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丛学沂专利>正文

悬浮组合密封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21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该装置的防挤补偿环(3)由两个直角组成,起导向及定心作用。凸形密封环(4)的两侧防护补偿环的保护下,向外涨力进行补偿密封。凸形密封环(4)下部两耳起到了静密封的作用。悬浮内环(5)架在金属支承环(6)上,当油缸内高压油经活塞体(2)上的油路进入密封腔时,首先接触悬浮内环,防止高压油直接冲击凸形密封环。金属支承环(6)上有环形槽,形成高压密封腔。(*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目前,油、水、气的压力密封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国外的橡胶组合圈,由于选材精良,加工精度高,在使用寿命上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由于在机理上没有突破,渗漏问题也一直存在着。国内的密封装置仍是几种老样子,虽然也采用了橡胶组合的形式,密封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密封装置,它能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密封环的外圈设计成凸形,它由两个90°直角形防挤补偿环作导向防护使用。高压补偿不直接作用在胶圈上,而作用在悬浮密封内环上,间接推动凸形外环来进行补偿密封,由于内环的作用,减少了外环与筒壁的摩擦力(接触面小)防止了高压油对橡胶圈的冲击,解决了高压、超高压的密封问题。该密封环在各部分几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使用工况,更换不同材质的“凸形密封环”,第一种材料采用“T晴胶”,适用于高压、超高压;第二种材料采用“软质填充四氟”,适用于高温、防化。以上两种材料具有同样的密封效果,无渗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1)是缸筒,(2)是活塞体,(3)是防挤补偿环,(4)是凸形密封环,(5)是悬浮内环,(6)是金属支承环。防挤补偿环(3)由两个直角组成,随着凸形密封环的浮动,并永远是径向浮动,不会向两侧塞挤,起到了导向及定心作用。凸形密封环(4)在两侧防护补偿环的保护下,向外涨力进行补偿塞挤,避免了密封环棱角的损伤。凸形密封环下部两耳起到了静密封的作用,防止高压油进入密封腔内的自身渗漏。悬浮内环(5)采用硬性四氟作为材料,它与凸形密封环(4)内侧有0.1~0.2mm的间隙,它架在金属支承环(6)上,当油缸内高压油经活塞体(2)上的油路进入密封腔时,首先接触悬浮内环,防止高压油直接冲击凸形密封环。悬浮内环推动凸形密封环进行密封。金属支承环(6)上有环形槽,形成高压密封腔。权利要求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该装置的特征在于防挤补偿环(3)由两个直角组成,它随着凸形密封环(4)的浮动,并永远是径向浮动,不会向两侧塞挤,起到了导向及定心作用;凸形密封环(4)在两侧防护补偿环的保护下,向外涨力进行补偿密封;凸形密封环(4)下部两耳起到了静密封的作用;悬浮内环(5)与凸形密封环(4)内侧有0.1~0.2mm的间隙,它架在金属支承环(6)上;金属支承环(6)上有环形槽,形成高压密封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该装置的防挤补偿环(3)由两个直角组成,起导向及定心作用。凸形密封环(4)在两侧防护补偿环的保护下,向外涨力进行补偿密封。凸形密封环(4)下部两耳起到了静密封的作用。悬浮内环(5)架在金属支承环(6)上,当油缸内高压油经活塞体(2)上的油路进入密封腔时,首先接触悬浮内环,防止高压油直接冲击凸形密封环。金属支承环(6)上有环形槽,形成高压密封腔。文档编号F16J15/16GK2116125SQ92202568公开日1992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19日专利技术者丛学沂, 刘成华 申请人:丛学沂, 刘成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该装置的特征在于:防挤补偿环(3)由两个直角组成,它随着凸形密封环(4)的浮动,并永远是径向浮动,不会向两侧塞挤,起到了导向及定心作用;凸形密封环(4)在两侧防护补偿环的保护下,向外涨力进行补偿密封;凸形密封环(4)下部两耳起到了静密封的作用;悬浮内环(5)与凸形密封环(4)内侧有0.1~0.2mm的间隙,它架在金属支承环(6)上;金属支承环(6)上有环形槽,形成高压密封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学沂刘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丛学沂刘成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