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49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监测装置,包括包装壳体、固定安装在包装壳体内的监测组件以及用于固定包装壳体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包装壳体左右侧面上的两个定位柱以及安装在包装壳体顶面上的调节丝杆,两根定位柱上均设有紧固杆,紧固杆上设有供定位柱滑动的限位伸缩槽,且定位柱与限位伸缩槽内壁滑动接触,两根定位柱底端均铰接有固定环,两根定位柱顶端共同铰接有伸缩盘,且伸缩盘连接在调节丝杆上,调节丝杆底端通过连接轴承活动安装在包装壳体上表面,调节丝杆顶端安装有调节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方便快捷的安装在待监测线束上,并且可以远程进行实现监测,便于对待监测线束的集中化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作为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其重点是研究特高压(100万伏以上)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技术,形成更大的电力网络;同时还要研究超导体电能输送的技术问题。20世纪出现的大型电力系统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诸环节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在电能生产以及消费过程中,为了保证电能的顺利输送,对于电能输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是相当必要的。现有技术中,电力监测装置常常设置在变电站,对于电能输送过程中参数不能进行监测,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力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监测装置,目的在于能够对电能输送过程的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实现电力工程中电能输送参数的集中化监测管理。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力监测装置,包括包装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内的监测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包装壳体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包装壳体左右侧面上的两个定位柱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顶面上的调节丝杆,两根所述定位柱上均滑动设有紧固杆,所述紧固杆上设有供所述定位柱滑动的限位伸缩槽,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限位伸缩槽内壁滑动接触,两根所述定位柱底端均铰接有固定环,两根所述定位柱顶端共同铰接有伸缩盘,且所述伸缩盘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丝杆上,所述调节丝杆底端通过连接轴承活动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上表面,所述调节丝杆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优选地,上述电力监测装置中,两根所述定位柱外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销。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设置限位销,能够避免紧固杆从定位柱上滑落,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优选地,上述电力监测装置中,所述固定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圈,且所述橡胶防护圈内壁上设有圆形防滑纹。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设置橡胶防护圈,能够起到保护待监测线束的作用,圆形防滑纹的设置,增大了与待监测线束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包装壳体在待监测线束上的固定安装。优选地,上述电力监测装置中,两个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两个固定环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够在包装壳体紧固的过程中保持同步运动,使得包装壳体两端紧固程度相当,避免了包装壳体两端紧固不均而发生倾斜。优选地,上述电力监测装置中,所述监测组件包括信息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信息处理器电连接的蓄电池、电流传感器以及通讯模块,所述电流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底面上。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电流传感器对电力工程中的电流参数进行监测,信息处理器接收到采集的电流信号后,通过通讯模块传递至远程终端,实现了电力工程的远程监测。优选地,上述电力监测装置中,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圈内壁上设有用于防护待监测线束的护线圈。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设置护线圈,能够在电流监测过程中避免待监测线束与电流传感器之间的摩擦,对待监测线束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安装组件通过转动调节把手即可将监测装置固定安装在待监测线束上,配合监测组件的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对电力工程中线束进行实时远程监测,便于对电力工程中的输送电缆进行集中监测管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紧固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橡胶防护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监测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包装壳体;2-监测组件;3-安装组件;4-定位柱;5-调节丝杆;6-紧固杆;7-限位伸缩槽;8-固定环;9-伸缩盘;10-连接轴承;11-调节把手;12-限位销;13-橡胶防护圈;14-圆形防滑纹;15-信息处理器;16-蓄电池;17-电流传感器;18-通讯模块;19-护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电力监测装置,包括包装壳体1、固定安装在包装壳体1内的监测组件2以及用于固定包装壳体1的安装组件3,安装组件3包括对称设置在包装壳体1左右侧面上的两个定位柱4以及活动安装在包装壳体1顶面上的调节丝杆5,两根定位柱4上均滑动设有紧固杆6,紧固杆6上设有供定位柱4滑动的限位伸缩槽7,且定位柱4与限位伸缩槽7内壁滑动接触,两根定位柱4外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销12,通过设置限位销12,能够避免紧固杆6从定位柱4上滑落,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两根定位柱4底端均铰接有固定环8,固定环8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圈13,且橡胶防护圈13内壁上设有圆形防滑纹14,通过设置橡胶防护圈13,能够起到保护待监测线束的作用,圆形防滑纹14的设置,增大了与待监测线束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包装壳体1在待监测线束上的固定安装,两个固定环8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固定环8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够在包装壳体1紧固的过程中保持同步运动,使得包装壳体1两端紧固程度相当,避免了包装壳体1两端紧固不均而发生倾斜,两根定位柱4顶端共同铰接有伸缩盘9,且伸缩盘9螺纹连接在调节丝杆5上,调节丝杆5底端通过连接轴承10活动安装在包装壳体1上表面,调节丝杆5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11,监测组件2包括信息处理器15以及与信息处理器15电连接的蓄电池16、电流传感器17以及通讯模块18,电流传感器17固定安装在包装壳体1底面上,通过电流传感器17对电力工程中的电流参数进行监测,信息处理器15接收到采集的电流信号后,通过通讯模块18传递至远程终端,实现了电力工程的远程监测,电流传感器17的检测圈内壁上设有用于防护待监测线束的护线圈19,通过设置护线圈19,能够在电流监测过程中避免待监测线束与电流传感器17之间的摩擦,对待监测线束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在使用时,首先将监测装置穿插在待监测线束上,即将待监测线束穿过橡胶防护圈13以及护线圈19,随后进行监测装置的安装固定,旋转调节把手11,调节丝杆5随调节把手11一起转动,螺纹连接在调节丝杆5上的伸缩盘9由于受到紧固杆6的限制而不能随调节丝杆5一起转动,伸缩盘9只能沿着调节丝杆5的长度方向进行上下移动,在伸缩盘9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两个固定环8向上偏移一定的距离,使得固定环8底部与待监测线束之间紧密接触,利用橡胶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壳体(1)、固定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1)内的监测组件(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包装壳体(1)的安装组件(3),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包装壳体(1)左右侧面上的两个定位柱(4)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1)顶面上的调节丝杆(5),两根所述定位柱(4)上均滑动设有紧固杆(6),所述紧固杆(6)上设有供所述定位柱(4)滑动的限位伸缩槽(7),且所述定位柱(4)与所述限位伸缩槽(7)内壁滑动接触,两根所述定位柱(4)底端均铰接有固定环(8),两根所述定位柱(4)顶端共同铰接有伸缩盘(9),且所述伸缩盘(9)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丝杆(5)上,所述调节丝杆(5)底端通过连接轴承(10)活动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1)上表面,所述调节丝杆(5)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壳体(1)、固定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1)内的监测组件(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包装壳体(1)的安装组件(3),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包装壳体(1)左右侧面上的两个定位柱(4)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1)顶面上的调节丝杆(5),两根所述定位柱(4)上均滑动设有紧固杆(6),所述紧固杆(6)上设有供所述定位柱(4)滑动的限位伸缩槽(7),且所述定位柱(4)与所述限位伸缩槽(7)内壁滑动接触,两根所述定位柱(4)底端均铰接有固定环(8),两根所述定位柱(4)顶端共同铰接有伸缩盘(9),且所述伸缩盘(9)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丝杆(5)上,所述调节丝杆(5)底端通过连接轴承(10)活动安装在所述包装壳体(1)上表面,所述调节丝杆(5)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把手(11)。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贻凡马义林李志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