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564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包括包括按行距5m,株距4m,冬春季起垄栽苗;在每条垄上搭设种植架;人工引导分支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其中,T型支撑架使得搭建时更加的方便;通过设置5根拉线和人工分支,一方面使得猕猴桃藤蔓分布均匀,不仅在喷灌时可以充分吸收营养和水分,而且有利于猕猴桃植株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使得其生长良好、品质更优、产量也更高,此外,猕猴桃藤蔓这样布置,还有利于种植架均匀受力,从而使得猕猴桃种植架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这样布置的猕猴桃藤蔓还使得猕猴桃果实挂接在五级藤蔓新长出的各个分支上,从而使得猕猴桃果实分布更加均匀,不仅有利于种植架结构稳定,并且方便人工采摘。

A planting method of Kiwifr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猕猴桃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猕猴桃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猕猴桃种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猕猴桃因其维生素C含量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是其种植培育却是一个相对繁琐且漫长的过程。由于猕猴桃属于藤本植物,种植过程中常常需要搭设棚架供其藤蔓的延伸,传统的种植方法中通常采用网格状的棚架或三线制的棚架结构,缺乏对藤蔓的分布方式进行管理,常常任其自由生长,从而造成藤蔓分布不均匀,局部扎堆重叠等现象,既影响果实的生长,对后期梳枝、摘果等环节都造成困扰,影响生产效率,难以满足观光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枝蔓和果实分布均匀,棚架稳定,且方便工人采摘的猕猴桃种植方法,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阐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猕猴桃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行距5m,株距4m,冬春季起垄栽苗;S2:在每条垄上搭设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沿每一行并行竖立的多个T型支撑架和平行设置于所述T型支撑架横梁上的5根拉线,每根拉线的间距均为1m;S3:在每一行最中间的一条拉线上相对于每一株猕猴桃搭设引导绳,使其新生的一级藤蔓牵引上架;S4:当一级藤蔓生长达到中间一条拉线上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中间一条拉线前后两侧生长,并作为二级藤蔓;S5:当二级藤蔓生长长度达到1±0.2m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左右两侧的拉线生长,并作为三级藤蔓;S6:当三级藤蔓生长长度到达对应的一条拉线上后,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对应拉线前后两侧生长,并作为四级藤蔓;S7:当四级藤蔓生长长度达到0.5±0.1m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左右两侧的拉线生长,并作为五级藤蔓;S8:当五级藤蔓生长长度到达对应的一条拉线上后,保留后续新长出的所有分支,直至开花挂果。其中,步骤S1中采用扦插定值。其中,在相邻垄田的植株之间按照3×3为一个单元,中间一株栽种雄株,周边8株栽种雌株,通过雌雄邻近式混种,提升授粉概率,增加产量。其中,所述引导绳的上端设置有挂钩,引导绳的下端连接有锥形锤,方便搭设,便于一级藤蔓引导上架。在所述T型支撑架横梁上对应每一条拉线设置有放线槽,每一个所述放线槽上方均设置有一弧形扣件。其中,在所述T型支撑架上端通过设置H型支撑件固定喷淋水管,在所述喷淋水管上分别连接喷头,喷头距拉线的高度为20~30cm。其中,设置拉线距地面的高度为2m,地面垄高20~30cm,垄宽4m,并按株距打窝施底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T型支撑架和五线制拉线搭设棚架,并采用人工诱导进行藤蔓分布管理,一方面使得猕猴桃藤蔓分布均匀,不仅在喷灌时可以充分吸收营养和水分,而且有利于猕猴桃植株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使得其生长良好、品质更优、产量也更高,此外,猕猴桃藤蔓这样布置,还有利于种植架均匀受力,从而使得猕猴桃种植架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这样布置的猕猴桃藤蔓还使得猕猴桃果实挂接在五级藤蔓新长出的各个分支上,从而使得猕猴桃果实分布更加均匀,并且方便人工采摘,特别适合观光农业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猕猴桃分支效果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雄株栽种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种植架和喷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一级藤蔓、2-二级藤蔓、3-三级藤蔓、4-四级藤蔓、5-五级藤蔓、10-T型支撑架、13-H型支撑件、14-喷淋水管、15-喷头、11-放线槽、20-扣件、30-拉线、40-引导绳、50-挂钩、60-锥形锤、31-地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猕猴桃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行距5m,株距4m,地面垄高20~30cm,垄宽4m,冬春季起垄栽苗;S2:在每条垄上搭设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沿每一行并行竖立的多个T型支撑架10和平行设置于所述T型支撑架10横梁上的5根拉线30,每根拉线30的间距均为1m;设置拉线30距地面的高度为2m;S3:在每一行最中间的一条拉线30上相对于每一株猕猴桃搭设引导绳40,使其新生的一级藤蔓1牵引上架;S4:当一级藤蔓1生长达到中间一条拉线30上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中间一条拉线30前后两侧生长,并作为二级藤蔓2;S5:当二级藤蔓2生长长度达到1±0.2m时,这里优选1m,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左右两侧的拉线30生长,并作为三级藤蔓3;S6:当三级藤蔓3生长长度到达对应的一条拉线30上后,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对应拉线30前后两侧生长,并作为四级藤蔓4;S7:当四级藤蔓4生长长度达到0.5±0.1m时,这里优选0.5m,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左右两侧的拉线30生长,并作为五级藤蔓5;S8:当五级藤蔓5生长长度到达对应的一条拉线30上后,保留后续新长出的所有分支,直至开花挂果。在本实施方式中,T型支撑架10使得搭建时更加的方便;通过设置5根拉线30和人工分支,一方面使得猕猴桃藤蔓分布均匀,不仅在喷灌时可以充分吸收营养和水分,而且有利于猕猴桃植株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使得其生长良好、品质更优、产量也更高,此外,猕猴桃藤蔓这样布置,还有利于种植架均匀受力,从而使得猕猴桃种植架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这样布置的猕猴桃藤蔓还使得猕猴桃果实挂接在五级藤蔓5新长出的各个分支上,从而使得猕猴桃果实分布更加均匀,不仅有利于种植架结构稳定,并且方便人工采摘,此外由于行距5m,使得全园相邻两个拉线30的间距均为1m,株距为4m,使得相邻两个五级藤蔓5之间的间距约为1m,进而使得猕猴桃挂果的区域遍布全园。优选的,在选址建园时,选定建园在坡度为20°以下的缓坡地,按每一行的方向和定植密度要求打窝施底肥,以定植点为中心,方圆1平方米范围内打窝,打窝深度0.2~0.3m,窝内均匀撒上腐熟鸡粪2~3公斤、磷肥1公斤、复合肥2公斤,然后铺上细土,浇水3-5L后再扦插新苗。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在相邻垄田的植株之间按照3×3为一个单元,中间一株栽种雄株,周边8株栽种雌株。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布置,有利于猕猴桃雄株对雌株授粉。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引导绳40的上端设置有挂钩50,引导绳40的下端连接有锥形锤6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猕猴桃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按行距5m,株距4m,冬春季起垄栽苗;S2:在每条垄上搭设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沿每一行并行竖立的多个T型支撑架和平行设置于所述T型支撑架横梁上的5根拉线,每根拉线的间距均为1m;S3:在每一行最中间的一条拉线上相对于每一株猕猴桃搭设引导绳,使其新生的一级藤蔓牵引上架;S4:当一级藤蔓生长达到中间一条拉线上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中间一条拉线前后两侧生长,并作为二级藤蔓;S5:当二级藤蔓生长长度达到1±0.2m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左右两侧的拉线生长,并作为三级藤蔓;S6:当三级藤蔓生长长度到达对应的一条拉线上后,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对应拉线前后两侧生长,并作为四级藤蔓;S7:当四级藤蔓生长长度达到0.5±0.1m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左右两侧的拉线生长,并作为五级藤蔓;S8:当五级藤蔓生长长度到达对应的一条拉线上后,保留后续新长出的所有分支,直至开花挂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猕猴桃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按行距5m,株距4m,冬春季起垄栽苗;S2:在每条垄上搭设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沿每一行并行竖立的多个T型支撑架和平行设置于所述T型支撑架横梁上的5根拉线,每根拉线的间距均为1m;S3:在每一行最中间的一条拉线上相对于每一株猕猴桃搭设引导绳,使其新生的一级藤蔓牵引上架;S4:当一级藤蔓生长达到中间一条拉线上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中间一条拉线前后两侧生长,并作为二级藤蔓;S5:当二级藤蔓生长长度达到1±0.2m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左右两侧的拉线生长,并作为三级藤蔓;S6:当三级藤蔓生长长度到达对应的一条拉线上后,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对应拉线前后两侧生长,并作为四级藤蔓;S7:当四级藤蔓生长长度达到0.5±0.1m时,保留新长出的一个分支,使其分别沿左右两侧的拉线生长,并作为五级藤蔓;S8:当五级藤蔓生长长度到达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中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辉润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