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519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包括OCO生化池和MBR池;OCO生化池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混合区,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第一通道,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二通道;混合区分别和缺氧区和好氧区连通;MBR池与OCO生化池的混合区之间设有第三通道;MBR池设有回流活性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回流活性污泥出口与厌氧区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污水处理工艺装置以膜组件代替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二沉池,有效地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固液分离效率与生化反应的速率,同时有效降低剩余污泥量。

An oco-mbr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污(废)水处理系统很难满足现有污(废)水处理净化任务,同时生物处理中的二沉池由于占地面积大,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提高固液分离效率并减少占地面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所述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包括OCO生化池和MBR池;所述OCO生化池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混合区,所述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二通道;混合区分别和缺氧区和好氧区连通;所述MBR池与OCO生化池的混合区之间设有第三通道;所述MBR池设有回流活性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回流活性污泥出口与OCO生化池的厌氧区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OCO生化池的外墙体为圆形,池中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有与外墙体同心的内墙体和中墙体,其中内墙体为圆形,中墙体为半圆形;所述内墙体内形成厌氧区,内墙体与中墙体之间形成缺氧区,中墙体与外墙体之间形成好氧区,内墙体与外墙体之间形成混合区,且中墙体位于混合区一侧。作为优选,所述MBR池设置在OCO生化池的厌氧区内,MBR池与厌氧区之间通过圆形墙体隔开。作为优选,所述MBR池设置在OCO生化池外并与混合区相邻。作为优选,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同一端均设有潜水推流式搅拌机。作为优选,所述厌氧区中设有潜水推流式搅拌机。作为优选,所述好氧区中设有曝气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将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MBR(对应英文:MembraneBio-Reactor,对应中文:膜生物反应器)池代替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二沉池,有效地减少系统占地面积。本实施例中,经OCO生化池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第三通道进入到MBR池中,通过膜的物理截滤作用进行泥水分离,有效地提高固液分离效率;MBR池底部的回流活性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经回流活性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进入厌氧区和污泥储池。由于OCO生化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特效菌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的速率,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同时降低了剩余污泥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平面示意图。图中有:格栅1、沉砂池2、好氧区3、曝气机4、缺氧区5、厌氧区6、潜水推流式搅拌机7、混合区8、MBR池9、剩余污泥10、第三通道11、回流活性污泥12、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包括OCO生化池和MBR池9。所述OCO生化池包括厌氧区6、缺氧区5、好氧区3和混合区8,所述厌氧区6与缺氧区5之间设有第一通道13,所述缺氧区5与好氧区3之间设有第二通道14。混合区8分别和缺氧区5和好氧区3连通。所述厌氧区6设有进水口和回流活性污泥进口。所述MBR池9与OCO生化池的混合区8之间设有第三通道11。所述MBR池9设有回流活性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回流活性污泥出口与厌氧区6的回流活性污泥进口相连通,剩余污泥出口和污泥储池相连通。所述OCO生化池的外墙体为圆形,池中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有与外墙体同心的内墙体和中墙体,其中内墙体为圆形,中墙体为半圆形。所述内墙体内形成厌氧区6,内墙体与中墙体之间形成缺氧区5,中墙体与外墙体之间形成好氧区3,内墙体与外墙体之间形成混合区8,且中墙体位于混合区(8)一侧。所述MBR池9可设置在OCO生化池外并与混合区8相邻。本技术实施例,将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MBR池代替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二沉池,有效地减少占地面积;本实施例中,经OCO生化池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第三通道11进入MBR池9中,通过膜的物理截滤作用进行泥水分离,有效地提高固液分离效率;MBR池9底部的回流活性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经过回流活性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进入厌氧区6和污泥储池,由于OCO生化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特效菌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的速率,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同时降低了剩余污泥量。作为优选例,如图2所示,所述MBR池9设置在OCO生化池的厌氧区6内,MBR池9与厌氧区6之间通过圆形墙体隔开。将MBR池设置在厌氧区内,使得污水处理工艺装置结构紧凑,更好地减少装置占地面积,降低建设成本。作为优选例,所述缺氧区5和好氧区3的同一端均设有潜水推流式搅拌机7,使缺氧区5和好氧区3的污水流动方向相同,以形成一定水平流速而不发生污泥沉淀,紊流作用下与硝化液在混合区8混合,实现自动回流至缺氧区5进行反硝化。作为优选例,所述厌氧区6中设有潜水推流式搅拌机7。潜水推流式搅拌机7可使厌氧区6内经过预处理的污水与从MBR池流入的回流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更好地进行水解、吸附和磷的释放。作为优选例,所述好氧区3中设有曝气机4。曝气机4对水体提供氧气,进行硝化反应。本技术实施例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的工艺过程如下:1.污水首先经过格栅1,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纤维物质和固体颗粒后再进入到沉砂池2,沉砂池2将污水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分离出来,得到预处理后的污水。2.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厌氧区6的进水口进入到厌氧区6,与从MBR池9出来的回流活性污泥12在潜水推流式搅拌机7的作用下充分混合,在厌氧区内有机物进行水解、吸附和磷的释放。3.厌氧区6的污水经过第一通道13进入到缺氧区5,与循环的硝态液进行混合,实现反硝化脱氮。反应后的液体经第二通道14进入到好氧区3,好氧区3中的曝气机4对水体提供氧气,进行硝化反应。缺氧区5和好氧区3的同一端安装潜水推流式搅拌机7,使缺氧区5和好氧区3的污水流动方向相同,以形成一定水平流速而不发生污泥沉淀,紊流作用下与硝化液在混合区8混合,实现自动回流至缺氧区5进行反硝化。4.生化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三通道11进入到MBR池9中,通过膜的物理截滤作用进行泥水分离,有效地提高固液分离效率。MBR池9底部的回流活性污泥和剩余污泥通过阀门控制,分别进入到厌氧区6和污泥储池。本技术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技术保护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包括OCO生化池和MBR池(9);所述OCO生化池包括厌氧区(6)、缺氧区(5)、好氧区(3)和混合区(8),所述厌氧区(6)与缺氧区(5)之间设有第一通道(13),所述缺氧区(5)与好氧区(3)之间设有第二通道(14);混合区(8)分别和缺氧区(5)和好氧区(3)连通;所述MBR池(9)与OCO生化池的混合区(8)之间设有第三通道(11);所述MBR池(9)设有回流活性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回流活性污泥出口与OCO生化池的厌氧区(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包括OCO生化池和MBR池(9);所述OCO生化池包括厌氧区(6)、缺氧区(5)、好氧区(3)和混合区(8),所述厌氧区(6)与缺氧区(5)之间设有第一通道(13),所述缺氧区(5)与好氧区(3)之间设有第二通道(14);混合区(8)分别和缺氧区(5)和好氧区(3)连通;所述MBR池(9)与OCO生化池的混合区(8)之间设有第三通道(11);所述MBR池(9)设有回流活性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回流活性污泥出口与OCO生化池的厌氧区(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CO-MBR污水处理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CO生化池的外墙体为圆形,池中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有与外墙体同心的内墙体和中墙体,其中内墙体为圆形,中墙体为半圆形;所述内墙体内形成厌氧区(6),内墙体与中墙体之间形成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允敬余必辉李善庭
申请(专利权)人: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