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开成专利>正文

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72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其结构包括成模口、去毛刺装置、滑槽、通电口、第一限位杆、上模体、上压块、注塑口、第二限位杆、下基块、底座、限位环,成模口安装于下基块顶面,去毛刺装置一端嵌入安装于滑槽内,滑槽与下基块为一体化结构,通电口设于第二限位杆下端,利用弹簧的弹性,还可以使下模体复位,在打磨结束后,利用穿过通电口的电导线连接的气缸,通过安装于下基块两个气缸,延伸第二限位杆,使得上压块脱离成模口,变可取出叶轮,可之间利用模具对叶轮进行去毛刺,不用使用其他设备对其进行去毛刺,且工人通过简单的推动,便可进行去刺,降低了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
本技术是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属于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叶轮片是水泵叶轮的核心部件,目前大量生产叶轮片最好的方法是冲压下料,一般由冲压模具来完成叶轮片的成型动作,而叶轮上的毛刺,在使用时,使得叶轮更加容易缠绕一些杂质,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在叶轮成型时需要对其去除毛刺。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820173063.0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水泵叶轮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模具主体、支撑杆和放置槽,所述模具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气缸,但是该现有技术在生产出来后的叶轮成品,依旧需要使用一些打磨设备或人工进行打磨去毛刺,耗费物力人力,生产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以解决现有在生产出来后的叶轮成品,依旧需要使用一些打磨设备或人工进行打磨去毛刺,耗费物力人力,生产过程繁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其结构包括成模口、去毛刺装置、滑槽、通电口、第一限位杆、上模体、上压块、注塑口、第二限位杆、下基块、底座、限位环,所述成模口安装于下基块顶面,所述去毛刺装置一端嵌入安装于滑槽内,所述滑槽与下基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口设于第二限位杆下端,所述通电口与下基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杆交叉安装于下基块上,所述注塑口与上压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注塑口与上模体相连通,所述上模体安装于成模口上端,所述底座与下基块相焊接,所述限位环安装于下基块顶面,所述去毛刺装置包括连接柱、滑轨、滚轮、轴杆、外筒、成模体、气缸、弹簧、V型块、拨块、下模体,所述连接柱与V型块相焊接,所述滚轮与轴杆活动连接,所述滚轮贴合于V型块,所述V型块设有V型斜面,所述弹簧设有两个,且所述V型块两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V型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拨块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与外筒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限位杆为所述气缸活塞,所述下模体安装于成模体底端,且所述下模体与成模体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成模口安装于成模体上端,所述限位环设有四个,且所述限位环与第二限位杆在同一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体与上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首端与上压块相焊接,所述第二限位杆首端与上压块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贯穿于滑槽,所述拨块设于下基块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与下基块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成模体与成模口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下基块采用铁材质,坚固不易变形。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为球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上模体覆盖成模口,在通过注塑口,通过成模体成型叶轮,在成型稳定后,通过往复移动拨块,使得连接柱在滑槽内移动,通过滑槽的移动,带动V型块在滑轨移动,通过V型块位置变化,由于使得V型块具有斜面,使得滚轮将利用轴杆推动下模体在成模体上下移动,对叶轮的毛刺进行刮除,且设置的两个弹簧方便推动时的省力,且在打磨结束后,利用弹簧的弹性,还可以使下模体复位,在打磨结束后,利用穿过通电口的电导线连接的气缸,通过安装于下基块两个气缸,延伸第二限位杆,使得上压块脱离成模口,变可取出叶轮,可之间利用模具对叶轮进行去毛刺,不用使用其他设备对其进行去毛刺,且工人通过简单的推动,便可进行去刺,降低了工作难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去毛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成模口-1、去毛刺装置-2、滑槽-3、通电口-4、第一限位杆-5、上模体-6、上压块-7、注塑口-8、第二限位杆-9、下基块-10、底座-11、限位环-12、连接柱-201、滑轨-202、滚轮-203、轴杆-204、外筒-205、成模体-206、气缸-207、弹簧-208、V型块-209、拨块-210、下模体-2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成模口1、去毛刺装置2、滑槽3、通电口4、第一限位杆5、上模体6、上压块7、注塑口8、第二限位杆9、下基块10、底座11、限位环12,所述成模口1安装于下基块10顶面,所述去毛刺装置2一端嵌入安装于滑槽3内,所述滑槽3与下基块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口4设于第二限位杆9下端,所述通电口4与下基块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杆5与第二限位杆9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杆5与所述第二限位杆9交叉安装于下基块10上,所述注塑口8与上压块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注塑口8与上模体6相连通,所述上模体6安装于成模口1上端,所述底座11与下基块10相焊接,所述限位环12安装于下基块10顶面,所述去毛刺装置2包括连接柱201、滑轨202、滚轮203、轴杆204、外筒205、成模体206、气缸207、弹簧208、V型块209、拨块210、下模体211,所述连接柱201与V型块209相焊接,所述滚轮203与轴杆204活动连接,所述滚轮203贴合于V型块209,所述V型块209设有V型斜面,所述弹簧208设有两个,且所述V型块209两端与弹簧208固定连接,所述V型块209与滑轨202滑动连接,所述拨块210与连接柱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5与外筒205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限位杆9为所述气缸207活塞,所述下模体211安装于成模体206底端,且所述下模体211与成模体206相贴合,所述成模口1安装于成模体206上端,所述限位环12设有四个,且所述限位环12与第二限位杆9在同一轴线上,所述上模体6与上压块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5首端与上压块7相焊接,所述第二限位杆9首端与上压块7相焊接,所述连接柱201贯穿于滑槽3,所述拨块210设于下基块10外表面,所述弹簧208与下基块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成模体206与成模口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基块10采用铁材质,坚固不易变形,所述滚轮203为球状。本专利所说的气缸207采用型号为SC63X25,该装置耐高温,结构稳定,所述成模体206为领域常见的叶轮模体结构。例如,使上模体6覆盖成模口1,在通过注塑口8,通过成模体206成型叶轮,在成型稳定后,通过往复移动拨块210,使得连接柱201在滑槽3内移动,通过滑槽3的移动,带动V型块209在滑轨202移动,通过V型块209位置变化,由于使得V型块209具有斜面,使得滚轮203将利用轴杆204推动下模体211在成模体206上下移动,对叶轮的毛刺进行刮除,且设置的两个弹簧208方便推动时的省力,且在打磨结束后,利用弹簧208的弹性,还可以使下模体211复位,在打磨结束后,利用穿过通电口4的电导线连接的气缸207,通过安装于下基块10两个气缸207,延伸第二限位杆9,使得上压块7脱离成模口1,变可取出叶轮。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成模口(1)、去毛刺装置(2)、滑槽(3)、通电口(4)、第一限位杆(5)、上模体(6)、上压块(7)、注塑口(8)、第二限位杆(9)、下基块(10)、底座(11)、限位环(12),所述成模口(1)安装于下基块(10)顶面,所述去毛刺装置(2)一端嵌入安装于滑槽(3)内,所述滑槽(3)与下基块(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口(4)设于第二限位杆(9)下端,所述通电口(4)与下基块(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杆(5)与第二限位杆(9)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杆(5)与所述第二限位杆(9)交叉安装于下基块(10)上,所述注塑口(8)与上压块(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注塑口(8)与上模体(6)相连通,所述上模体(6)安装于成模口(1)上端,所述底座(11)与下基块(10)相焊接,所述限位环(12)安装于下基块(10)顶面,所述去毛刺装置(2)包括连接柱(201)、滑轨(202)、滚轮(203)、轴杆(204)、外筒(205)、成模体(206)、气缸(207)、弹簧(208)、V型块(209)、拨块(210)、下模体(211),所述连接柱(201)与V型块(209)相焊接,所述滚轮(203)与轴杆(204)活动连接,所述滚轮(203)贴合于V型块(209),所述V型块(209)设有V型斜面,所述弹簧(208)设有两个,且所述V型块(209)两端与弹簧(208)固定连接,所述V型块(209)与滑轨(202)滑动连接,所述拨块(210)与连接柱(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5)与外筒(205)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限位杆(9)为所述气缸(207)活塞,所述下模体(211)安装于成模体(206)底端,且所述下模体(211)与成模体(206)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去毛刺的叶轮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成模口(1)、去毛刺装置(2)、滑槽(3)、通电口(4)、第一限位杆(5)、上模体(6)、上压块(7)、注塑口(8)、第二限位杆(9)、下基块(10)、底座(11)、限位环(12),所述成模口(1)安装于下基块(10)顶面,所述去毛刺装置(2)一端嵌入安装于滑槽(3)内,所述滑槽(3)与下基块(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电口(4)设于第二限位杆(9)下端,所述通电口(4)与下基块(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杆(5)与第二限位杆(9)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杆(5)与所述第二限位杆(9)交叉安装于下基块(10)上,所述注塑口(8)与上压块(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注塑口(8)与上模体(6)相连通,所述上模体(6)安装于成模口(1)上端,所述底座(11)与下基块(10)相焊接,所述限位环(12)安装于下基块(10)顶面,所述去毛刺装置(2)包括连接柱(201)、滑轨(202)、滚轮(203)、轴杆(204)、外筒(205)、成模体(206)、气缸(207)、弹簧(208)、V型块(209)、拨块(210)、下模体(211),所述连接柱(201)与V型块(209)相焊接,所述滚轮(203)与轴杆(204)活动连接,所述滚轮(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成
申请(专利权)人:黄开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