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3415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一侧连接有集成控制器,所述集成控制器的一侧靠近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连接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碳纤维地暖管,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同轴连接器连接;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小段的第一碳纤维地暖管和第二碳纤维地暖管与同轴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再通过同轴连接器将小段的第一碳纤维地暖管与第二碳纤维地暖管连接在一起,使得整段碳纤维地暖管的构造得到改进,从而使仅一段其损害时其他段可以继续使用,达到不浪费部分资源的目的,同时通过凸条可以增大同轴连接器与手指间摩擦力,使得工作人员安装起来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
本技术属于采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高寒及日照时间短的地区,其采暖多采用烧煤或太阳能取暖的方式,不但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其采暖效率差,温度调节不灵敏;而另外一种采暖方式太阳能光热取暖系统,其采暖效率依赖于光照时间与强度,稳定性无法保证,因此寻找一种可以避免目前采暖方式弊端的采暖装置是非常必要的。现有的技术存在碳纤维地暖管采用整段式,导致仅部分其损害时整段将无法继续使用,从而使部分资源被浪费,存在碳纤维地暖管缺乏安装装置,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其它器具进行安装,进而导致工序较繁琐,效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具有改进碳纤维地暖管结构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一侧连接有集成控制器,所述集成控制器的一侧靠近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连接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碳纤维地暖管,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同轴连接器连接,所述同轴连接器异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一碳纤维地暖管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的两侧通过若干个连接片连接有若干个夹片,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所述集成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器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均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若干个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连接,所述连接片另一端连接有扣座,所述扣座的内侧连接有按扣。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扣异于所述扣座的一侧连接有所述若干个夹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片上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开设有螺纹。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同轴连接器的外侧连接有凸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同轴连接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圆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第一开口、同轴连接器、凸条和第二开口,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小段的第一碳纤维地暖管和第二碳纤维地暖管与同轴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再通过同轴连接器将小段的第一碳纤维地暖管与第二碳纤维地暖管连接在一起,使得整段碳纤维地暖管的构造得到改进,从而使仅一段其损害时其他段可以继续使用,达到不浪费部分资源的目的,同时通过凸条可以增大同轴连接器与手指间摩擦力,使得工作人员安装起来更方便;2、本技术设置了夹片、安装孔、连接片、按扣和扣座,通过按扣和扣座将连接片与夹片连接在一起,再通过连接片将夹片与碳纤维地暖管连接在一起,接着通过安装孔与螺钉配合将碳纤维地暖管暂时固定在需要的区域供后续采暖使用,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再利用其它器具进行安装,从而简化工序,达到提高安装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第一碳纤维地暖管与第二碳纤维地暖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第一碳纤维地暖管与夹片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碳纤维地暖管;2、电源;3、保温板;4、集成控制器;5、温度检测器;6、夹片;7、第二碳纤维地暖管;8、第一开口;9、同轴连接器;10、凸条;11、第二开口;12、安装孔;13、连接片;14、按扣;15、扣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包括保温板3,保温板3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集成控制器4,集成控制器4的一侧靠近保温板3的上表面通过线缆连接有温度检测器5,温度检测器5的一侧通过保温板3、连接片13、扣座15、按扣14和夹片6连接有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11和螺纹与同轴连接器9连接,同轴连接器9异于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口8和螺纹与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连接,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的另一端与电源2焊接固定,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的两侧通过若干个连接片13、扣座15和按扣14连接有若干个夹片6,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集成控制器4、温度检测器5和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均与电源2电性连接。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开口8、同轴连接器9和第二开口11将小段的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与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连接在一起,使得整段碳纤维地暖管的构造得到改进,从而使仅一段其损害时其他段可以继续使用,达到不浪费部分资源的目的,同时通过凸条10可以增大同轴连接器9与手指间摩擦力,使得工作人员安装起来更方便,再通过连接片13、按扣14和扣座15将夹片6与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和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连接在一起,接着通过夹片6和安装孔12与螺钉配合将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和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暂时固定在需要的区域供后续采暖使用,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再利用其它器具进行安装,从而简化工序,达到提高安装效率的目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若干个连接片13来说,若干个连接片13的一端与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一体成型,连接片13另一端通过胶水粘接有扣座15,扣座15通过内侧开设的凹槽连接有按扣14;采用该方案若干个连接片13可以通过扣座15和按扣14与夹片6连接在一起。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按扣14来说,按扣14异于扣座15的一侧通过胶水粘接有若干个夹片6;采用该方案按扣14可以与扣座15配合而将夹片6与连接片13连接在一起,再通过连接片13将夹片6与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和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连接在一起。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夹片6来说,夹片6上开设有安装孔12,且安装孔12的内壁开设有螺纹;采用该方案夹片6可以利用安装孔12与螺钉配合而将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和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暂时固定在需要的区域供后续采暖使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同轴连接器9来说,同轴连接器9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凸条10;采用该方案同轴连接器9可以利用凸条10增大摩擦力,使得手指不易发生打滑。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同轴连接器9来说,同轴连接器9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11,且第一开口8与第二开口11均为圆形;采用该方案同轴连接器9可以利用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11与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和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连接在一起。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11来说,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11的尺寸相同;采用该方案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11可以将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和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与同轴连接器9连接在一起。本申请需要借助的碳纤维地暖管、电源2、集成控制器4和温度检测器5的具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包括保温板(3),所述保温板(3)的一侧连接有集成控制器(4),所述集成控制器(4)的一侧靠近所述保温板(3)的上表面连接有温度检测器(5),所述温度检测器(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11)与同轴连接器(9)连接,所述同轴连接器(9)异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口(8)与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的另一端与电源(2)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的两侧通过若干个连接片(13)连接有若干个夹片(6),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所述集成控制器(4)、所述温度检测器(5)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均与所述电源(2)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包括保温板(3),所述保温板(3)的一侧连接有集成控制器(4),所述集成控制器(4)的一侧靠近所述保温板(3)的上表面连接有温度检测器(5),所述温度检测器(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11)与同轴连接器(9)连接,所述同轴连接器(9)异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口(8)与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的另一端与电源(2)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的两侧通过若干个连接片(13)连接有若干个夹片(6),所述第一碳纤维地暖管(1)、所述集成控制器(4)、所述温度检测器(5)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地暖管(7)均与所述电源(2)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殊建筑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连接片(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佳高路恒王斯海李平马昕韩婉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