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33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与引流管配合使用,其包括水胶体防渗漏底盘和防渗漏袋,水胶体防渗漏底盘近人体一面设置有保护膜,另一面与防渗漏袋相连接,水胶体防渗漏底盘的中心设置有开口,引流管置于防渗漏袋内;水胶体防渗漏底盘远离人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定位软胶,防渗漏袋的下端设置有引流口,引流口处设置有衔接管,衔接管的上端通向防渗漏袋内,衔接管上端的管壁上还设置有小圆孔;衔接管的下端与外引流袋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引流管外渗液不能收集、引流管不能在收集袋内固定、引流液积液易逆流以及外渗引流液刺激皮肤易感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深静脉导管、透明贴膜、引流袋三者结合作为胸、腹腔的引流衔接装置,但是由于深静脉导管的末端与引流袋连接端并不匹配,目前没有专用的医用连接工具,采用胶布固定二者不牢固且容易渗透脱开;同时引流时渗液较多的患者需要频繁更换伤口贴膜、衣物及床单,又会导致医疗费用、医疗废物以及护理工作量的增加;透明敷贴覆盖引流管管口依然会出现渗液的情况,渗液还会刺激管口皮肤,再加上透明敷贴材质不透气,常会引发刺激性皮炎和感染的情况;外渗出的引流液随衣物、床单、毛巾流失,未汇集入腹腔引流管主管中,还会导致医生对病情误诊;且医务人员在更换胸、腹腔引流管与引流袋时,在分离过程中易导致体液暴露。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747-748公开了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管理中的应用,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渗液问题,但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当造口底盘粘贴于管口,引流管放入造口袋内,近体端引流管游离,不能妥善固定,易造成导管移位或脱管;2.引流管不能与造口袋下端开口连接,大部分引流液会在造口袋内集聚,易逆流,造成穿刺口皮肤刺激和感染;3.造口底盘中心水胶体部分圆形开口过大,导致穿刺周围皮肤暴露过多,外渗引流液反复刺激皮肤,易造成感染。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流管外渗液不能收集、引流管不能在收集袋内固定、引流液积液易逆流以及外渗引流液刺激皮肤易感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与引流管配合使用,其包括水胶体防渗漏底盘和防渗漏袋,水胶体防渗漏底盘近人体的一面具有自粘性,且表面设置有保护膜,水胶体防渗漏底盘远离人体一面与防渗漏袋相连接,水胶体防渗漏底盘的中心设置有开口,所述引流管置于所述防渗漏袋内;所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远离人体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体内引流管的定位软胶,所述防渗漏袋的下端设置有引流口,引流口处设置有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的上端通向防渗漏袋内、且向防渗漏袋内延伸至与体内留置的引流管游离端相接,所述衔接管上端的管壁上还设置有小圆孔;衔接管的下端通向引流口外侧、且衔接管的下端管口还与外引流袋相连接。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和定位软胶均为水胶体材质,且所述定位软胶为半圆环结构,定位软胶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水胶体防渗漏底盘上,定位软胶的弧形边游离设置。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上设置有软塑料圆形卡槽,所述防渗漏袋上设置有与圆形卡槽相配合使用的软塑料圆形卡条,所述防渗漏袋通过圆形卡条和圆形卡槽,固定在水胶体防渗漏底盘上。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防渗漏袋为上宽下窄形状,防渗漏袋的宽头端与水胶体防渗漏底盘相连接。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小圆孔沿衔接管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小圆孔设置在距引流口1.5cm处。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防渗漏袋为双层透明塑料材质,且防渗漏袋贴合体表的一侧设置有无纺布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在水胶体防渗漏底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定位软胶,有效解决体内留置的引流管游离,不能固定易造成导管移位或脱管的问题;并通过在防渗漏袋的引流口处设置衔接管,利用衔接管与引流管的远体端相连接,解决了引流管不能与造口袋下端开口相连接、引流液逆流造成的皮肤刺激感染问题;最后在衔接管上设置数个小圆孔,便于将防渗漏袋内集聚的渗液通过衔接管引流出去。本技术所述的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可有效减少各类,尤其是胸、腹腔引流时的外渗情况,解决患者穿刺点皮炎、感染问题,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可收集外渗引流液,可准确计算患者引流量,辅助医生正确诊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1.圆形卡槽;12.定位软胶;13.开口;2.引流管;21.游离端;3.防渗漏袋;31.引流口;32.圆形卡条;4.衔接管;41.小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与临床上患者体内留置的引流管2配合使用,其包括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和防渗漏袋3,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近人体的一面具有自粘性,且表面设置有保护膜,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远离人体一面与防渗漏袋3利用软塑料圆形卡槽11相连接,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的中心设置有开口13,本实施例中开口为直径为1cm的圆孔,临床上自体内留置的引流管2穿过水胶体防渗漏底盘中央的开口,置于防渗漏袋3内;所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远离人体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体内引流管2的定位软胶12,所述防渗漏袋3的下端设置有引流口31,引流口31处设置有衔接管4,本实施例中衔接管的直径为0.8cm、长度为5cm,所述衔接管4的上端通向防渗漏袋3内、且向防渗漏袋3内延伸至与体内留置的引流管2游离端21相接,所述衔接管4上端的管壁上还设置有小圆孔41,本实施例中小圆孔的直径为0.3cm,且衔接管与体内引流管相接的管口可采用包裹式螺纹结构,实现与引流管的快速紧密连接,这样设置可保证引流管的游离端固定,使得引流液通过衔接管与引流口相接,保证引流液进入外引流袋,解决引流液在造口袋(防渗漏袋)内集聚、逆流,造成穿刺口皮肤刺激和感染的问题;其中小圆孔41沿衔接管4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小圆孔41设置在距引流口1.5cm处,防渗漏袋内集聚的渗液从小圆孔中汇入衔接管,最后流入外引流袋;衔接管4的下端通向引流口31外侧、且衔接管4的下端管口可与外引流袋相连接,衔接管4下端与外引流袋相接的管口可直接为螺纹口,便于与外引流管或引流袋直接连接。具体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和定位软胶12均为水胶体材质,水胶体材质可以有效贴合皮肤,不易引起过敏问题;定位软胶12为半圆环结构,定位软胶12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上,定位软胶12的弧形边游离设置,在定位软胶的近水胶体防渗漏底盘的一面设置保护膜,使用时将保护膜撕掉,将引流管的近体端在定位软胶和水胶体防渗漏底盘的夹层中固定,可以有效保证各类引流管在近体表端的牢靠固定,解决导管移位或脱管问题。上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为长方形,其远离人体的一面设置有软塑料圆形卡槽11(直径为6cm),所述防渗漏袋3近人体一面上设置有与圆形卡槽11相配合使用的软塑料圆形卡条32,所述防渗漏袋3通过圆形卡条32和圆形卡槽11严密对合,固定设置在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上,可有效防止渗液外漏。更为具体的方案为,防渗漏袋3为上宽下窄形状,最宽处直径为7cm、总长为13cm,防渗漏袋3的宽头端与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相连接,下端较窄可以集中渗液,便于渗液的收集;防渗漏袋3为双层透明塑料材质,且防渗漏袋3贴合体表的一侧设置有无纺布层,增加舒适感。本技术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与引流管(2)配合使用,其包括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和防渗漏袋(3),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近人体的一面具有自粘性,且表面设置有保护膜,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远离人体一面与防渗漏袋(3)相连接,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的中心设置有开口(13),所述引流管(2)置于所述防渗漏袋(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远离人体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体内引流管(2)的定位软胶(12),所述防渗漏袋(3)的下端设置有引流口(31),引流口(31)处设置有衔接管(4),所述衔接管(4)的上端通向防渗漏袋(3)内、且向防渗漏袋(3)内延伸至与体内留置的引流管(2)游离端(21)相接,所述衔接管(4)上端的管壁上还设置有小圆孔(41);衔接管(4)的下端通向引流口(31)外侧、且衔接管(4)的下端管口还与外引流袋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与引流管(2)配合使用,其包括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和防渗漏袋(3),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近人体的一面具有自粘性,且表面设置有保护膜,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远离人体一面与防渗漏袋(3)相连接,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的中心设置有开口(13),所述引流管(2)置于所述防渗漏袋(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远离人体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体内引流管(2)的定位软胶(12),所述防渗漏袋(3)的下端设置有引流口(31),引流口(31)处设置有衔接管(4),所述衔接管(4)的上端通向防渗漏袋(3)内、且向防渗漏袋(3)内延伸至与体内留置的引流管(2)游离端(21)相接,所述衔接管(4)上端的管壁上还设置有小圆孔(41);衔接管(4)的下端通向引流口(31)外侧、且衔接管(4)的下端管口还与外引流袋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胸、腹腔引流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胶体防渗漏底盘(1)和定位软胶(12)均为水胶体材质,且所述定位软胶(12)为半圆环结构,定位软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培马盼盼牟玉秀张利敏田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