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广彦专利>正文

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68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包括单个或多个拼接铺设的地暖单元和单个或多个拼接铺设的墙暖单元;所述地暖单元与所述墙暖单元的厚度均小于3厘米;所述墙暖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的墙体基底找平层、墙体保温层、墙体丝网层、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墙体装饰面板层,所述地暖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的连接的地面基底找平层、地面保温层、地面丝网层、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地面装饰面板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地暖和墙暖的需求,地暖单元和墙暖单元的厚度均大大降低,进而加快了地暖单元和墙暖单元的升温速度,取暖效果好,温度控制方便灵活,避免了对室内有效利用空间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暖系统
,具体涉及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
技术介绍
室内现有采暖设备主要为电暖器和暖风空调。电暖器和暖风空调的制暖范围有限,使整个室内制暖不均匀,且耗电量大,能源浪费严重。现有室内集中供热采暖方式主要有水地暖、电地暖及暖气片采暖。通过暖气片采暖的方式,无法根据用户需求对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整,使用起来受控因素较多,不具灵活性,能源浪费也较多。水地暖是因其具有安全无辐射、发热平稳等优点,使用量越来越多。但是,水地暖供热系统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水地暖使用煤或者天然气作为采暖热源,热能损耗多,温度控制不方便;2、在水地暖长期运行后,加热管内会积聚大量水垢,管内阻力增大,散热能力降低,并且清除水垢过程复杂,还会对加热管造成一定的损伤,直接导致水地暖的使用年限减少;3、水地暖的铺设需占用房间一定的高度空间;4、水地暖必须在室内地面装饰板铺设前埋置于室内地面以下,若室内地面以完成地面装饰板铺设后再需要安装水地暖,则必须重新拆除地面装饰板进行安装,一方面是因为在已铺设的地面装饰板上安装水地暖后再重新铺设地面装饰板,重新铺设的地面装饰的稳固性无法保证,另一方是因为水地暖的铺设需占用房间一定的高度空间,如果再已铺设的地面装饰板上安装水地暖后再重新铺设地面装饰板会缩小室内有效高度利用空间。电地暖是中国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新型采暖方式,具有采暖热均匀性好、基本不降低室内空气湿度、采暖房间无吹风感等优点。现有技术的电地暖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基底层、保温层、电加热层、找平层、地面装饰面板层,其中,找平层一般都是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铺设,所以找平层需要多次找平,施工复杂繁琐同时平整度不佳。找平层厚度一般为5~8厘米,因为基底层上有保温层这层断层,所以必须采用厚重的找平层才能有效避免因长时间加热电地暖结构出现的严重空鼓和地面砖断裂的问题,但厚重的找平层同时导致了以下问题:1、电加热层产生的热量首先要加热厚重的找平层,待找平层温度上升后才能对地面装饰面板层加热,这样直接导致了地表升温慢,大量的热量不能被快速散发出来;2、降低了室内有效高度利用空间。现有技术电地暖结构中的电加热层主要由碳纤维电热系统或石墨烯电热系统或碳晶电热系统组成。上述的碳纤维电热系统、石墨烯电热系统及碳晶电热系统均没有独立的设置地线,对于人身安全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漏电,将造成严重后果,尤其不能适用于卫浴空间。现有技术中的单组碳纤维发热电缆的最大长度只有12.5米,如果室内空间较大,需要若干组碳纤维发热电缆通过连接头连接,若干组碳纤维发热电缆通过连接头连接处容易发生漏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地暖和墙暖的需求,地暖单元和墙暖单元的厚度均大大降低,进而加快了地暖单元和墙暖单元的升温速度,取暖效果好,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温度控制方便灵活,保温效果好,不会缩小室内有效利用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包括单个或多个拼接铺设的地暖单元和单个或多个拼接铺设的墙暖单元;所述地暖单元与所述墙暖单元的厚度均小于3厘米;所述墙暖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的墙体基底找平层、墙体保温层、墙体丝网层、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墙体装饰面板层,所述地暖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的连接的地面基底找平层、地面保温层、地面丝网层、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地面装饰面板层;其中,墙体保温层的厚度与地面保温层的厚度均小于1厘米;所述地面保温层包括第一挤塑板层和第一电加热丝层,所述第一挤塑板层铺设于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上,所述第一挤塑板层朝向所述地面丝网层的一侧设有用于铺设所述第一电加热丝层的第一布线槽组,所述第一挤塑板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开口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部分嵌设于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内的第一膨胀管,所述地面丝网层面向所述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一侧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膨胀管相匹配的第一自攻螺丝,所述第一自攻螺丝的螺杆穿过所述地面丝网层固定于所述第一膨胀管内;所述墙体保温层包括第二挤塑板层和第二电加热丝层,所述第二挤塑板层铺设于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上,所述第二挤塑板层朝向所述墙体丝网层的一侧设有用于铺设所述第二电加热丝层的第二布线槽组,所述第二挤塑板层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开口,所述第二固定开口内均匀设有若干个部分嵌设于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内的第二膨胀管,所述墙体丝网层面向所述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一侧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膨胀管相匹配的第二自攻螺丝,所述第二自攻螺丝的螺杆穿过所述墙体丝网层固定于所述第二膨胀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膨胀管部分嵌设于墙体基底找平层内,墙体保温层通过第一膨胀管、第一自攻螺丝、墙体丝网层及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了墙体基底找平层与墙体保温层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固性,从而避免了通过厚重找平层增强墙体保温层与墙体基底找平层之间的紧固连接,大大降低了本专利技术中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的厚度,同时,墙体保温层的厚度小于1厘米,进一步的降低了本专利技术中墙暖单元的总厚度,加快了墙暖单元的升温速度,不会对室内有效高度利用空间产生影响,避免了墙暖单元出现空鼓及墙体装饰面板层断裂的风险;通过第二膨胀管部分嵌设于地面基底找平层内,地面保温层通过第二膨胀管、第二自攻螺丝、地面丝网层及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地面基底找平层与地面保温层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固性,从而避免了通过厚重找平层增强地面保温层与地面基底找平层之间的紧固连接,大大降低了本专利技术中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的厚度,同时,地面保温层的厚度小于1厘米,进一步的降低了本专利技术中地暖单元的总厚度,加快了地暖单元的升温速度,不会对室内有效高度利用空间产生影响,避免了地暖单元出现空鼓及地面装饰面板层断裂的风险。上述的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其中,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为地面水泥基底找平层或地面瓷砖基底找平层或地面木板基底找平层,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为墙体水泥基底找平层或墙体瓷砖基底找平层或墙体木板基底找平层。上述的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布线槽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挤塑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挤塑板层上的若干第一U型布线槽单元,所述第一U型布线槽单元包括U型布线槽A和U型布线槽B,所述U型布线槽A与所述U型布线槽B平行设置且朝向一致,所述U型布线槽B位于所述U型布线槽A所围绕的区域内,所述U型布线槽A的中心轴线与所述U型布线槽B的中心轴线重合;相邻U型布线槽A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A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A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A,衔接处圆滑过渡;相邻U型布线槽B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B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B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B,衔接处圆滑过渡;所述U型布线槽A的槽壁的宽度与所述U型布线槽B的槽壁的宽度均为a厘米,每相邻两个所述U型布线槽A之间的间距为厘米,所述U型布线槽B的两个槽壁之间的间距为厘米,所述U型布线槽A的两个槽壁之间的间距为厘米;所述第一电加热丝层包括U型电加热丝A和U型电加热丝B,每个所述U型布线槽A内均铺设有所述U型电加热丝A,每个所述U型布线槽B内均铺设有所述U型电加热丝B,相邻U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个或多个拼接铺设的地暖单元和单个或多个拼接铺设的墙暖单元;所述地暖单元与所述墙暖单元的厚度均小于3厘米;所述墙暖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的墙体基底找平层、墙体保温层、墙体丝网层、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墙体装饰面板层,所述地暖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的连接的地面基底找平层、地面保温层、地面丝网层、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地面装饰面板层;其中,墙体保温层的厚度与地面保温层的厚度均小于1厘米;所述地面保温层包括第一挤塑板层和第一电加热丝层,所述第一挤塑板层铺设于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上,所述第一挤塑板层朝向所述地面丝网层的一侧设有用于铺设所述第一电加热丝层的第一布线槽组,所述第一挤塑板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开口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部分嵌设于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内的第一膨胀管,所述地面丝网层面向所述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一侧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膨胀管相匹配的第一自攻螺丝,所述第一自攻螺丝的螺杆穿过所述地面丝网层固定于所述第一膨胀管内;所述墙体保温层包括第二挤塑板层和第二电加热丝层,所述第二挤塑板层铺设于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上,所述第二挤塑板层朝向所述墙体丝网层的一侧设有用于铺设所述第二电加热丝层的第二布线槽组,所述第二挤塑板层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开口,所述第二固定开口内均匀设有若干个部分嵌设于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内的第二膨胀管,所述墙体丝网层面向所述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一侧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膨胀管相匹配的第二自攻螺丝,所述第二自攻螺丝的螺杆穿过所述墙体丝网层固定于所述第二膨胀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个或多个拼接铺设的地暖单元和单个或多个拼接铺设的墙暖单元;所述地暖单元与所述墙暖单元的厚度均小于3厘米;所述墙暖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的墙体基底找平层、墙体保温层、墙体丝网层、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墙体装饰面板层,所述地暖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的连接的地面基底找平层、地面保温层、地面丝网层、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地面装饰面板层;其中,墙体保温层的厚度与地面保温层的厚度均小于1厘米;所述地面保温层包括第一挤塑板层和第一电加热丝层,所述第一挤塑板层铺设于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上,所述第一挤塑板层朝向所述地面丝网层的一侧设有用于铺设所述第一电加热丝层的第一布线槽组,所述第一挤塑板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开口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部分嵌设于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内的第一膨胀管,所述地面丝网层面向所述地面水泥黏接找平层一侧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膨胀管相匹配的第一自攻螺丝,所述第一自攻螺丝的螺杆穿过所述地面丝网层固定于所述第一膨胀管内;所述墙体保温层包括第二挤塑板层和第二电加热丝层,所述第二挤塑板层铺设于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上,所述第二挤塑板层朝向所述墙体丝网层的一侧设有用于铺设所述第二电加热丝层的第二布线槽组,所述第二挤塑板层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开口,所述第二固定开口内均匀设有若干个部分嵌设于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内的第二膨胀管,所述墙体丝网层面向所述墙体水泥黏接找平层一侧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膨胀管相匹配的第二自攻螺丝,所述第二自攻螺丝的螺杆穿过所述墙体丝网层固定于所述第二膨胀管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为地面水泥基底找平层或地面瓷砖基底找平层或地面木板基底找平层,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为墙体水泥基底找平层或墙体瓷砖基底找平层或墙体木板基底找平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槽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挤塑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挤塑板层上的若干第一U型布线槽单元,所述第一U型布线槽单元包括U型布线槽A和U型布线槽B,所述U型布线槽A与所述U型布线槽B平行设置且朝向一致,所述U型布线槽B位于所述U型布线槽A所围绕的区域内,所述U型布线槽A的中心轴线与所述U型布线槽B的中心轴线重合;相邻U型布线槽A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A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A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A,衔接处圆滑过渡;相邻U型布线槽B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B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B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B,衔接处圆滑过渡;所述U型布线槽A的槽壁的宽度与所述U型布线槽B的槽壁的宽度均为a厘米,每相邻两个所述U型布线槽A之间的间距为厘米,所述U型布线槽B的两个槽壁之间的间距为厘米,所述U型布线槽A的两个槽壁之间的间距为厘米;所述第一电加热丝层包括U型电加热丝A和U型电加热丝B,每个所述U型布线槽A内均铺设有所述U型电加热丝A,每个所述U型布线槽B内均铺设有所述U型电加热丝B,相邻U型电加热丝A的顶端通过弧形电加热丝A衔接串联,相邻U型电加热丝B的顶端通过弧形电加热丝A衔接串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塑板层面向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地面基底找平层粘接的第一粘胶层,所述U型布线槽A、所述U型布线槽A、所述U型布线槽B及所述弧形布线槽B内均粘接有无纺布铝箔保温层;所述U型电加热丝A与所述U型布线槽A内的无纺布铝箔保温层粘接,所述U型电加热丝B与所述U型布线槽B内的无纺布铝箔保温层粘接,所述弧形电加热丝A与所述弧形布线槽B内的无纺布铝箔保温层粘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外超薄型电节能采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线槽组包括沿所述墙体基底找平层高度方向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挤塑板层上的一级布线槽组、二级U型布线槽组、三级U型布线槽组、四级U型布线槽组;所述一级布线槽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均匀设置的四个一级布线槽单元,所述二级U型布线槽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均匀设置的三个二级布线槽单元,所述三级U型布线槽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均匀设置的两个三级布线槽单元,所述四级U型布线槽组包括一个四级U型布线槽单元;所述一级U型布线槽单元包括U型布线槽C和U型布线槽D,所述U型布线槽C与所述U型布线槽D平行设置且朝向一致,所述U型布线槽D位于所述U型布线槽C所围绕的区域内,所述U型布线槽C的中心轴线与所述U型布线槽D的中心轴线重合;相邻U型布线槽C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C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C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C,衔接处圆滑过渡;相邻U型布线槽D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D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D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D,衔接处圆滑过渡;所述二级U型布线槽单元包括U型布线槽E和U型布线槽F,所述U型布线槽E与所述U型布线槽F平行设置且朝向一致,所述U型布线槽F位于所述U型布线槽E所围绕的区域内,所述U型布线槽E的中心轴线与所述U型布线槽F的中心轴线重合;相邻U型布线槽E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C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C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E,衔接处圆滑过渡;相邻U型布线槽F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D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D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F,衔接处圆滑过渡;所述三级U型布线槽单元包括U型布线槽G和U型布线槽H,所述U型布线槽G与所述U型布线槽H平行设置且朝向一致,所述U型布线槽H位于所述U型布线槽G所围绕的区域内,所述U型布线槽G的中心轴线与所述U型布线槽H的中心轴线重合;相邻U型布线槽G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C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C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G,衔接处圆滑过渡;相邻U型布线槽H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D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D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H,衔接处圆滑过渡;所述四级U型布线槽单元包括U型布线槽I和U型布线槽J,所述U型布线槽I与所述U型布线槽J平行设置且朝向一致,所述U型布线槽J位于所述U型布线槽I所围绕的区域内,所述U型布线槽I的中心轴线与所述U型布线槽J的中心轴线重合;相邻U型布线槽I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C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C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I,衔接处圆滑过渡;相邻U型布线槽J的顶端通过弧形布线槽D衔接串联,所述弧形布线槽D两端分别连接U型布线槽J,衔接处圆滑过渡;所述U型布线槽C的槽壁的宽度、所述U型布线槽D的槽壁的宽度、所述U型布线槽E的槽壁的宽度、所述U型布线槽F的槽壁的宽度、所述U型布线槽G的槽壁的宽度、所述U型布线槽H的槽壁的宽度、所述U型布线槽I的槽壁的宽度及所述U型布线槽J的槽壁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彦
申请(专利权)人:张广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