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44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19
本申请属于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以及设置在试验台上的座舱盖试验件,座舱盖试验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试验罩,试验罩底面与座舱盖试验件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还包括:第一夹持件,设置座舱盖试验件的一侧;第二夹持件,设置座舱盖试验件的另一侧;保护层,一端与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间隙并延伸至第二夹持件的一侧,绕过第二夹持件后,再进入间隙返回至第一夹持件的一侧。本申请的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通过保护层保护座舱盖试验件免受刮蹭以及碰撞,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可普遍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
本申请属于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座舱盖作为飞机上的透明件,对飞机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座舱盖进行疲劳寿命试验。座舱盖的疲劳试验是安装在各种型号的试验台上进行的,由于要对试验件进行温度加载,在试验件的外边加装试验罩,中间通过强热气流与试验件进行热交换,以此达到对试验件加温的要求。试验件是双曲面外形,在试验罩与试验件之间存在一个间隙,该间隙随着试验件的航向及展向是变化的,在试验罩的两侧与试验台对接处为间隙最小处(10~20mm),在试验的安装、调试及试验的正式运行时均需要多次打开试验罩。试验罩重达数百斤,需要用吊车吊起绕转动轴升起或落下,极易容易发生横向10~20mm的震动。而间隙最小处,试验罩极易容易刮碰座舱盖试验件的玻璃,造成损坏,严重时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以及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的座舱盖试验件,所述座舱盖试验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试验罩,且当所述试验罩转动至完全罩设在所述座舱盖试验件上时,所述试验罩底面与所述座舱盖试验件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还包括: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所述座舱盖试验件的一侧,且靠近所述间隙位置处;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所述座舱盖试验件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间隙位置处;由柔性材质制成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夹持件一侧进入间隙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绕过所述第二夹持件后,所述保护层的另一端又从所述第二夹持件一侧进入间隙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并伸出所述间隙。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均为橡胶棒。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间隙内的所述保护层完全覆盖所述座舱盖试验件。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层包括橡胶垫或绒布。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层的厚度至少为2mm。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能够通过保护层保护座舱盖试验件免受刮蹭以及碰撞,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可普遍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座舱盖疲劳试验台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该装置的简易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试验罩与座舱盖试验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1-试验罩,2-座舱盖试验件,3-试验台,4-转动轴,5-间隙最小处(易碰撞部位),6-第一夹持件,7-第二夹持件,8-保护层,9-座舱盖侧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在
技术介绍
中可知道座舱盖试验件2在进行疲劳试验时,由于在安装、调试以及试验中,会存在对座舱盖试验件2的刮碰,座舱盖试验件2作为一种玻璃制件,硬性的碰撞以及刮蹭会产生划痕,甚至破裂,不仅会导致疲劳试验的进度,还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图1所示,该疲劳试验是在试验台3上进行的,包括座舱盖试验件2以及加装在该座舱盖试验件2上的试验罩1,试验罩1是通过转动轴4可转动地设置在试验台3上,当试验罩1转动至完全罩设在座舱盖试验件2上时,试验罩1与座舱盖试验件2之间存在间隙,其中具有间隙最小处5,该间隙最小处5同样也是最容易发生刮碰的部位。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夹持件6、第二夹持件7以及保护层8。第一夹持件6设置座舱盖试验件2的一侧,且靠近间隙位置处;第二夹持件7设置座舱盖试验件2的另一侧,且靠近间隙位置处;保护层8由柔性材质制成,保护层8的一端与第一夹持件6固定连接,另一端从第一夹持件6一侧进入间隙并延伸至第二夹持件7的一侧,绕过第二夹持件7后,保护层8的另一端又从第二夹持件7一侧进入间隙并延伸至第一夹持件6的一侧,并伸出间隙;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保护层8能够覆盖座舱盖试验件2,且是双层结构,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夹持件6、第二夹持件7以及保护层8的位置、连接关系,使得试验后保护层8的拆除更容易。本申请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原理是:在试验罩1与座舱盖试验件2之间设置本申请提供的具有柔性材质的保护层8,形成对座舱盖试验件2的保护,该保护层8能够避免试验罩1对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的刮碰,减少了对座舱盖试验件2刮碰的可能。并且,当试验完成后,由于试验罩1非常沉重,而本申请只需要将第二夹持件7抽出去,即可在第一夹持件6一侧通过拉第一夹持件6而将保护层8抽出,使用方便快捷。在本实施例中,试验罩1通过吊车的驱动绕转动轴4升起或落下,当试验罩1与试验台的台面之间达到10°~30°的角度时,试验罩1与座舱盖试验件2之间最容易发生刮碰,如图3所示,间隙最小处5(即容易碰撞部位)处于座舱盖侧框架9与座舱盖的玻璃交界处,极易造成对座舱盖玻璃的破坏。所以需要在试验罩1落下30°之前或在试验罩升起10°之前,把本装置置于试验罩1与座舱盖试验件2之间的间隙。如图2所示,通过第一夹持件6置于间隙的一端,将保护层8顺着试验罩1与座舱盖试验件2之间的间隙连接到另一端的第二夹持件7上,可以理解的是,该保护层8具有足够的面积完全覆盖到座舱盖试验件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6与所述第二夹持件7优选为橡胶棒;第一夹持件6与第二夹持件7起到对保护层8的展开与固定作用,同时不会对座舱盖试验件2造成损伤,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第一夹持件6设置在间隙外的一端保持固定,然后将保护层8铺设在座舱盖试验件2上,并用第二夹持件7设置在间隙外的另一端固定保护层8。可以理解的是,间隙外是指在座舱盖试验件2与试验罩1之间的间隙的外部,通过在间隙外设置第一夹持件6以及第二夹持件7是为了避免保护层8不能完全覆盖住座舱盖试验件2。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8包括橡胶垫或绒布。保护层的厚度至少为2mm。可以理解的是,保护层8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座舱盖试验件2免受试验罩1的刮碰,因为座舱盖试验件2的曲面形状,所以需要保护层8具有易变形、能够和座舱盖试验件2的表面贴合的性能,所以采用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3)以及设置在所述试验台(3)上的座舱盖试验件(2),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试验罩(1),且当所述试验罩(1)转动至完全罩设在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上时,所述试验罩(1)底面与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还包括:第一夹持件(6),所述第一夹持件(6)设置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的一侧,且靠近所述间隙位置处;第二夹持件(7),所述第二夹持件(7)设置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间隙位置处;由柔性材质制成的保护层(8),所述保护层(8)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6)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夹持件(6)一侧进入间隙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持件(7)的一侧,绕过所述第二夹持件(7)后,所述保护层(8)的另一端又从所述第二夹持件(7)一侧进入间隙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夹持件(6)的一侧,并伸出所述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3)以及设置在所述试验台(3)上的座舱盖试验件(2),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试验罩(1),且当所述试验罩(1)转动至完全罩设在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上时,所述试验罩(1)底面与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座舱盖疲劳试验装置还包括:第一夹持件(6),所述第一夹持件(6)设置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的一侧,且靠近所述间隙位置处;第二夹持件(7),所述第二夹持件(7)设置所述座舱盖试验件(2)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间隙位置处;由柔性材质制成的保护层(8),所述保护层(8)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6)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夹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