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702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模、外模和内模,内模包括两块第一模板和两块第二模板,两块第一模板和两块第二模板间隔设置且其可互相抵接,第一模板两径向端面互相平行且其与第一模板的轴线平行,底模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立柱、四块驱动板、若干第一支杆和若干第二支杆,立柱下端与底模上端抵接,两块连接板端面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导向槽上端朝向远离立柱的方向倾斜,第一支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连接板端面开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上端朝向远离立柱的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利用驱动组件使内模可同时与顶管脱离,从而使内模的脱模过程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顶管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顶管在加工时通常先依次完成底模、外模、内模以及顶模的安装,再进行混凝土灌注。将混凝土灌注完成之后安装上模,利用上模限定内模和外模的同轴度,完成安装之后利用气动振捣电机使混凝土振动,从而使混凝土内的空气出去。完成混凝土的凝固之后需要进行脱模,在脱出内模时先使内模的一部分朝向内模轴线移动,使内模与顶管之间出现空隙,之后移动内模整体,使整个内模与顶管内壁出现间隙,此时可将内模与顶管脱离。在脱模的过程中工序较多,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方便内模与顶管脱离连接,减少脱模过程的工序,增加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包括底模、与底模连接的外模和与底模同轴设置的内模,所述内模包括两块第一模板和两块第二模板,两块所述第一模板和两块第二模板间隔设置且其可互相抵接,所述第一模板两径向端面互相平行且其与第一模板的轴线平行,所述底模连接有驱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内模同轴的立柱、周向连接于立柱侧壁的四块驱动板、驱动第一模板移动的若干第一支杆和驱动第二模板移动的若干第二支杆,所述立柱下端与底模上端抵接,两块朝向第一模板的连接板端面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上端朝向远离立柱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支杆靠近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可置于第一导向槽内滑动,朝向所述第二模板的连接板端面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上端朝向远离立柱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向槽上端开设有呈竖直设置的延伸槽,所述延伸槽上端与第一导向槽上端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支杆靠近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可置于第二导向槽内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顶管与内模脱模使,利用行车使立柱向上移动,第一模板受到垂直于第一导向槽的力,其朝向立柱移动,此时第一模板与顶管脱离,之后立柱继续向上移动,第二模板受到垂直于第二导向槽的力,第二模板朝向立柱移动,此时第二模板也脱离与顶管内壁的连接,此时可使立柱连同内模与顶管脱离,脱模的过程可自动完成,减少了工序,增加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二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加强筋增加了第一支杆和第一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利用第二加强筋增加了第二支杆第二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内模与顶管之间的脱模过程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模同轴固定有限位杆,所述立柱下端同轴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可插置于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杆使立柱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立柱的轴线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不会出现一块第二模板与顶管脱离,而一块第二模板仍与顶管接触的情况,从而使内模的脱模过程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板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肋板,所述肋板与立柱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肋板加强了驱动板和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驱动板与立柱不易发生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均套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侧壁可与第一导向槽或第二导向槽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轮减少了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槽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移动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上端开设有第一楔形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楔形面减小了限位杆上端的面积,从而使限位杆更易插入限位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密封垫减少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与底模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混凝土不易进入内模内腔,从而使产品的尺寸更加标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模板的两径向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密封垫减少了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混凝土不会泄漏进内模内,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控制组件时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可依次与顶管分离,并且分离的过程依靠机械结构自动完成,减少了脱模过程的工序,增加了脱模的效率;2、通过设置限位杆使立柱的径向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使两块第二模板可同时与顶管脱离连接,从而使内模的脱模过程更加稳定;3、利用支撑板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使顶管的尺寸不会发生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内模内部结构的示意图。附图说明:1、底模;11、限位杆;111、第一楔形面;2、外模;3、内模;31、第一模板;311、第二密封垫;32、第二模板;4、驱动组件;41、立柱;411、限位槽;42、驱动板;421、第一导向槽;422、第二导向槽;423、延伸槽;424、肋板;43、第一支杆;431、第一导向杆;432、第一加强筋;44、第二支杆;441、第二导向杆;442、第二加强筋;45、滚轮;46、第一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模1、与底模1连接的外模2和与外模2同轴设置的内模3,外模2和内模3均置于底模1上端。内模3包括两块第一模板31和两块第二模板32,两块第一模板31和两块第二模板32间隔设置且其可互相抵接。第一模板31两径向端面互相平行且其与第一模板31的轴线平行。底模1连接有驱动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运动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与内模3同轴设置的立柱41、周向焊接于立柱41侧壁的四块驱动板42、驱动第一模板31运动的若干第一支杆43和驱动第二模板32运动的第二支杆44。立柱41下端与底模1上端抵接,四块驱动板42分别朝向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如图2所示,朝向第一模板31的两块驱动板42侧面均贯穿有两个第一导向槽421,第一导向槽421分别位于驱动板42的上下两侧,且其上端均朝向远离立柱41的方向倾斜。第一模板31靠近立柱41的端面同时与两根第一支杆43焊接,第一支杆43靠近立柱41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一导向杆431,第一导向杆431插置于第一导向槽421内滑动。朝向第二模板32的驱动板42侧面贯穿有两个第二导向槽422,第二导向槽422上端朝向远离立柱41的方向倾斜,其上端开设有呈竖直设置的延伸槽423,延伸槽423的上端均与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第一导向槽421的上端处于同一平面。第二模板32靠近立柱41的端面与两根第二支杆44焊接,第二支杆44靠近立柱41的端面焊接有第二导向杆441,第二导向杆441置于第二导向槽422内滑动。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包括底模(1)、与底模(1)连接的外模(2)和与底模(1)同轴设置的内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3)包括两块第一模板(31)和两块第二模板(32),两块所述第一模板(31)和两块第二模板(32)间隔设置且其可互相抵接,所述第一模板(31)两径向端面互相平行且其与第一模板(31)的轴线平行,所述底模连接有驱动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移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与内模(3)同轴的立柱(41)、周向连接于立柱(41)侧壁的四块驱动板(42)、驱动第一模板(31)移动的若干第一支杆(43)和驱动第二模板(32)移动的若干第二支杆(44),所述立柱(41)下端与底模(1)上端抵接,两块朝向第一模板(31)的驱动板(42)端面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421),所述第一导向槽(421)上端朝向远离立柱(41)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支杆(43)靠近立柱(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431),所述第一导向杆(431)可置于第一导向槽(421)内滑动,朝向所述第二模板(32)的连接板端面开设有第二导向槽(422),所述第二导向槽(422)上端朝向远离立柱(41)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向槽(422)上端开设有呈竖直设置的延伸槽(423),所述延伸槽(423)上端与第一导向槽(421)上端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支杆(44)靠近立柱(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杆(441),所述第二导向杆(441)可置于第二导向槽(422)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着式气动振捣顶管生产装置,包括底模(1)、与底模(1)连接的外模(2)和与底模(1)同轴设置的内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3)包括两块第一模板(31)和两块第二模板(32),两块所述第一模板(31)和两块第二模板(32)间隔设置且其可互相抵接,所述第一模板(31)两径向端面互相平行且其与第一模板(31)的轴线平行,所述底模连接有驱动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移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与内模(3)同轴的立柱(41)、周向连接于立柱(41)侧壁的四块驱动板(42)、驱动第一模板(31)移动的若干第一支杆(43)和驱动第二模板(32)移动的若干第二支杆(44),所述立柱(41)下端与底模(1)上端抵接,两块朝向第一模板(31)的驱动板(42)端面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421),所述第一导向槽(421)上端朝向远离立柱(41)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支杆(43)靠近立柱(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431),所述第一导向杆(431)可置于第一导向槽(421)内滑动,朝向所述第二模板(32)的连接板端面开设有第二导向槽(422),所述第二导向槽(422)上端朝向远离立柱(41)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向槽(422)上端开设有呈竖直设置的延伸槽(423),所述延伸槽(423)上端与第一导向槽(421)上端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支杆(44)靠近立柱(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杆(4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华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嘉诚混凝土制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