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板机用刮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90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刮板机用刮板,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右两刮板,安装时不需要设置在链条上的辅助板,结构简单;同时,左右两刮板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相配合以及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相配合卡合在链条上,进而通过使用螺栓和螺帽进行固定,减少了螺栓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了螺栓顶部积料,减少了交叉污染;同时,螺栓数量的减少,减少了螺栓螺帽的使用,降低了链条组合整体的重量,使链条组合整体重量减轻,从而降低链条的驱动力;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第四凸起使得饲料尽量不会堆积在链条的链环附近,从而减少链环处的饲料积累,从而减少饲料交叉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刮板机用刮板
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刮板机用刮板。
技术介绍
在粮食、饲料加工过程中,经常用到刮板机等输送设备,关于刮板机,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主动轴、从动轴、安装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环形输送链条及连接设置在环形输送链条上的刮板。在现有的刮板机结构中,刮板一般是平面板材,其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环形输送链条上的辅助板上来实现输送物料动作。为了稳定的固定刮板,就需要多个(至少四个)固定螺栓螺母组合来固定,这样就会造成螺栓的上面积累物料,不同批次之间容易产生交叉污染;同时,片面板材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变形,影响刮板机输送物料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刮板机用刮板,其包括: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刮板和右刮板;所述左刮板包括左刮板主板,在所述左刮板主板的一端部的两板面形成相互对称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同时,在该端部形成与链条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分别形成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右刮板包括右刮板主板,在所述右刮板主板的一端部的两板面形成相互对称的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同时,在该端部形成与链条相配合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在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的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上分别形成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卡合在链条的链环上,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相配合卡合在链条的链环上;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并拧紧螺帽,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并拧紧螺帽,使所述左刮板和所述右刮板固定在链环上。进一步,在所述左刮板主板的两板面上形成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在所述右刮板主板的两板面上形成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三加强部和第四加强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和所述第四加强部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分别设置有第五加强部和第六加强部;在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上分别设置有第七加强部和第八加强部。进一步,在所述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的一端部形成螺帽容置孔。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一端部形成螺帽容置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刮板机用刮板,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右两刮板,安装时不需要设置在链条上的辅助板,结构简单;同时,左右两刮板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相配合以及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相配合卡合在链条上,进而通过使用螺栓和螺帽进行固定,减少了螺栓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了螺栓顶部积料,减少了交叉污染;同时,螺栓数量的减少,减少了螺栓螺帽的使用,降低了链条组合整体的重量,使链条组合整体重量减轻,从而降低链条的驱动力;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第四凸起使得饲料尽量不会堆积在链条的链环附近,从而减少链环处的饲料积累,从而减少饲料交叉污染;通过设置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第三加强部第四加强部,使刮板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弯曲,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上述加强部的截面呈三角形设计,使得饲料在刮板上吸附的几率大大降低,进一步减少饲料交叉污染;通过设置螺栓头部以及螺帽的容置孔,进而避免螺栓和/或螺帽上部积累物料,更加进一步减少饲料交叉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刮板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刮板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左刮板;2-右刮板;3-第五加强部;4-第六加强部;5-第七加强部;6-第八加强部;7-螺帽容置孔;11-左刮板主板;12-第一凸起;13-第二凸起;14-第一凹槽;15-第二凹槽;16-第一固定孔;17-第二固定孔;18-第一加强部;19-第二加强部;21-右刮板主板;22-第三凸起;23-第四凸起;24-第三凹槽;25-第四凹槽;26-第三固定孔;27-第四固定孔;28-第三加强部;29-第四加强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刮板机用刮板,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刮板1和右刮板2,所述左刮板1和右刮板2相配合固定在链条上;所述左刮板1包括左刮板主板11,所述左刮板主体11为平面板,在所述左刮板主板11的一端部的两板面形成相互对称的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同时,在该端部形成与链条相配合的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在所述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之间的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13起上分别形成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17;所述右刮板2包括右刮板主板21,所述右刮板主板21为平面板,在所述右刮板主板21的一端部的两板面形成相互对称的第三凸起22和第四凸起23,同时,在该端部形成与链条相配合的第三凹槽24和第四凹槽25,在所述第三凹槽24和第四凹槽25之间的第三凸起22和第四凸起23上分别形成第三固定孔26和第四固定孔27。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4、所述第二凹槽15、所述第三凹槽24和所述第四凹槽25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只要符合所述第一凹槽14与所述第三凹槽24相配合卡合在链条的链环上,所述第二凹槽15与所述第四凹槽25相配合卡合在链条的链环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4、所述第二凹槽15、所述第三凹槽24和所述第四凹槽2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左刮板1和所述右刮板2相配合固定时,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16和第三固定孔26并拧紧螺帽,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17和第四固定孔27并拧紧螺帽,这时,左右刮板紧紧的固定在链环上。同时,为了使螺帽固定更加方便和隐藏,在所述第三固定孔26和第四固定孔27的一端部形成螺帽容置孔7,所述螺帽容置孔7在左右刮板固定好后隐藏其中;当然,不限于在所述第三固定孔26和第四固定孔27的一端部形成螺帽容置孔7,在所述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17的一端部也可以形成螺帽容置孔7,该螺帽容置孔7用以隐藏螺栓头;当然,如图7所示,上述四个固定孔的一端部都形成螺帽容置孔7,用以隐藏螺帽和螺栓头。进一步,在所述左刮板主板11的两板面上形成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加强部18和第二加强部19;在所述右刮板主板21的两板面上形成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三加强部28和第四加强部29。所述第一加强部18、所述第二加强部19、所述第三加强部28和所述第四加强部29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18、所述第二加强部19、所述第三加强部28和所述第四加强部29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第一加强部18、所述第二加强部19、所述第三加强部28和所述第四加强部29的一端部分别沿所述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第三凸起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刮板机用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刮板和右刮板;所述左刮板包括左刮板主板,在所述左刮板主板的一端部的两板面形成相互对称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同时,在该端部形成与链条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分别形成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右刮板包括右刮板主板,在所述右刮板主板的一端部的两板面形成相互对称的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同时,在该端部形成与链条相配合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在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的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上分别形成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卡合在链条的链环上,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相配合卡合在链条的链环上;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并拧紧螺帽,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并拧紧螺帽,使所述左刮板和所述右刮板固定在链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板机用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刮板和右刮板;所述左刮板包括左刮板主板,在所述左刮板主板的一端部的两板面形成相互对称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同时,在该端部形成与链条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分别形成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右刮板包括右刮板主板,在所述右刮板主板的一端部的两板面形成相互对称的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同时,在该端部形成与链条相配合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在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的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上分别形成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卡合在链条的链环上,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相配合卡合在链条的链环上;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并拧紧螺帽,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并拧紧螺帽,使所述左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飞魏居贤徐卫忠黄峰陈乃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帝凯维动物营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