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24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涉及高度调节装置领域,包括支撑柱、连接柱、限位块和压力弹簧,所述支撑柱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一处通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两侧设有插鞘,所述支撑柱通过插鞘与设置在限位块上的插槽连接固定,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上,所述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支撑块上的凹槽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两侧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柱插接在支撑柱内并与设置在限位块上的第二凸起边相接;所述限位块通过螺栓与底座上部的支撑座连接,所述底座的下半部与支撑座之间焊接有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多个部件拼接式彼此关联配合达到调节高度的效果,结构简单易实现,操作简单且便于拆卸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度调节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在各行各业中存在着各种功能的智能座椅,或是具有按摩功能或是能够识别人物身份,智能座椅的侧重点在于服务性能,而智能座椅通常会使用和一般座椅相同的启动升降杆进行高度的调节,虽然使用方便但气动升降杆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维护与检查,对于可能存在着复杂系统的智能座椅来说操作非常不便,更不利于进行安装与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使用多个部件拼接式彼此关联配合达到调节高度的效果,结构简单易实现,操作简单且便于拆卸与维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柱、连接柱、限位块和压力弹簧,所述支撑柱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一处通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两侧设有插鞘,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两边设有插槽,所述支撑柱通过插鞘与设置在限位块上的插槽连接固定,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上,所述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支撑块上的凹槽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凸起边;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两侧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边,所述第一凸起边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柱插接在支撑柱内并与设置在限位块上的第二凸起边相接;所述限位块通过螺栓与底座上部的支撑座连接,所述底座的下半部与支撑座之间焊接有立柱。优选的,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万向轮。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立柱的两侧设有阻尼器。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连接柱、底座和立柱均为不锈钢材料。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使用多个部件拼接式彼此关联配合达到调节高度的效果,结构简单易实现,操作简单且便于拆卸与维护;2、使用压力弹簧作为支撑柱的内芯,原理简单,方便进行高度调节的工作,保证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3、底座上设有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少压力弹簧工作时可能产生的震动,同时可以将顶端结构所受的压力有效分散至底座,提高了装置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柱与支撑块搭接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支撑柱在拼装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标记A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柱、11通孔、12插鞘、2连接柱、21第一螺纹孔、22第一凸起边、23第二螺纹孔、3限位块、31插槽、4压力弹簧、5支撑块、51第二凸起边、52凹槽、6底座、61支撑座、62阻尼器、63立柱、7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柱1、连接柱2、限位块3和压力弹簧4,所述支撑柱1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一处通孔11,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两侧设有插鞘12,所述限位块3的底部两边设有插槽31,所述支撑柱1通过插鞘12与设置在限位块3上的插槽31连接固定,所述压力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3上,所述压力弹簧4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支撑块5上的凹槽52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块5的底部设有第二凸起边51;所述连接柱2的表面两侧设有第一螺纹孔21,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边22,所述第一凸起边2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3,所述连接柱2插接在支撑柱1内并与设置在限位块3上的第二凸起边51相接;所述限位块3通过螺栓与底座6上部的支撑座61连接,所述底座6的下半部与支撑座61之间焊接有立柱63。具体的,所述底座6下方设有万向轮7,方便对座椅进行位置调整。具体的,所述底座6上立柱63的两侧设有阻尼器62,可以有效减少压力弹簧4工作时可能产生的震动,同时可以将顶端结构所受的压力有效分散至底座6,提高了装置的稳固性。具体的,所述支撑柱1、连接柱2、底座6和立柱63均为不锈钢材料,增加了装置的耐久性。工作原理:底座6上的支撑座61与限位块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将压力弹簧4的一端套接在限位块3上,再把压力弹簧4的另一端套接在支撑块5上的凹槽52内,把支撑柱1利用插鞘12与限位块3上的插槽31插接固定,此时压力弹簧4与支撑块5均被套在支撑柱1内部;将连接柱2的底端插接在支撑柱1内,直至连接柱2的底部与支撑块5底部的第二凸起边51搭接,可以利用连接柱2顶端的第一凸起边22使用螺栓第二螺纹孔23与座椅(图中未画出)进行连接固定;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人力对椅子施加压力,使连接柱2向下移动,推动支撑块5与压力弹簧4下压,过程中连接柱2侧面的第一螺纹孔21与设置在支撑柱1两侧的通孔11接连重合,在到达需求位置时,使用销钉插接在通孔11处与第一螺纹孔21连接,以此达到调节座椅高度的目的,同样的,在需要提高座椅高度时,手动拔出销钉,压力弹簧4回弹使支撑块5带动连接柱2上升,在到达需求高度时,将销钉插入通孔11与其他第一螺纹孔21插接固定,至此完成高度的调节;在调节时,底座6上的阻尼器62能够有效降低调节时可能产生的震动与分散压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柱(1)、连接柱(2)、限位块(3)和压力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一处通孔(11),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两侧设有插鞘(12),所述限位块(3)的底部两边设有插槽(31),所述支撑柱(1)通过插鞘(12)与设置在限位块(3)上的插槽(31)连接固定,所述压力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3)上,所述压力弹簧(4)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支撑块(5)上的凹槽(52)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块(5)的底部设有第二凸起边(51);所述连接柱(2)的表面两侧设有第一螺纹孔(21),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边(22),所述第一凸起边(2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3),所述连接柱(2)插接在支撑柱(1)内并与设置在限位块(3)上的第二凸起边(51)相接;所述限位块(3)通过螺栓与底座(6)上部的支撑座(61)连接,所述底座(6)的下半部与支撑座(61)之间焊接有立柱(6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柱(1)、连接柱(2)、限位块(3)和压力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上部两侧各设有一处通孔(11),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两侧设有插鞘(12),所述限位块(3)的底部两边设有插槽(31),所述支撑柱(1)通过插鞘(12)与设置在限位块(3)上的插槽(31)连接固定,所述压力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3)上,所述压力弹簧(4)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支撑块(5)上的凹槽(52)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块(5)的底部设有第二凸起边(51);所述连接柱(2)的表面两侧设有第一螺纹孔(21),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边(22),所述第一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龙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宜尚智能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