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触端子及其安装结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966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25
公开了被强行插入形成在导电性对象物表面而被可靠地安装的电接触端子及其安装结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装置。所述接触端子包括:金属主体,至少上表面构成平面;以及两个以上的凸起,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所述凸起形成为搭在所述收容槽的边缘的程度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接触端子及其安装结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接触端子,尤其涉及一种被插入形成在电子器件的金属壳体的收容槽,从而与弹性导电夹接触的电接触端子以及与此相关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以便携电话为首的电子器件的金属壳体主要使用重量轻、价格低廉、易于加工的铝或铝合金或者镁或镁合金等非铁金属。这些非铁金属材质的金属壳体由于具有在大气中或者随环境变化而易受腐蚀,强度低的缺点,因此为了防止腐蚀,可以进行涂覆或者镀覆金属等表面处理。然而,如果为了防止腐蚀而在铝或铝合金或者镁或镁合金上进行表面处理,则具有由于表面处理而导致电阻升高的缺点。在这种情形下,针对贴装于电路板的弹性端子所接触的壳体的电连接部位,应当通过研磨等后加工而将被表面处理的部分剥离,从而降低电阻。然而由于通过研磨而剥离的电接触部分最终也会暴露于外部,因此具有会再次发生腐蚀的问题。在这样被腐蚀的情形下,其结果是,会具有由于电阻变大并且电阻变得不均匀而导致与对向的导电性对象物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加的缺点。尤其在以RF用途或者天线用途使用的情形下,具有RF性能或者收发性能下降的缺点。并且,因为利用铝或铝合金或者镁或镁合金构成的金属壳体表面的机械强度较弱,如果安装在电路板等的由于机械强度强而具有弹性的金属构成的弹性电端子机械性地反复弹性接触,则具有由于金属壳体表面的接触部分容易被磨损或者磨坏而无法持续地提供可靠的电接触的缺点。如上所述,由于用于智能手机等的壳体的铝或铝合金或者镁或镁合金的表面易于被腐蚀,并且机械强度弱,因此具有难以与对向的具有弹性的金属电端子进行可靠的电接触,从而具有RF性能以及收发性能等不好的缺点。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据现有技术,提出过一种如下的电接触端子,包括:主体,焊接在利用铝、铝合金、镁或者镁合金构成的导电性对象物的表面上,并配备有金属芯以及分别形成在所述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金属镀覆层;接触层,形成在所述主体的至少包括上表面的外表面;以及粘结胶带,粘结在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对象物通过焊接而互相熔融,从而在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和所述对象物的表面之间形成焊接层,并且电接触端子和所述对象物通过所述焊接层而实现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如上所述,由于现有技术中为了固定电接触端子而需要焊接过程,因此电接触端子虽然在焊接前会借助粘结胶带而被临时固定,但存在着在会提供振动的超声波等的焊接或者处理过程中由于振动或者冲击而导致电接触端子的位置改变的问题。例如,在将多个电接触端子焊接到一个壳体的情况下,当焊接一个电接触端子时,布置在周围而等待焊接的其他电接触端子有可能被分离。并且,由于壳体的材质和包括金属镀覆层的电接触端子的材质大不相同,因此难以通过异种金属之间的焊接而进行接合,并且由于接合力不够充分,因此具有固定的接触端子可能会由于外部冲击而从壳体分离的问题。例如,金属镀覆层的最外部层由金构成,从而不会在铝合金的壳体被熔融的温度下熔融,因此金和铝合金的焊接难以提供可靠的焊接接合。并且,由于壳体的材质和电接触端子的材质不同,因此具有在接触端子和金属壳体接触而焊接的部位发生电-化学变化(贾凡尼(garvanic)腐蚀等),从而具有可能发生电信号以及量的衰减或者失真的问题。并且,如果电接触端子的尺寸较小,则具有难以通过粘结在下表面的粘结胶带的表面贴装而自动安装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进行焊接也可以通过真空拾取的表面贴装而经济、可靠地安装在金属壳体的电接触端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物理性地插入形成在金属壳体的收容槽,并且在安装后进行搬运或者处理时不容易由于外部的振动或者冲击而脱离的电接触端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与金属壳体接触的部分贾凡尼腐蚀较少、插入损失较少的电接触端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对向地接触的导电性弹性夹的耐磨损性有所提高的电接触端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连续而精密地将电接触端子以机械以及电方式插入壳体的收容槽,价格低廉并且自动化的安装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以机械形式简单并可靠地将多种形态的电接触端子插入多种形状的收容槽的安装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接触端子,所述电接触端子安装在配备于金属壳体的收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主体,至少上表面构成平面;以及两个以上的凸起,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所述凸起形成为足以搭在所述收容槽的边缘的程度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主体,至少上表面构成平面;以及两个以上的凸起,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以及凹陷部,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在所述主体的整个外表面形成有包括了镍层、金或者金合金层的镀金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接触端子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是将电接触端子安装到配备于金属壳体的收容槽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子包括:金属主体,至少上表面构成平面;以及变形部,在所述主体的侧面,侧部向外侧一体地扩展而形成,所述变形部通过加压被变形而以物理方式插入所述收容槽,并通过带有粘结剂而粘结到所述收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接触端子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是将电接触端子安装到配备于金属壳体的收容槽的安装方法,其中,所述电接触端子包括金属主体和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的两个以上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子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粘结剂以预定的量排出到所述收容槽;利用拾取装置拾取所述电接触端子而贴装到所述收容槽;利用配备于所述拾取装置本身的加压道具将所述主体用力按压而强行压入所述收容槽,或者在完成所有贴装后利用独立的夹具一次性按压所述主体而强行压入;以及硬化所述粘结剂,在所述凸起通过所述压入而变形而机械性地结合到所述收容槽的同时,所述主体通过所述硬化的粘结剂而粘结结合到所述收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接触端子的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是将电接触端子安装到配备于金属壳体的收容槽的安装装置,所述电接触端子包括金属主体和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的两个以上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包括:滴涂器,向所述收容槽以预定量排出具有导电性的粘结剂;传送带,依次供应所述电接触端子;拾放装置(pickandplace),从所述传送带真空拾取所述电接触端子并放置在所述收容槽的入口;以及推进器(pusher),从上方对放置在所述收容槽的入口的电接触端子加压而推入所述收容槽,通过所述推进器而使所述凸起收缩并插入所述收容槽,从而所述电接触端子与所述壳体机械性地结合并电连接,并且排出的所述粘结剂被硬化而粘结结合到所述壳体。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强行压入,能够将利用凸起的变形的机械结合和利用至少存在于主体的下表面和收容槽的底部之间的粘结剂的结合并行,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接触端子的脱离。并且,由于应用了粘结剂,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焊接作业。并且,具有电接触端子通过被贴在卷轴载体以可以真空拾取的方式经济、可靠地表面贴装到壳体的收容槽的优点。并且,凸起在电接触端子被插入收容槽的状态下变形而对收容槽的内侧壁加压,从而使电接触端子不易脱离,因此即使在搬运或者处理时发生振动或者冲击,相邻的电接触端子也不会轻易从收容槽移动或者脱离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接触端子,所述电接触端子安装在配备于金属壳体的收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主体,至少上表面构成平面;以及两个以上的凸起,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所述凸起形成为足以搭在所述收容槽的边缘的程度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23 KR 10-2018-0046491;2018.04.28 KR 10-2011.一种电接触端子,所述电接触端子安装在配备于金属壳体的收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主体,至少上表面构成平面;以及两个以上的凸起,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所述凸起形成为足以搭在所述收容槽的边缘的程度的尺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构成为包括沿垂直方向位于上部的第一主体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二主体的单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边界处应用C型切割而形成主体倾斜部,所述凸起沿着所述第一主体的侧面轮廓,以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侧面轮廓相同的高度突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所述收容槽的内侧表面通过接触而彼此形成电连接和机械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的下端边缘形成有锥形的凸起倾斜部,从而使所述凸起的高度逐渐减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的下表面中央处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是水平剖面为圆形,直径随着接近中心而减小的扁平的半球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形成有硬度比所述主体高的接触层。8.一种电接触端子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是将电接触端子安装到配备于金属壳体的收容槽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子包括:金属主体,至少上表面构成平面;以及变形部,在所述主体的侧面,侧部向外侧一体地扩展而形成,所述变形部通过加压被变形而以物理方式插入所述收容槽,并通过带有粘结剂而粘结到所述收容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触端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具有导电性。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触端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包括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的两个以上的凸起,由所述凸起形成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收容槽的最大内径。11.一种电接触端子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是将电接触端子安装到配备于金属壳体的收容槽的安装方法,其中,所述电接触端子包括金属主体和从所述主体的侧面突出的两个以上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子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粘结剂以预定的量排出到所述收容槽;利用拾取装置拾取所述电接触端子而贴装到所述收容槽;利用配备于所述拾取装置本身的加压道具将所述主体用力按压而强行压入所述收容槽,或者在完成所有贴装后利用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起汉姜泰万郑炳善金善基金奎燮金应元吴世德
申请(专利权)人:卓英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