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83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设计方案,对浓密机进行仿真计算,获得第一仿真结果;将所述仿真计算的各过程录制为宏文件;基于多个参数设置界面,接收被修改后的第一仿真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仿真参数,更改所述宏文件中相应的仿真参数;以及运行所述宏文件,获得第二仿真结果,并将所述第二仿真结果显示在计算结果参数界面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方法,可以节省设计人员的工作时间,缩短设计周期,提升设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法冶炼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浓密机优化选型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浓密机是一种基于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属于矿浆浓缩的工艺设备。现在工业上普遍使用的浓密机结构复杂,设备运行时承受自重、介质压力、地震载荷和风载等多种载荷工况的综合作用。根据我国地震设防区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及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不同,浓密机的抗震烈度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满足抗震要求的基础上设计最经济、最合理的浓密机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但是,通过室内实验或工业试验难以完成浓密机结构设计。有限元数据模拟技术作为提升产品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工程设计和科研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是,现有的有限元仿真方法扩展性差,若浓密机的梁柱或槽体结构参数发生变化,已完成的建模、网格划分工作无法移植过来,必须重新依次进行模型建立、网格划分、仿真计算和结果后处理。而且,现有的有限元仿真方法要求掌握专业的仿真软件,难度较大。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浓密机优化选型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节省设计人员的工作时间,缩短设计周期,提升设计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习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设计方案,对浓密机进行仿真计算,获得第一仿真结果;将所述仿真计算的各过程录制为宏文件;基于多个参数设置界面,接收被修改后的第一仿真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仿真参数,更改所述宏文件中相应的仿真参数;以及运行所述宏文件,获得第二仿真结果,并将所述第二仿真结果显示在计算结果参数界面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多个参数设置界面,接收被修改后的第二仿真参数;根据所述第二仿真参数,更改所述宏文件中相应的仿真参数;再次运行所述宏文件,获得第三仿真结果,并将所述第三仿真结果显示在所述计算结果参数界面中;以及对所述第一仿真结果、所述第二仿真结果及所述第三仿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获得所述浓密机的最优钢结构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将所述仿真计算的各过程录制为宏文件仿真计算的过程包括:模型建立、网格划分、参数设置、结果计算及结果后处理录制修改参数、更新模型、更新网格、更新设置、更新计算、更新结果的全部或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仿真参数包括:结构参数;所述结构参数包括:梁柱结构参数、圆管尺寸参数及槽体参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梁柱结构参数包括:内圆立柱、外圆立柱、环向梁、径向梁、第一外圆加强筋、第二外圆加强筋、第三外圆加强筋、第四外圈加强筋及第五外圈加强筋中的全部或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圆管尺寸参数包括:横向管和斜管的内径和外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槽体参数包括:槽体厚度、中心柱厚度及槽底厚度中的全部或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仿真参数还包括:工艺参数;所述工艺参数包括:流体密度、介质高度、风压、板衬胶泥自重、桥架重量、地震加速度中的全部或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计算结果参数界面中显示的计算结果参数包括:等效应力、底板变形、环梁最大组合应力、圆管最大组合应力、立柱竖直方向支反力、立柱水平方向支反力、中心柱竖直方向支反力和中心柱水平方向支反力中的全部或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参数设置界面包括:结构参数设置界面、工艺参数设置界面和所述计算结果参数界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真计算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设计方案,对浓密机进行仿真计算,获得第一仿真结果;文件录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仿真计算的各过程录制为宏文件;参数设置模块,用于基于多个参数设置界面,接收被修改后的第一仿真参数;参数更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仿真参数,更改所述宏文件中相应的仿真参数;以及文件运行模块,用于运行所述宏文件,获得第二仿真结果,并将所述第二仿真结果显示在计算结果参数界面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中运行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方法,避免了大量重复性工作,可快速实现浓密机钢结构的比较和优化,极大地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并且该方法可适用于使用不同结构仿真软件的操作者,具有使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并且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移植到不同型号或者结构的浓密机设计中。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用于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用于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一种结构参数设置界面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一种工艺参数设置界面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一种计算结果参数界面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一种校核结果界面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用于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装置的框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变得模糊。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符号“/”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预设的设计方案,对浓密机进行仿真计算,获得第一仿真结果;将所述仿真计算的各过程录制为宏文件;基于多个参数设置界面,接收被修改后的第一仿真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仿真参数,更改所述宏文件中相应的仿真参数;以及运行所述宏文件,获得第二仿真结果,并将所述第二仿真结果显示在计算结果参数界面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浓密机钢结构优化选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预设的设计方案,对浓密机进行仿真计算,获得第一仿真结果;将所述仿真计算的各过程录制为宏文件;基于多个参数设置界面,接收被修改后的第一仿真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仿真参数,更改所述宏文件中相应的仿真参数;以及运行所述宏文件,获得第二仿真结果,并将所述第二仿真结果显示在计算结果参数界面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所述多个参数设置界面,接收被修改后的第二仿真参数;根据所述第二仿真参数,更改所述宏文件中相应的仿真参数;再次运行所述宏文件,获得第三仿真结果,并将所述第三仿真结果显示在所述计算结果参数界面中;以及对所述第一仿真结果、所述第二仿真结果及所述第三仿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获得所述浓密机的最优钢结构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仿真计算的各过程录制为宏文件包括:录制修改参数、更新模型、更新网格、更新设置、更新计算、更新结果的全部或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参数包括:结构参数;所述结构参数包括:梁柱结构参数、圆管尺寸参数及槽体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结构参数包括:内圆立柱、外圆立柱、环向梁、径向梁、第一外圆加强筋、第二外圆加强筋、第三外圆加强筋、第四外圈加强筋及第五外圈加强筋中的全部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培罗慧君孙铭阳姚心董择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