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箱除湿机芯,用以安装于一防潮箱内以控制防潮箱内的湿度,所述干燥箱除湿机芯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侧的若干干燥盒、阀板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阀板组件的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另一侧的电控机构,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控机构与所述干燥盒、所述阀板组件及所述驱动组件隔离开,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干燥盒的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干燥箱除湿机芯的电控机构与需要快速加热升温的干燥盒和驱动组件热性隔离,可以有效保护电控机构,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干燥盒之间,利于快速升温及驱动组件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燥箱除湿机芯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潮箱上使用的干燥箱除湿机芯。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物品潮湿霉变,人们通常会将一些需要进行防潮处理的物品放置在防潮箱内,防潮箱可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干燥的环境,这样就可防止防潮箱内的物品潮湿、霉变、氧化、生锈,使物品可以长期的保存和使用。现有防潮箱的结构基本相似,主要由箱体和干燥箱除湿机芯两部分组成,干燥箱除湿机芯的作用就是吸收箱体内的湿气并将其排出箱体外。除湿箱的除湿装置的完美与否、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防潮箱的防潮除湿效果。中国技术授权公告号CN2606285Y,公开了一种“防潮箱除湿装置”,它包括上、下壳体、带网孔的干燥盒、于干燥盒内的发热机构、导热板、枢设在上、下壳体上下方的上、下阀班和一个由形状记忆合金线圈和拉簧构成的驱动机构以及一个用来控制发热机构并藉此使驱动机构作用的主控机构。该专利技术方案对已有的防潮箱的防潮除湿装置而言,在改善除湿效果方面具有一定贡献。但是当其发热机构发热时,需将干燥盒内的干燥剂、导热板及导引管道一起加热,众所周知,形状记忆合金线圈的收缩需要一定高温,所以由于本结构的热容量比较大,从开始加入到形状记忆合金线圈完全收缩的时间较长,也导致形状记忆合金线圈从开始收缩到完全收缩前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外部的湿气会大量通过下壳体上的孔洞及上壳体的孔洞进入防潮箱内,导致在加热过程中防潮箱的湿度会大幅度上升,无法达到精确控制湿度的目的。其次,当发热机构停止发热时,干燥盒内的干燥剂、导热板以及导热管道一起散热,众所周知,形状记忆合金线圈被拉开需要温度恢复到接近常温,由于本结构的热容量比较大,从停止加热到形状记忆合金线圈完全拉开的时间较长,也导致形状记忆合金项圈从开始拉开到完全拉开前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外部的湿气会大量通过下壳体及上壳体的孔洞进入防潮箱内,导致在加热过程中防潮箱的湿气会大幅度上升,无发达到精确控制湿度的目的;再由于干燥箱仅有一对,除湿效果十分不理想;网孔盒靠近除湿装置的主控机构的电路板,干燥盒的网孔盒加热功率相对高导致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长期受热,使用寿命较;干燥盒内的加热片加热不够均匀,影响干燥剂的除湿效率。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较高除湿效率和控制精度的干燥箱除湿机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除湿效率和控制精度的干燥箱除湿机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干燥箱除湿机芯,用以安装于一防潮箱内以控制防潮箱内的湿度,所述干燥箱除湿机芯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侧的若干干燥盒、阀板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阀板组件的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另一侧的电控机构,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控机构与所述干燥盒、所述阀板组件及所述驱动组件隔离开,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干燥盒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非金属的热隔离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壳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内的导热管、套设于所述导热管内的记忆合金弹簧及与所述记忆合金弹簧间隔平行设置的拉力弹簧,加热所述导热管,所述记忆合金弹簧受热伸长,进而驱动所述干燥箱除湿机芯与外界环境相通,停止加热所述导热管,所述记忆合金弹簧收缩,进而驱动所述干燥箱除湿机芯与外界环境关闭。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的横截面概呈U型,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的两侧垂直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顶壁或侧壁开设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导热支架,所述导热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板及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垂直延伸形成的支撑板,所述导热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板。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垂直所述记忆合金弹簧并且分别枢转地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所述记忆合金弹簧及所述拉力弹簧位于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之间,所述记忆合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的顶部,所述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壁、两相对且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及两相对且平行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枢转地固定,所述底壁于所述第一阀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阀板的底部分别开设通风口,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被所述记忆合金弹簧驱动可以关闭或开启所述通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盒包括金属盒体、设置于所述金属盒体内的干燥剂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以对干燥剂加热的加热片,所述金属盒体设置为网状镂空的金属壳。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开口朝向壳体的侧壁地固定于所述导热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干燥箱除湿机芯的电控机构与需要快速加热升温的干燥盒和驱动组件热性隔离,可以有效保护电控机构,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干燥盒之间,利于快速升温及驱动组件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干燥箱除湿机芯的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干燥箱除湿机芯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的干燥箱除湿机芯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的干燥箱除湿机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的干燥箱除湿机芯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的干燥箱除湿机芯100用以安置于一防潮箱内,以确保需要防止潮湿避免霉变的如摄像机、照相机、CD唱盘、电脑磁碟片、家庭摄录影机、电子元器件、档案资料等物品的保存。本技术干燥箱除湿机芯100可吸收防潮箱内的湿气并将其排出防潮箱内以保证所述防潮箱内的湿度。本技术干燥箱除湿机芯100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若干干燥盒20、阀板组件30、用以驱动所述阀板组件30的驱动组件40及电控机构50。所述壳体10包括相互扣合的两部分用以形成容纳所述干燥盒20、阀板组件30、驱动组件40及电控机构50的收容空间101。所述收容空间101设置于大小不一的两部分——第一收容空间102及第二收容空间103,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2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03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壳体10一体成型的隔板104,所述隔板104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2和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03进行热量隔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104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结构,采用隔热材料,并固定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1内。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2用以收容所述电控机构50。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03用以收容所述干燥盒20、阀板组件30及驱动组件40。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03内的的干燥盒20、驱动组件40属于需要快速加热、快速散热构件,因此隔板104的设置可以有效将本干燥箱除湿机芯100的需要快速加热、快速散热的构件与电控机构50进行有效的热量隔离。所述壳体10具体地包括底壳11及与所述底壳11上下相互扣合的顶壳(未显示)。所述底壳11包括相互间隔平行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及相互平行间隔的第三侧壁113、第四侧壁114及垂直所述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及第四侧壁114的底板115。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03的内侧分别相对地设置挡止机构116。所述每一挡止机构116包包括顶板1161及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箱除湿机芯,用以安装于一防潮箱内以控制防潮箱内的湿度,所述干燥箱除湿机芯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侧的若干干燥盒、阀板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阀板组件的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另一侧的电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控机构与所述干燥盒、所述阀板组件及所述驱动组件隔离开,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干燥盒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箱除湿机芯,用以安装于一防潮箱内以控制防潮箱内的湿度,所述干燥箱除湿机芯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侧的若干干燥盒、阀板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阀板组件的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另一侧的电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控机构与所述干燥盒、所述阀板组件及所述驱动组件隔离开,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干燥盒的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箱除湿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非金属的热隔离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箱除湿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壳体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箱除湿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内的导热管、套设于所述导热管内的记忆合金弹簧及与所述记忆合金弹簧间隔平行设置的拉力弹簧,加热所述导热管,所述记忆合金弹簧受热伸长,进而驱动所述干燥箱除湿机芯与外界环境相通,停止加热所述导热管,所述记忆合金弹簧收缩,进而驱动所述干燥箱除湿机芯与外界环境关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箱除湿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横截面概呈U型,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的两侧垂直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顶壁或侧壁开设通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箱除湿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导热支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娟,钱舟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格瑞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