中步骤(a)中使用过的培养基料得到的菌渣作为腐熟农家肥有机肥深翻入土,进行冬季修剪,清园处理,全园喷施石硫合剂;(c)翌年1-5月栽培鸡腿菇,配合桃树萌芽期、花期及幼果期管理;翌年1-5月栽培鸡腿菇,其播种方式与平菇播种要求相同;发菌期间畦上需在顶层菌种上再覆盖一层土壤后加覆黑膜保温保湿;土壤要求土质疏松、富有营养,同时进行杀虫杀菌,以免污染影响鸡腿菇生长发育;发菌期间每天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滋生杂菌,控制菌中心温度在24~28℃,菌畦表层温度不超过30℃,10-15d即可发满菌床,20-30d左右出菇,出菇后及时采收,并注意清理老化根及死菇、烂菇等,每采收一茬菇后,都要补充水分和营养,正常管理可以出3-4茬,每100公斤干料可出100-150公斤鲜菇;5月采收结束后,桃园清杂草,将使用培养基料得到的菌渣拌杀菌剂后撒施覆盖全园,有效防治杂草生长。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将步骤(2)中整形修枝的枝条,步骤(3)中落叶粉碎成1-2mm碎木屑,晒干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培养基料是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材料:桃树枝碎木屑30-50%,玉米芯25-35%、麸皮10-30%、过磷酸钙1-3%、石灰1-3%、石膏0.4-0.6%、糖0.4-0.6%;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材料,充分拌匀,建成发酵堆,盖上草帘、编织袋透气物升温保湿发酵2-3天后,摊开,充分翻匀,迅速降温到24~26℃,即可播种食用菌。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3)中平菇栽培和鸡腿菇栽培其日常管理为:发菌期间每天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滋生杂菌,控制菌中心温度在24~28℃,菌畦表层温度不超过30℃,10-15d即可发满菌床,20-30d左右出菇,出菇后及时采收,并注意清理老化根及死菇、烂菇等,每采收一茬菇后,都要补充水分和营养,正常管理可以出3-4茬,每100公斤干料可出100-150公斤鲜菇。(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桃树上修剪的废弃树枝和落叶作为基料,制备培养基料用于栽培食用菌,食用菌采收结束后的培养基料(菌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在施入桃树地中,实现一个生态循环种植模式;从而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可以改善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收入。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包括以下步骤:(1)园地选择:选择地势高、排灌系统完善的沙质土壤,施足基肥;(2)桃树种植:(a)桃树苗选择:初春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幼树;(b)定植:按2×3m的株行距定植,定植方式为南北行向,宽行密植;幼树定植3年后基本成型;(c)整形修枝:定植后在距地面50cm左右处短截定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园地选择:选择地势高、排灌系统完善的沙质土壤,施足基肥;(2)桃树种植:(a)桃树苗选择:初春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幼树;(b)定植:按2×3m的株行距定植,定植方式为南北行向,宽行密植;幼树定植3年后基本成型;(c)整形修枝:定植后在距地面50cm左右处短截定干,剪口向下至20cm左右处作为定形带,定形带范围内要求芽体饱满;幼树萌芽后,抹除定形带以下的全部萌芽,然后在定形带内选择两个着生均匀,长势均衡、东西伸向行间的新梢培养成主枝;通过拉枝法调整两主枝的方位,两主枝间的水平方位夹角180°,基部夹角70‑80°,对两主枝要及时摘心促其发生副梢;(d)病虫害防治:整个生长过程都进行病虫害防治;(e)采摘:每年的6‑8月进行桃子采摘;(3)食用菌栽培(a)9‑11月栽培平菇:9月进入桃树生产空白期,进行作畦;此期间树冠下低温高湿,非常适合菌类生长,之后进行栽培平菇;11月采收结束;所述作畦为:桃树行间包括两个栽培畦及一个丰产埂,具体:预留丰产埂位于行间正中,宽20cm,两个栽培畦内边缘紧邻丰产埂,外边缘距离桃树60‑70cm,南北方向,深20‑30cm;播种要求:播种前畦床浇足底水,每平方米投料15‑18千克,采用层播与撒播相结合的方法,一层培养基料一层菌种,下层培养基料,上层菌种,分三层,菌种要撒匀;菌种量顶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料种量配比为100:10‑15;播后用木板轻轻拍紧,栽培平菇直接覆盖薄膜发菌;(b)12月果园冬季管理:12月将步骤(3)食用菌栽培中步骤(a)中使用过的培养基料得到的菌渣作为腐熟农家肥有机肥深翻入土,进行冬季修剪,清园处理,全园喷施石硫合剂;(c)翌年1‑5月栽培鸡腿菇,配合桃树萌芽期、花期及幼果期管理;翌年1‑5月栽培鸡腿菇,其播种方式与平菇播种要求相同;发菌期间畦上需在顶层菌种上再覆盖一层土壤后加覆黑膜保温保湿;土壤要求土质疏松、富有营养,同时进行杀虫杀菌,以免污染影响鸡腿菇生长发育;发菌期间每天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滋生杂菌,控制菌中心温度在24~28℃,菌畦表层温度不超过30℃,10‑15d即可发满菌床,20‑30d左右出菇,出菇后及时采收,并注意清理老化根及死菇、烂菇等,每采收一茬菇后,都要补充水分和营养,正常管理可以出3‑4茬,每100公斤干料可出100‑150公斤鲜菇;5月采收结束后,桃园清杂草,将使用培养基料得到的菌渣拌杀菌剂后撒施覆盖全园,有效防治杂草生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施桃园“桃—菌—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园地选择:选择地势高、排灌系统完善的沙质土壤,施足基肥;(2)桃树种植:(a)桃树苗选择:初春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幼树;(b)定植:按2×3m的株行距定植,定植方式为南北行向,宽行密植;幼树定植3年后基本成型;(c)整形修枝:定植后在距地面50cm左右处短截定干,剪口向下至20cm左右处作为定形带,定形带范围内要求芽体饱满;幼树萌芽后,抹除定形带以下的全部萌芽,然后在定形带内选择两个着生均匀,长势均衡、东西伸向行间的新梢培养成主枝;通过拉枝法调整两主枝的方位,两主枝间的水平方位夹角180°,基部夹角70-80°,对两主枝要及时摘心促其发生副梢;(d)病虫害防治:整个生长过程都进行病虫害防治;(e)采摘:每年的6-8月进行桃子采摘;(3)食用菌栽培(a)9-11月栽培平菇:9月进入桃树生产空白期,进行作畦;此期间树冠下低温高湿,非常适合菌类生长,之后进行栽培平菇;11月采收结束;所述作畦为:桃树行间包括两个栽培畦及一个丰产埂,具体:预留丰产埂位于行间正中,宽20cm,两个栽培畦内边缘紧邻丰产埂,外边缘距离桃树60-70cm,南北方向,深20-30cm;播种要求:播种前畦床浇足底水,每平方米投料15-18千克,采用层播与撒播相结合的方法,一层培养基料一层菌种,下层培养基料,上层菌种,分三层,菌种要撒匀;菌种量顶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料种量配比为100:10-15;播后用木板轻轻拍紧,栽培平菇直接覆盖薄膜发菌;(b)12月果园冬季管理:12月将步骤(3)食用菌栽培中步骤(a)中使用过的培养基料得到的菌渣作为腐熟农家肥有机肥深翻入土,进行冬季修剪,清园处理,全园喷施石硫合剂;(c)翌年1-5月栽培鸡腿菇,配合桃树萌芽期、花期及幼果期管理;翌年1-5月栽培鸡腿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王猛程芳梅孙锦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设施园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