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炉体,所述煤气通入管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块,且控制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块,所述第一转块的后端固定有转柄,所述煤气通入管的右下方连接有分流管,所述蓄热烧嘴的下方开设有烧炉箱,所述煤气通入管的右侧设置有空气通入管,所述第一净化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净化板,且第二净化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净化板,所述空气通入管的末端连接有流通管,所述烧炉箱的内部设置有烧块,且烧块的右端固定有隔热把手。该蓄热式加热炉烧嘴,能够有效的控制煤气的用量,且便于充分加热钢制品,并且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进行净化,防止管道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
本技术涉及蓄热式加热炉烧嘴
,具体为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
技术介绍
烧嘴是工业燃料炉上用的燃烧装置的俗称,目前,冶金行业轧钢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由于其换向燃烧的特点,每一个工作周期,总燃气换向阀后至烧嘴之间的燃气管道内的残存燃气会被引风机抽走,造成了燃料的浪费;但常见的蓄热式加热炉烧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煤气的用量,且不便于充分加热钢制品,并且不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进行净化,导致管道的堵塞,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常见的蓄热式加热炉烧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煤气的用量,且不便于充分加热钢制品,并且不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进行净化,导致管道的堵塞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炉体,且炉体的左上方设置有煤气通入管,所述煤气通入管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块,且控制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块,所述第一转块的后端固定有转柄,且第一转块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转块,并且第二转块的右侧设置有调整块,所述煤气通入管的右下方连接有分流管,且分流管的内部设置有燃气快切阀,并且分流管的末端连接有蓄热烧嘴,所述蓄热烧嘴的下方开设有烧炉箱,且烧炉箱的左侧设置有点火装置,并且蓄热烧嘴的外侧设置有耐火层,所述煤气通入管的右侧设置有空气通入管,且空气通入管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净化板,所述第一净化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净化板,且第二净化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净化板,所述空气通入管的末端连接有流通管,且流通管的内部设置有空气通入阀,所述烧炉箱的内部设置有烧块,且烧块的右端固定有隔热把手。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块与第二转块的连接方式为锥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二转块的中心轴线与调整块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优选的,所述调整块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且调整块内部中空状结构的直径小于煤气通入管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蓄热烧嘴等间距设置有3组,且蓄热烧嘴与煤气通入管和分流管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净化板、第二净化板和第三净化板的内部均呈蜂窝状结构,且第一净化板、第二净化板和第三净化板的内部孔径逐渐减小,并且第一净化板、第二净化板和第三净化板与空气通入管的连接方式均为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烧块在烧炉箱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且烧块与隔热把手的总长度大于烧炉箱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蓄热式加热炉烧嘴,能够有效的控制煤气的用量,且便于充分加热钢制品,并且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进行净化,防止管道的堵塞;1.设置有调整块,调整块内部中空状结构的直径小于煤气通入管的直径,在调整块的转动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控制煤气的用量;2.设置有蓄热烧嘴和燃气快切阀,蓄热烧嘴设置有3组,且蓄热烧嘴与煤气通入管和分流管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在燃气快切阀的作用下,便于控制燃气通道,从而便于充分加热钢制品;3.设置有第一净化板、第二净化板和第三净化板,内部均呈蜂窝状结构的第一净化板、第二净化板和第三净化板的内部孔径逐渐减小,从而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进行净化,防止管道的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炉体;3、煤气通入管;4、控制块;5、第一转块;6、转柄;7、第二转块;8、调整块;9、分流管;10、燃气快切阀;11、蓄热烧嘴;12、烧炉箱;13、点火装置;14、耐火层;15、空气通入管;16、第一净化板;17、第二净化板;18、第三净化板;19、流通管;20、空气通入阀;21、烧块;22、隔热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包括底座1、炉体2、煤气通入管3、控制块4、第一转块5、转柄6、第二转块7、调整块8、分流管9、燃气快切阀10、蓄热烧嘴11、烧炉箱12、点火装置13、耐火层14、空气通入管15、第一净化板16、第二净化板17、第三净化板18、流通管19、空气通入阀20、烧块21和隔热把手22,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炉体2,且炉体2的左上方设置有煤气通入管3,煤气通入管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块4,且控制块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块5,第一转块5的后端固定有转柄6,且第一转块5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转块7,并且第二转块7的右侧设置有调整块8,煤气通入管3的右下方连接有分流管9,且分流管9的内部设置有燃气快切阀10,并且分流管9的末端连接有蓄热烧嘴11,蓄热烧嘴11的下方开设有烧炉箱12,且烧炉箱12的左侧设置有点火装置13,并且蓄热烧嘴11的外侧设置有耐火层14,煤气通入管3的右侧设置有空气通入管15,且空气通入管15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净化板16,第一净化板1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净化板17,且第二净化板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净化板18,空气通入管15的末端连接有流通管19,且流通管19的内部设置有空气通入阀20,烧炉箱12的内部设置有烧块21,且烧块21的右端固定有隔热把手22。如图1和3中第一转块5与第二转块7的连接方式为锥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二转块7的中心轴线与调整块8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便于第二转块7的转动,调整块8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且调整块8内部中空状结构的直径小于煤气通入管3的直径,能够有效的控制煤气的用量,蓄热烧嘴11等间距设置有3组,且蓄热烧嘴11与煤气通入管3和分流管9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便于充分加热钢制品;如图2和4第一净化板16、第二净化板17和第三净化板18的内部均呈蜂窝状结构,且第一净化板16、第二净化板17和第三净化板18的内部孔径逐渐减小,并且第一净化板16、第二净化板17和第三净化板18与空气通入管15的连接方式均为卡合连接,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进行净化,从而防止管道的堵塞,烧块21在烧炉箱12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且烧块21与隔热把手22的总长度大于烧炉箱12的长度,便于对烧块21内部的钢制品进行加热。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蓄热式加热炉烧嘴时,首先将炉体2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将煤气管道连接煤气通入管3,在用手转动转柄6,转柄6的转动使得第一转块5发生转动,第一转块5的转动使得与其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转块7发生转动,从而便于控制调整块8的转动角度,调整块8的内部呈中空状结构,从而便于控制煤气的量,煤气通入管3的右侧连接有分流管9,在燃气快切阀10的作用下,便于将煤气通入到蓄热烧嘴11单体的内部,从而便于调节煤气的出量;再由点火装置13,将煤气点燃,然后将向空气通入管15的内部通入空气,在内部孔径逐渐减小的第一净化板16、第二净化板17和第三净化板18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粉尘堵塞流通管19,再在空气通入阀20的作用下,向烧炉箱12的内部通入空气,从而便于燃烧,待烧炉箱12内部达到合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炉体(2),且炉体(2)的左上方设置有煤气通入管(3),所述煤气通入管(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块(4),且控制块(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块(5),所述第一转块(5)的后端固定有转柄(6),且第一转块(5)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转块(7),并且第二转块(7)的右侧设置有调整块(8),所述煤气通入管(3)的右下方连接有分流管(9),且分流管(9)的内部设置有燃气快切阀(10),并且分流管(9)的末端连接有蓄热烧嘴(11),所述蓄热烧嘴(11)的下方开设有烧炉箱(12),且烧炉箱(12)的左侧设置有点火装置(13),并且蓄热烧嘴(11)的外侧设置有耐火层(14),所述煤气通入管(3)的右侧设置有空气通入管(15),且空气通入管(15)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净化板(16),所述第一净化板(1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净化板(17),且第二净化板(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净化板(18),所述空气通入管(15)的末端连接有流通管(19),且流通管(19)的内部设置有空气通入阀(20),所述烧炉箱(12)的内部设置有烧块(21),且烧块(21)的右端固定有隔热把手(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烧嘴,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炉体(2),且炉体(2)的左上方设置有煤气通入管(3),所述煤气通入管(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块(4),且控制块(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块(5),所述第一转块(5)的后端固定有转柄(6),且第一转块(5)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转块(7),并且第二转块(7)的右侧设置有调整块(8),所述煤气通入管(3)的右下方连接有分流管(9),且分流管(9)的内部设置有燃气快切阀(10),并且分流管(9)的末端连接有蓄热烧嘴(11),所述蓄热烧嘴(11)的下方开设有烧炉箱(12),且烧炉箱(12)的左侧设置有点火装置(13),并且蓄热烧嘴(11)的外侧设置有耐火层(14),所述煤气通入管(3)的右侧设置有空气通入管(15),且空气通入管(15)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净化板(16),所述第一净化板(1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净化板(17),且第二净化板(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净化板(18),所述空气通入管(15)的末端连接有流通管(19),且流通管(19)的内部设置有空气通入阀(20),所述烧炉箱(12)的内部设置有烧块(21),且烧块(21)的右端固定有隔热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杨南楠,董艺,
申请(专利权)人:王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