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27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固定有同轴设置的钢套,所述管体远离钢套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可插接于钢套内的插接体,所述插接体的外壁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条止水槽,所述止水槽内均嵌设有止水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提升相邻顶管之间的密封性能的一种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
本技术涉及排水管领域,特别涉及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
技术介绍
顶管施工技术是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以液压为动力将顶管机和待铺设的管节在地下逐节顶进,直到顶管接收井的非开挖地下管道敷设施工工艺。其具备施工精度高、适用土质广、适用管径范围广、施工成本较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顶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给排水、煤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网以及公路、铁路隧道建设中。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地下会存在地下水,而相邻顶管之间是相互插接的,则难以实现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能够提升相邻顶管之间的密封性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固定有同轴设置的钢套,所述管体远离钢套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可插接于钢套内的插接体,所述插接体的外壁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条止水槽,所述止水槽内均嵌设有止水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条止水槽以及嵌设于止水槽内的止水带,能够提升钢套内壁和插接体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避免了土层中的水分进入到两者之间,两条止水带能够更好地起到隔绝效果,利用止水带提升钢套内壁和插接体外壁之间的摩擦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套背离管体的一端设有敞口,所述敞口的内径大于钢套的内径,所述敞口与钢套内壁之间呈圆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套和插接体的插接过程中,便于将插接体置于钢套内,并在推进过程中,使插接体推入至钢套内部,便于进行施工,避免在推进过程中插接体难以伸入至钢套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水槽内嵌设有呈中空的膨胀圈,所述止水带固定于膨胀圈外壁,所述插接体的外径小于管体的外径,所述管体开设有连通于膨胀圈的内通道,所述内通道贯穿于管体端面且嵌设滑移连接有活塞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进的过程中,相对的钢套端面将会推动活塞向内移动,并挤压内通道内部的气体,进而使一部分气体进入到膨胀圈内部,从而使膨胀圈发生一定的膨胀,进而提升钢套内壁和插接体外壁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套外径与管体外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在最终状态下保持相对的钢套和管体端面之间的无缝配合,提升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水槽内壁靠近上端相对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相向设置的凸体,所述膨胀圈适配于止水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体对膨胀圈的限位,能够避免膨胀圈从止水槽内脱出,提升膨胀圈和止水槽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膨胀圈截面的表面呈向外凸出的弧形,所述止水带底面贴合于膨胀圈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弧形的膨胀圈表面,能够便于对止水带进行变形膨胀,从而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包括水泥外体和置于水泥外体内部的钢筋笼,所述钢套焊接固定于钢筋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钢套与管体的连接强度,并能通过水泥外体实现钢套与管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并可更好的保证钢套与管体呈同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靠近插接体一端开设有贯穿其侧壁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有分通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管的顶进过程中,通过分通管和通孔能够向外输送膨润土,进而减小管体外壁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顶进施工的过程更加顺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双止水带能够提升钢套和插接体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外部的水分进入到管体内部,提升两者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钢套和插接体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的I部放大图,主要体现止水槽和止水带。附图标记:1、管体;2、钢套;3、插接体;4、止水槽;5、止水带;6、敞口;7、膨胀圈;8、内通道;9、活塞套;10、凸体;11、水泥外体;12、通孔;13、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参照图1所示,包括呈圆柱体且两端贯穿的管体1,管体1包括水泥外体11和置于水泥外体11内的钢筋笼(图中未标示),在安装过程中,相邻的管体1之间相插接,进而能够将各个管体1逐个向前顶进完成施工。参照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相邻的管体1进行插接,在管体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钢套2,钢套2由钢材制成,钢套2在成型时,先将钢套2与管体1内部的钢筋笼的一端焊接固定,使钢套2保持与管体1呈同轴,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成型,并使管体1的外径与钢套2的外径保持相等,也使钢套2的内径大于管体1的内径,钢套2沿其轴向的深度大致为整个管体1的六分之一。并在管体1远离钢套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插接体3,插接体3与管体1也同轴设置,并且插接体3连通于管体1内部,管体1的外径大于插接体3的外径,管体1的内径与插接体3的内径相同,则在安装过程中,将相对的管体1的钢套2和插接体3实现插接。而为了实现相邻管体1的插接,将钢套2远离管体1的一端设置成敞口6,则敞口6的内径大于钢套2的内径,并且钢套2的内壁与敞口6内壁之间呈圆弧过渡。参照图2和图3所示,因为管体1设置于土层内部,则为了避免土层内的水分或者泥土进入到管体1的内部,则需要实现相邻管体1之间的密封配合。为了提升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在插接体3远离管体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两条同轴设置的止水槽4,止水槽4朝向管体1的中心一侧凹陷,止水槽4内均嵌设有止水带5。为了能够提升钢套2与插接体3之间的密封性能,在止水槽4内嵌设有一个膨胀圈7,膨胀圈7利用柔性橡胶制成,为了提升止水槽4和膨胀圈7之间的连接稳定,在止水槽4内壁靠近上端且相对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相向凸出的凸体10,则使整个止水槽4的截面大致呈倒T形,但止水槽4的内部均呈圆弧面,并且膨胀圈7与止水槽4相适配嵌设,止水带5的下表面粘结于膨胀圈7的表面,使止水带5与钢套2的内壁相抵紧。并且将膨胀圈7设置成中空,膨胀圈7连通有开设于管体1内的内通道8,内通道8从膨胀圈7延伸至管体1的端面,管体1的端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腔13,凹腔13与内通道8相连通,并在凹腔13内滑移连接有活塞套9,活塞套9截面呈直径不同的凸字形,活塞套9较小直径的一端嵌设滑移连接于凹腔13内,活塞套9较大直径的一端伸出于凹腔13且置于相邻钢套2和管体1相对的端面之间,并且将活塞套9较大直径的外壁与罐管体1的外壁直径相等,则能在最终状态下保持相对的钢套2和管体1端面之间的无缝配合。并在顶进的过程中,相对的钢套2端面将会推动活塞套9向内移动,并挤压凹腔13和内通道8内部的气体,进而使一部分气体进入到膨胀圈7内部,从而使膨胀圈7发生一定的膨胀,进而提升钢套2内壁和插接体3外壁之间的密封性。参照图1所示,而在顶管的顶进过程中,为了能够减小管体1外壁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在管体1靠近插接体3(标示于图2)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其侧壁的通孔12,通孔12内连通有分通管(图中未标示),分通管伸入于管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图中未标示),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从内至外,进而方便通过单向阀和通孔12向外输出能够减小管体1外壁和土层之间摩擦力的膨润土。在顶管的施工过程中,将相邻管体1的钢套2和插接体3相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是:所述管体(1)的一端固定有同轴设置的钢套(2),所述管体(1)远离钢套(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可插接于钢套(2)内的插接体(3),所述插接体(3)的外壁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条止水槽(4),所述止水槽(4)内均嵌设有止水带(5);所述止水槽(4)内嵌设有呈中空的膨胀圈(7),所述止水带(5)固定于膨胀圈(7)外壁,所述插接体(3)的外径小于管体(1)的外径,所述管体(1)开设有连通于膨胀圈(7)的内通道(8),所述内通道(8)贯穿于管体(1)端面且嵌设滑移连接有活塞套(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型钢承式钢筋混凝土双止水带顶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是:所述管体(1)的一端固定有同轴设置的钢套(2),所述管体(1)远离钢套(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可插接于钢套(2)内的插接体(3),所述插接体(3)的外壁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条止水槽(4),所述止水槽(4)内均嵌设有止水带(5);所述止水槽(4)内嵌设有呈中空的膨胀圈(7),所述止水带(5)固定于膨胀圈(7)外壁,所述插接体(3)的外径小于管体(1)的外径,所述管体(1)开设有连通于膨胀圈(7)的内通道(8),所述内通道(8)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华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嘉诚混凝土制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