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04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包括混合管、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混合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在混合管的输入端,内管与外部油剂管道连通,外管与外部空气管道连通;在混合管的输出端,分离后的内管与环形油剂管连通,分离后的外管与环形空气管连通,待喷淋的丝束在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中移动经过,环形油剂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油剂喷头,环形空气管上设置有若干个空气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油剂管和空气管结合在一起,油剂和冷却空气依次喷向丝束,使油剂十分均匀地粘覆在丝束上,且有效减少较粗的单根丝束上油剂的附着量,赋予丝束的油剂十分均匀,冷却后的丝束手感无明显差异,充分保证成品丝的优良品质,提高丝束的抗静电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淋管,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属于化纤制造冷却喷淋设备

技术介绍
在涤纶短纤维后处理过程中,丝束经过高温定型后,需要进行冷却并将一定浓度的油剂均匀赋予丝束,改善丝束的手感,保证丝束的优良品质,现有技术中的喷淋装置采用在焊接的喷淋管上安装喷嘴,依靠油剂的压力雾化,雾化效果不理想;喷淋管进口和尾端的压力及流量存在差异,喷向丝束幅宽方向的液体不均匀,导致冷却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较粗的单根丝速,附着在丝束上的油剂不均匀,冷却后丝束的手感存在差异,影响成品丝束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主要用于化纤设备冷却喷淋箱的均匀喷淋,其主要作用是对涤纶短纤维较粗的单根丝束处理,改善丝束的干热状态,并冷却、上油润滑,使丝束回缩率均匀一致,保证油剂的附着量,提高丝束的抗静电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包括混合管、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所述混合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部,内管和外管的轴线重合,在混合管的输入端,内管与外部油剂管道连通,外管与外部空气管道连通;在混合管的输出端,内管和外管分离,分离后的内管通过油剂分管与环形油剂管连通,分离后的外管通过空气分管与环形空气管连通,所述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相互平行,待喷淋的丝束在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中移动经过,所述环形油剂管的内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丝束喷淋油剂的油剂喷头,所述环形空气管的内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丝束喷射冷却空气的空气喷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的内环直径相同,丝束移动经过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的内环圆心点,使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分别环绕在丝束的圆周面周围,提高油剂的喷淋和冷却空气的喷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丝束先移动经过环形油剂管,后移动经过环形空气管;使油剂和冷却空气依次喷向丝束,便于喷淋的油剂先稳定粘覆在丝束上,再利用喷射冷却空气吹散丝束上油剂的附着量,使油剂十分均匀地粘覆在丝束上,且有效减少较粗的单根丝束上油剂的附着量,提高了冷却效果,赋予丝束的油剂十分均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油剂喷头的喷淋方向垂直于丝束的移动方向,使较粗的单根丝束的圆周面上都能直接获得喷淋油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空气喷头的喷射方向与丝束的移动方向夹角30-45度,提高冷却空气对丝束上油剂的喷射效果和冷却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之间的距离为20-2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油剂管和空气管结合在一起,油剂和冷却空气依次喷向丝束,使油剂十分均匀地粘覆在丝束上,且有效减少较粗的单根丝束上油剂的附着量,提高了冷却效果,赋予丝束的油剂十分均匀,使丝束回缩率均匀一致,冷却后的丝束手感无明显差异,充分保证成品丝的优良品质,提高丝束的抗静电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环形油剂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环形空气管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混合管,2-油剂分管,3-空气分管,4-环形油剂管,5-环形空气管,6-油剂喷头,7-空气喷头,8-丝束,9-内管,10-外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的介绍。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包括混合管1、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混合管1包括内管9和外管10,内管9设置在外管10内部,内管9和外管10的轴线重合,在混合管1的输入端,内管9与外部油剂管道连通,外管10与外部空气管道连通;在混合管1的输出端,内管9和外管10分离,分离后的内管9通过油剂分管2与环形油剂管4连通,分离后的外管10通过空气分管3与环形空气管5连通,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相互平行,待喷淋的丝束8在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中移动经过,环形油剂管4的内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丝束8喷淋油剂的油剂喷头6,环形空气管5的内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丝束8喷射冷却空气的空气喷头7。本实施例中,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的内环直径相同,丝束8移动经过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的内环圆心点,使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分别环绕在丝束8的圆周面周围,提高油剂的喷淋和冷却空气的喷射效果。本实施例中,丝束8先移动经过环形油剂管4,后移动经过环形空气管5;使油剂和冷却空气依次喷向丝束8,便于喷淋的油剂先稳定粘覆在丝束8上,再利用喷射冷却空气吹散丝束8上油剂的附着量,使油剂十分均匀地粘覆在丝束8上,且有效减少较粗的单根丝束8上油剂的附着量,提高了冷却效果,赋予丝束8的油剂十分均匀;而且,本实施例中,油剂喷头6的喷淋方向垂直于丝束8的移动方向,使较粗的单根丝束8的圆周面上都能直接获得喷淋油剂;空气喷头7的喷射方向与丝束8的移动方向夹角45度,提高冷却空气对丝束8上油剂的喷射效果和冷却效果;在实际应用时,空气喷头7的喷射方向与丝束8的移动方向夹角也可以是30度、35度或40度。本实施例中,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之间的距离为25cm,在实际应用时,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20cm或23cm。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待喷淋的丝束8移动经过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的内环圆心点,使环形油剂管4和环形空气管5分别环绕在丝束8的圆周面周围,且丝束8先移动经过环形油剂管4,后移动经过环形空气管5;环形油剂管4内环面上若干个油剂喷头6向丝束8喷淋油剂,喷淋的油剂先稳定粘覆在丝束8上,然后环形空气管5内环面上若干个空气喷头7向丝束8喷射冷却空气,喷射的冷却空气吹散丝束8上油剂的附着量,使油剂十分均匀地粘覆在丝束8上,且有效减少较粗的单根丝束8上油剂的附着量,提高了冷却效果,赋予丝束8的油剂十分均匀。本技术将油剂管和空气管结合在一起,油剂和冷却空气依次喷向丝束,使油剂十分均匀地粘覆在丝束上,且有效减少较粗的单根丝束上油剂的附着量,提高了冷却效果,赋予丝束的油剂十分均匀,使丝束回缩率均匀一致,冷却后的丝束手感无明显差异,充分保证成品丝的优良品质,提高丝束的抗静电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所述混合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部,内管和外管的轴线重合,在混合管的输入端,内管与外部油剂管道连通,外管与外部空气管道连通;在混合管的输出端,内管和外管分离,分离后的内管通过油剂分管与环形油剂管连通,分离后的外管通过空气分管与环形空气管连通,所述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相互平行,待喷淋的丝束在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中移动经过,所述环形油剂管的内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丝束喷淋油剂的油剂喷头,所述环形空气管的内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丝束喷射冷却空气的空气喷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喷淋进口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所述混合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部,内管和外管的轴线重合,在混合管的输入端,内管与外部油剂管道连通,外管与外部空气管道连通;在混合管的输出端,内管和外管分离,分离后的内管通过油剂分管与环形油剂管连通,分离后的外管通过空气分管与环形空气管连通,所述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相互平行,待喷淋的丝束在环形油剂管和环形空气管中移动经过,所述环形油剂管的内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丝束喷淋油剂的油剂喷头,所述环形空气管的内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向丝束喷射冷却空气的空气喷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洪庆朱盛根鲁云锦张江华孙建民冯赛花陈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赛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