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筑用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237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砌筑用卡具,由卡具本体构成,卡具本体包括前平板和后平板,前侧挡板后端设置有具有空腔结构的前悬臂,后侧挡板的前端设置有插入前悬臂的空腔中的后悬臂,前悬臂和后悬臂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前平板下表面的后侧设置有前固定柱,后平板下表面的前侧设置有后固定柱,活动孔中穿设有勾缝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卡在砌筑的墙体上以便沿墙体移动,砌筑的同时对已砌筑完的墙体进行勾缝,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墙体。

A kind of fixture for mason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砌筑用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墙体砌筑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砌筑用卡具。
技术介绍
施工中,砌筑质量尤为重要,由于砌筑工程量较大且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因而,导致了砌筑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不但影响正常的施工,而且给施工埋下了质量隐患。然而在施工现场,现有的砌筑装置不够简便灵活且功能单一,不能同时适用于砌筑时的砂浆摊铺及勾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造成费用增加、施工不便等。为满足建筑施工中砌筑时砂浆摊铺及勾缝尺寸的标准化、规范化,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能够规范施工操作、使用灵活简便、随用随收且可以随时按需自行制作的砌筑用卡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适用于砌筑时的砂浆摊铺及勾缝,可以沿墙体移动,易于自行组装、拆卸和移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的砌筑用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砌筑用卡具,由卡具本体构成,所述卡具本体包括前平板和后平板,所述前平板的前端边沿设置有前挡板,所述前平板的两侧边沿设置有前侧挡板,所述前侧挡板后端设置有具有空腔结构的前悬臂,所述后平板的两侧边沿设置有后侧挡板,所述后侧挡板的前端设置有插入所述前悬臂的空腔中的后悬臂,所述前悬臂和所述后悬臂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前平板下表面的后侧设置有前固定柱,所述后平板下表面的前侧设置有后固定柱,所述后平板的后侧面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部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中穿设有勾缝杆,所述勾缝杆的两端套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锁紧螺母。所述勾缝杆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所述勾缝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所述勾缝杆的转动杆。前平板的后侧面和后平板的前侧面均为凸出的圆弧面。所述前固定柱与所述前平板的后侧面的距离、和所述后固定柱与所述后平板的前侧面的距离均与砌筑所需水平灰缝的内凹深度相适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固定柱可以将本卡具卡在砌筑的墙体上以便沿墙体移动。2.通过设置固定座及勾缝杆,可以满足在砌筑的同时对已砌筑完的墙体进行勾缝。3.通过设置具有空腔结构的前悬臂及能够插入前悬臂空腔的后悬臂,可以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厚度墙体的砌筑。4.本专利技术前后两部分可以插入固定连接,也可拆开,方便了施工人员按需自行制造该装置,并轻松地实现该装置的组装、拆卸和移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降低施工费用、安全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前平板,2-前挡板,3-前侧挡板,4-前悬臂,5-前固定柱,6-后悬臂,7-后侧挡板,8-后平板,9-活动孔,10-紧固件,11-勾缝杆,12-固定座,13-固定螺栓,14-后固定柱,15-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砌筑用卡具,由卡具本体构成,卡具本体包括前平板1和后平板8,前平板1的后侧面和后平板8的前侧面均为凸出的圆弧面,前平板1的前端边沿设置有前挡板2,前平板1的两侧边沿设置有前侧挡板3,前侧挡板3后端设置有具有空腔结构的前悬臂4,后平板8的两侧边沿设置有后侧挡板7,后侧挡板7的前端设置有插入前悬臂4的空腔中的后悬臂6,前悬臂4和后悬臂6通过固定螺栓13固定,前平板1下表面的后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前固定柱5,后平板8下表面的前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后固定柱14,后平板8的后侧面设置有固定座12,固定座12中部设置有活动孔9,活动孔9中穿设有外表面为螺纹结构的勾缝杆11,勾缝杆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勾缝杆11的转动杆15,勾缝杆11的两端套设有紧固件10,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0为锁紧螺母。前固定柱5与前平板1的后侧面的距离、和后固定柱14与后平板8的前侧面的距离均与砌筑所需水平灰缝的内凹深度相适应。前平板1和后平板8的厚度与砌筑所需水平灰缝的厚度相适应。该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该卡具放置在待砌筑的墙体上,调节后悬臂6插入前悬臂4的深度,使两个前固定柱5和两个后固定柱14紧贴墙体砌块两侧壁,然后拧紧固定螺栓13,在前平板1后侧面与后平板8前侧面之间的空间内摊铺砂浆,摊铺完毕后使用砌筑瓦刀从一侧向另一侧将摊铺完的砂浆刮平,刮平后的砂浆层上表面与前平板1、后平板8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使水平灰缝的厚度与前平板1及后平板8的厚度一致;前平板1的后侧面和后平板8的前侧面均为凸出的圆弧面,可以使砌筑过程中,该卡具能够稳定地移动,并且留出一定的灰缝内凹深度,调整勾缝杆11穿过活动孔9的深度以及勾缝杆11的高度,并用套在勾缝杆11两侧的锁紧螺母将勾缝杆11固定;然后再将该卡具沿砌块向相邻的待砌筑部位移动,实现勾缝,再将砌块放置在已经摊铺好的砂浆层上并适当地按压砌块。如此反复操作,可以确保砂浆的摊铺厚度和饱满度,同时还能够节约砂浆。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砌筑用卡具,由卡具本体构成,其特征是,所述卡具本体包括前平板(1)和后平板(8),所述前平板(1)的前端边沿设置有前挡板(2),所述前平板(1)的两侧边沿设置有前侧挡板(3),所述前侧挡板(3)后端设置有具有空腔结构的前悬臂(4),所述后平板(8)的两侧边沿设置有后侧挡板(7),所述后侧挡板(7)的前端设置有插入所述前悬臂(4)的空腔中的后悬臂(6),所述前悬臂(4)和所述后悬臂(6)通过固定螺栓(13)固定,所述前平板(1)下表面的后侧设置有前固定柱(5),所述后平板(8)下表面的前侧设置有后固定柱(14),所述后平板(8)的后侧面设置有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中部设置有活动孔(9),所述活动孔(9)中穿设有勾缝杆(11),所述勾缝杆(11)的两端套设有紧固件(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筑用卡具,由卡具本体构成,其特征是,所述卡具本体包括前平板(1)和后平板(8),所述前平板(1)的前端边沿设置有前挡板(2),所述前平板(1)的两侧边沿设置有前侧挡板(3),所述前侧挡板(3)后端设置有具有空腔结构的前悬臂(4),所述后平板(8)的两侧边沿设置有后侧挡板(7),所述后侧挡板(7)的前端设置有插入所述前悬臂(4)的空腔中的后悬臂(6),所述前悬臂(4)和所述后悬臂(6)通过固定螺栓(13)固定,所述前平板(1)下表面的后侧设置有前固定柱(5),所述后平板(8)下表面的前侧设置有后固定柱(14),所述后平板(8)的后侧面设置有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中部设置有活动孔(9),所述活动孔(9)中穿设有勾缝杆(11),所述勾缝杆(11)的两端套设有紧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港田卫国邹飞仁李建军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