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和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47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和成像设备。该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旋转力传递头、齿复位件和旋转力接收齿。旋转力接收齿铰接至旋转力传递头上,旋转力传递头具有力传递面,旋转力接收齿能够转动至与力传递面抵接的位置并向力传递面传递旋转驱动力,旋转力接收齿包括啮合部,啮合部沿旋转力传递头的径向向外突出。齿复位件的一端抵靠在旋转力接收齿上,齿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旋转力传递头上,齿复位件迫使旋转力接收齿抵靠力传递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成像设备的旋转驱动件稳定联接。

Rotating force transfer components, toner containers and imag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和成像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向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供应碳粉的碳粉容器及其旋转力传递组件、以及安装有该碳粉容器的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通常具有图像处理单元和显影单元,利用显影单元提供的碳粉等显影剂,为图像处理单元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在纸张等介质上形成可见图像。其中碳粉作为消耗品,需要不断地向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补充。一般采用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显影单元的具有容纳一定量碳粉的碳粉容器向显影单元提供碳粉。现有一种碳粉容器包括用于容纳碳粉的容器主体以及设置有朝远离容器主体突出的安装部,安装部的自由端设置有驱动部件和联结部件,驱动部件用于从成像设备接收驱动力驱动碳粉容器沿其中心轴旋转,联结部件用于将驱动部件与成像设备内的旋转驱动件锁定,安装部周向上设置有用于排放容器主体内容纳的碳粉的出粉口,出粉口靠近驱动部件设置。出粉口处设置有密封件。将碳粉容器装入成像设备后,驱动部件与成像设备内的旋转驱动件联接并锁定,接着驱动部件拉动密封件向远离容器主体的方向移动打开出粉口,实现从容器主体向成像设备内待续供粉。但是此种碳粉容器的驱动部件和联结部件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且两者的连接结构复杂。另外,碳粉容器安装到成像设备后,该联结部件易使碳粉容器与成像设备脱离,从而影响打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保证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成像设备的旋转驱动件稳定联接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碳粉容器。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碳粉容器的成像设备。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旋转力传递头、齿复位件和旋转力接收齿。旋转力接收齿铰接至旋转力传递头上,旋转力传递头具有力传递面,旋转力接收齿能够转动至与力传递面抵接的位置并向力传递面传递旋转驱动力,旋转力接收齿包括啮合部,啮合部沿旋转力传递头的径向向外突出。齿复位件的一端抵靠在旋转力接收齿上,齿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旋转力传递头上,齿复位件迫使旋转力接收齿抵靠力传递面。由上述方案可见,旋转力接收齿与打印机中的旋转驱动件抵接并绕铰轴向靠近旋转力传递头的轴线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旋转驱动件的联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旋转驱动件的联接更稳定,且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简单,不易损坏。通过设置力传递面,在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的就位过程中,可有效地确保旋转力接收齿在与打印机的旋转驱动件抵靠时,不会由联接位置转向远离脱离位置的方向而无法实现二者间的联结。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齿的旋转轴线与旋转力传递头的轴线平行或形成夹角。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头包括旋转力传递件和固定盖,固定盖安装在旋转力传递件的一端,固定盖与旋转力传递件之间形成有容纳槽,旋转力接收齿和齿复位件均设置在容纳槽中。由此可见,固定盖与旋转力传递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便于旋转力接收齿的装配。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齿还包括铰轴,旋转力接收齿通过铰轴铰接至旋转力传递头上,铰轴与旋转轴线共轴设置。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槽中设置有铰轴孔和安装柱,铰轴安装在铰轴孔中,铰轴的第一端支撑在旋转力传递件上,铰轴的第二端支撑在固定盖上。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齿靠近啮合部处具有抵接部,旋转力传递头上设置有安装柱,齿复位件为扭簧,扭簧的簧圈套设在旋转力接收齿上,扭簧的一个扭臂抵靠在抵接部上,扭簧的另一个扭臂抵靠在安装柱上,扭簧的弹性恢复力迫使旋转力接收齿抵靠力传递面。由此可见,铰轴孔的设置对旋转力接收齿进行定位,从而进一步保证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打印机的旋转驱动件的联接的稳定性。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啮合部背向旋转力传递头的轴线的一侧具有相互连接且相对倾斜设备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沿着旋转力传递头的轴线布置,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的连接处自旋转力传递头的外周壁径向向外突出。由此可见,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的设置在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旋转驱动件联接和脱离时,用于对旋转力接收齿进行引导,从而保证联接和脱离过程的顺畅性。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多个旋转力接收齿沿着旋转力传递头的周向布置,其中两个旋转力接收齿沿着旋转力传递头的径向相对设置。由此可见,多个旋转力接收齿便于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打印机的旋转驱动件的快速且稳定的联接。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粉容器,包括上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由上述方案可见,旋转力接收齿与打印机中的旋转驱动件抵接并绕铰轴向靠近旋转力传递头的轴线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旋转驱动件的联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旋转驱动件的联接更稳定,且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简单,不易损坏。通过设置力传递面,在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的就位过程中,可有效地确保旋转力接收齿在与打印机的旋转驱动件抵靠时,不会由联接位置转向远离脱离位置的方向而无法实现二者间的联结。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碳粉容器还包括容器主体和端盖,容器主体用于容纳碳粉,容器主体的一端具有开口,端盖安装在容器主体的开口端,端盖封闭开口,端盖远离容器主体的一端具有安装部,旋转力传递组件安装在安装部的自由端。旋转力传递组件与安装部在安装部的周向上相对固定,旋转力传递组件可沿着安装部的轴线移动,安装部的内周壁上靠近自由端处设置有止挡部,旋转力传递头的外周壁上远离旋转力接收齿的一端设置有止挡配合部,止挡部与止挡配合部配合限制旋转力传递组件相对于端盖的位移。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旋转力传递头远离旋转力接收齿的一端具有弹性件放置槽,第一弹性件安装在弹性件放置槽中,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在旋转力传递头上,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安装部的端壁上。由此可见,碳粉容器装入打印机后,且在旋转力接收齿与打印机的旋转驱动件联接之前,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在旋转力接收齿进入旋转力驱动件的啮合孔时,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前推动旋转力接收齿,促使旋转力传递组件更快速且稳定地与旋转驱动件联接。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盒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盒仓内的碳粉容器,盒仓内设置有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能够沿着碳粉容器的轴向伸缩运动。碳粉容器为上述的碳粉容器,旋转力传递组件能够与旋转驱动件联接并接收驱动力,啮合部能够绕旋转力接收齿的旋转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第一位置为啮合部与旋转驱动件脱离的位置,第二位置为啮合部与旋转驱动件联接的位置,在旋转力传递头的径向上,第一位置比第二位置靠近旋转力传递头的中心轴。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碳粉容器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碳粉容器第一实施例隐藏容器主体后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碳粉容器第一实施例隐藏容器主体后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碳粉容器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端盖、第一弹性件和密封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碳粉容器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旋转力接收齿处于联接位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碳粉容器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旋转力接收齿处于联接位置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力传递头、齿复位件和旋转力接收齿;所述旋转力接收齿铰接至所述旋转力传递头上,所述旋转力传递头具有力传递面,所述旋转力接收齿能够转动至与所述力传递面抵接的位置并向所述力传递面传递旋转驱动力,所述旋转力接收齿包括啮合部,所述啮合部自所述旋转力传递头的外周壁径向向外突出;所述齿复位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齿上,所述齿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旋转力传递头上,所述齿复位件迫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齿抵靠所述力传递面。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力传递头、齿复位件和旋转力接收齿;所述旋转力接收齿铰接至所述旋转力传递头上,所述旋转力传递头具有力传递面,所述旋转力接收齿能够转动至与所述力传递面抵接的位置并向所述力传递面传递旋转驱动力,所述旋转力接收齿包括啮合部,所述啮合部自所述旋转力传递头的外周壁径向向外突出;所述齿复位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齿上,所述齿复位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旋转力传递头上,所述齿复位件迫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齿抵靠所述力传递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力传递头的轴线平行或形成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传递头包括旋转力传递件和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安装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的一端,所述固定盖与所述旋转力传递件之间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旋转力接收齿和所述齿复位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齿还包括铰轴,所述旋转力接收齿通过所述铰轴铰接至所述旋转力传递头上,所述铰轴与所述旋转轴线共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铰轴孔和安装柱,所述铰轴安装在所述铰轴孔中,铰轴的第一端支撑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上,所述铰轴的第二端支撑在所述固定盖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齿靠近所述啮合部处具有抵接部,所述旋转力传递头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齿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簧圈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齿上,所述扭簧的一个扭臂抵靠在所述抵接部上,所述扭簧的另一个扭臂抵靠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扭簧的弹性恢复力迫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齿抵靠所述力传递面。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背向所述旋转力传递头的轴线的一侧具有相互连接且相对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沿着旋转力传递头的轴线布置,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新华杨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