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晓云专利>正文

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843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7:24
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包括有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整体呈胶囊状,其截面为椭圆形,倒角处平滑,上顶面开口,位于支撑壳体底面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底部为自锁式万向轮,位于支撑壳体内的中心位置设有新生儿保护床,床体靠底端的两侧外壁上,通过支撑杆与支撑壳体内腔相连接,支撑杆与新生儿保护床外壁相连处设有轴承,位于新生儿保护床的顶端,通过伸缩杆与支撑壳体内腔底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且易于维修维护。通过设置床体相接板可将本设备与产妇躺卧用床相接,使新生儿更为靠近产妇。通过设置可以上倾的新生儿保护床可使新生儿在哺乳拍嗝后以上倾角度上躺,防止呛奶呕吐等情况发生。

An external neonatal nurs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
技术介绍
新生儿的护理注意事项繁多,如卧式布置需要卫生优雅,阳光充足,并且温度最好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等等。同时,为了给新生儿培养一个健康的,安全的哺乳及睡眠习惯,其护理用床的具体设置尤为重要。现有的护理用床普遍结构极为简单,通常是有带有支撑腿的,新生儿躺卧面为一平面的,带有护栏的护理用床。但是考虑到新生儿骨质较软,尤其是其头颈部位需要更为慎重的支撑护理;同时由于其胃部平直,在哺乳后需要将其上肢上倾,以防呛咳;并且经研究显示,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尽量靠近母亲,有利于其情绪安抚及成长;以上若干注意事项在现有的新生儿护理用床上均无相应结构辅助实现,这无疑是不合理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包括有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整体呈胶囊状,其截面为椭圆形,其倒角处平滑,以避免新生儿刮伤,其上顶面开口,用于新生的抱出和放置。位于支撑壳体底面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底部为自锁式万向轮,以便于推动转移。位于支撑壳体内的中心位置设有新生儿保护床。所述新生儿保护床长宽小于支撑壳体内腔长宽,床体靠底端的两侧外壁上,通过支撑杆与支撑壳体内腔相连接,支撑杆与新生儿保护床外壁相连处设有轴承。也就是说,新生儿保护床可以以连接点为中心,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位于新生儿保护床的顶端,通过伸缩杆与支撑壳体内腔底面相连接。所述伸缩杆为带有弹簧销的套管结构,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伸缩杆与支撑壳体内腔底面固定连接,与新生儿保护床的顶端通过耳板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为带有弹簧销的套管结构,以便于调整支撑腿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体的一面侧边敞口,在敞口位置处的支撑壳体底面板体平直延伸,延伸而出而平板即为床体相接板,将床体相接板插入产妇床垫底面,可以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并且使新生儿靠母亲更近,便于婴儿抱出、放置。进一步的,位于新生儿保护床的内腔底面,对应新生儿躺卧时的头颈位置,一体注塑有头部保护凸起,所述头部保护凸起两侧较高,中心位置较低,两侧与中心位置过渡平滑,其中心较低位置处高于新生儿保护床内腔底面1.5cm。本技术使用时,可调节支撑腿高度,将床体相接板插入产妇床垫底面,起到辅助固定作用,使新生儿靠母亲更近,便于婴儿抱出、放置;可将被褥,棉垫等铺设于新生儿保护床内腔底面,头部保护凸起被棉垫铺设后,不需要铺设枕垫等,其居中凹陷可有效保护新生儿头部,并且在其骨质较软的前提下,可有效的防止头部因头颈部位长期侧偏导致的头型畸形。在哺乳拍嗝后,可将伸缩杆拉长,使新生儿保护床角度上倾,新生儿躺卧于其中,可防止婴儿呛奶、吐奶等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且易于维修维护。通过设置床体相接板可将本设备与产妇躺卧用床相接,使新生儿更为靠近产妇。通过设置可以上倾的新生儿保护床可使新生儿在哺乳拍嗝后以上倾角度上躺,防止呛奶呕吐等情况发生。通过设置头部保护,可有效保护新生儿头部,并且在其骨质较软的前提下,可有效的防止头部因头颈部位长期侧偏导致的头型畸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自锁式万向轮2-支撑腿3-支撑壳体4-伸缩杆5-头部保护凸起6-新生儿保护床7-支撑杆8-床体相接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包括有支撑壳体3,所述支撑壳体3整体呈胶囊状,其截面为椭圆形,其倒角处平滑,以避免新生儿刮伤,其上顶面开口,用于新生的抱出和放置。位于支撑壳体3底面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2,四个支撑腿2底部为自锁式万向轮1,以便于推动转移。位于支撑壳体3内的中心位置设有新生儿保护床6。所述新生儿保护床6长宽小于支撑壳体3内腔长宽,床体靠底端的两侧外壁上,通过支撑杆7与支撑壳体3内腔相连接,支撑杆7与新生儿保护床6外壁相连处设有轴承。也就是说,新生儿保护床6可以以连接点为中心,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位于新生儿保护床6的顶端,通过伸缩杆4与支撑壳体3内腔底面相连接。所述伸缩杆4为带有弹簧销的套管结构,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伸缩杆4与支撑壳体3内腔底面固定连接,与新生儿保护床6的顶端通过耳板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2为带有弹簧销的套管结构,以便于调整支撑腿2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体3的一面侧边敞口,在敞口位置处的支撑壳体3底面板体平直延伸,延伸而出而平板即为床体相接板8,将床体相接板8插入产妇床垫底面,可以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并且使新生儿靠母亲更近,便于婴儿抱出、放置。进一步的,位于新生儿保护床6的内腔底面,对应新生儿躺卧时的头颈位置,一体注塑有头部保护凸起5,所述头部保护凸起5两侧较高,中心位置较低,两侧与中心位置过渡平滑,其中心较低位置处高于新生儿保护床6内腔底面1.5cm。本技术使用时,可调节支撑腿2高度,将床体相接板8插入产妇床垫底面,起到辅助固定作用,使新生儿靠母亲更近,便于婴儿抱出、放置;可将被褥,棉垫等铺设于新生儿保护床6内腔底面,头部保护凸起5被棉垫铺设后,不需要再铺设枕垫等,其居中凹陷可有效保护新生儿头部,并且在其骨质较软的前提下,可有效的防止头部因头颈部位长期侧偏导致的头型畸形。在哺乳拍嗝后,可将伸缩杆4拉长,使新生儿保护床6角度上倾,新生儿躺卧于其中,可防止婴儿呛奶、吐奶等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加有利于新生儿护理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包括有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整体呈胶囊状,其截面为椭圆形,倒角处平滑,上顶面开口,位于支撑壳体底面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底部为自锁式万向轮,其特征在于:位于支撑壳体内的中心位置设有新生儿保护床,所述新生儿保护床长宽小于支撑壳体内腔长宽,床体靠底端的两侧外壁上,通过支撑杆与支撑壳体内腔相连接,支撑杆与新生儿保护床外壁相连处设有轴承,位于新生儿保护床的顶端,通过伸缩杆与支撑壳体内腔底面相连接,伸缩杆与支撑壳体内腔底面固定连接,与新生儿保护床的顶端通过耳板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接式新生儿护理床,包括有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整体呈胶囊状,其截面为椭圆形,倒角处平滑,上顶面开口,位于支撑壳体底面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底部为自锁式万向轮,其特征在于:位于支撑壳体内的中心位置设有新生儿保护床,所述新生儿保护床长宽小于支撑壳体内腔长宽,床体靠底端的两侧外壁上,通过支撑杆与支撑壳体内腔相连接,支撑杆与新生儿保护床外壁相连处设有轴承,位于新生儿保护床的顶端,通过伸缩杆与支撑壳体内腔底面相连接,伸缩杆与支撑壳体内腔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韩晓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