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61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目标钢筋和第二目标钢筋的连接,包括第一筒体、连杆和第二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球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球铰接;第一筒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二筒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二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能够实现两根目标钢筋之间的机械连接,与现有的灌浆套筒相比,体积小、容错大、连接可靠,批量生产后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预制剪力墙、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板等,可推动装配式建筑向前迈出一大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属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相邻预制构件的钢筋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制约预制率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当前比较被认可的一种连接件是灌浆套筒,它的专利技术与运用,促使装配式建筑技术从第五代向六代升级。但是灌浆套也存在一些不足:1、容错幅度小,一般只有5mm,即两个预制构件对应的钢筋,累计误差大于5mm就无法安装了。而这里的累计误差包括工厂的制造误差、现场的装配误差及吊装误差。这使得相关预制构件的吊装难度非常大,成本高、效率低。2、因必须满足一定的锚固长度,灌浆套的尺寸相对较大,且依赖于高强度灌浆料,材料成本较高,另外还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因为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预制剪力墙和预制柱,而且设计时为了减少这方面的成本,受力纵筋的间距一般扩大了3倍(受力纵筋单边间距高达600mm),致使构件纵筋的受力状况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以实现两根钢筋之间的万向连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目标钢筋和第二目标钢筋的连接,包括第一筒体、连杆和第二筒体,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球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铰接;第一筒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二筒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二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筒体具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且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横截面积沿轴向由外至内逐渐减小,如此,可形成喇叭形开口,如锥形开口,所述第二腔体的横截面积沿轴向朝远离第一腔体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第二腔体的内壁为锥面或球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球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筒体的第一腔体伸入该第一筒体的第三腔体内,连杆的该端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靠近第一腔体的侧面为球面或锥面,使得连杆可偏离第一筒体的中心轴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筒体的第一腔体伸入该第二筒体的第三腔体内,连杆的该端设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靠近第一腔体的侧面为球面或锥面,使得连杆可偏离第二筒体的中心轴线。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螺纹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带有外螺纹的连接丝母,所述第四腔体的内壁设有供安装连接丝母的内螺纹。所述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的最大外径均小于相应筒体的第四腔体的内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相应目标钢筋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能够实现两根目标钢筋之间的机械连接,与现有的灌浆套筒相比,体积小、容错大、连接可靠,批量生产后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预制剪力墙、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板等,可推动装配式建筑向前迈出一大步。相比申请人此前申请的钢筋连接组件专利,本专利技术的筒体结构更紧凑,且可兼顾较大的容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容错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丝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球面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目标钢筋5和第二目标钢筋9的连接,包括第一筒体2、连杆4和第二筒体6,所述连杆4的一端与第一筒体2球铰接,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6球铰接;第一筒体2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目标钢筋5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第二筒体6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二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二连接件8。如此,第一目标钢筋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连接组件连接,第二目标钢筋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连接组件连接,从而实现2根目标钢筋的连接,由于连杆与相应筒体球铰接,第一目标钢筋与第二目标钢筋之间即使存在一定偏差(中心轴线不重合),两根目标钢筋也可顺畅且正常地与连接组件连接,即在容错状态下也可完成目标钢筋的连接,更好地适应实际施工场景。筒体具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且连通的第一腔体A、第二腔体B、第三腔体C和第四腔体D,所述第一腔体A的横截面积沿轴向由外至内逐渐减小,形成锥面,所述第二腔体B的横截面积沿轴向朝远离第一腔体A的方向逐渐增大,形成锥面。优选地,各腔体各处横截面为圆形。另外,该种类型的筒体可通过普通数控机床直接加工获得,制作方便,成本较低。所述连杆4的一端穿过第一筒体的第一腔体伸入该第一筒体的第三腔体内,连杆4的该端设有第三连接件3,所述第三连接件3靠近第一腔体的侧面为球面,使得连杆4可偏离第一筒体的中心轴线;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筒体的第一腔体伸入该第二筒体的第三腔体内,连杆4的该端设有第四连接件7,所述第四连接件7靠近第一腔体的侧面为球面,使得连杆4可偏离第二筒体的中心轴线。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为如图5所示的球面螺母。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在相应第三筒体内可沿轴向运动,如此,两根目标钢筋之间存在轴向偏差时,本万向钢筋连接组件总长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适应偏差,实现两根目标钢筋的顺畅连接。所述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件3、第四连接件7螺纹连接。连杆4与第一腔体的内端间隙配合。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8均为带有外螺纹的连接丝母,所述第四腔体D的内壁设有供安装连接丝母的内螺纹。连接丝母的使用,既可方便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的顺利装入,又可便利地实现目标钢筋与筒体的螺纹连接,使得整个连接过程直接依靠手工即可完成,无需借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难度。所述第三连接件3、第四连接件7的最大外径均小于相应筒体的第四腔体D的最大内径,方便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的顺利装入。第三连接件3、第四连接件7与相应第三腔体间隙配合,使得相应连接件具有沿轴向的自由度。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8与相应目标钢筋螺纹连接。在传统的现浇施工中,钢筋的机械连接方式应用非常普遍,但是装配式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原有的机械连接套筒无法使用(两根钢筋轴心偏差超过0.1mm,螺纹就拧不进)。本实施方式通过两对球面-锥面连接(简称球锥连接)方式和螺纹连接方式,实现两根钢筋之间的万向连接,两根钢筋之间的径向及轴向允许偏差可达10~30mm或更多(当然,一般地,预制构件钢筋的制造偏差最好控制在5mm之内)。由于是机械连接,不依赖于特制的高强灌浆料,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操作方便,适用范围更广,可大幅提升建筑的预制率、同时降低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成本。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相对申请人此前申请的关于钢筋连接组件的专利,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使用时,先将连杆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然后在连杆两端分别上安装第三连接件3、第四连接件7(螺纹连接),然后在各筒体上安装连接丝母(螺纹连接),最后将连接丝母与相应目标预制构件钢筋连接(螺纹连接)。由于筒体可相对第三连接件或第四连接件自由旋转,转动筒体,即可实现连接丝母与目标预制构件钢筋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目标钢筋(5)和第二目标钢筋(9)的连接,包括第一筒体(2)、连杆(4)和第二筒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一端与第一筒体(2)铰接,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6)球铰接;第一筒体(2)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目标钢筋(5)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第二筒体(6)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二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二连接件(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目标钢筋(5)和第二目标钢筋(9)的连接,包括第一筒体(2)、连杆(4)和第二筒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一端与第一筒体(2)铰接,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6)球铰接;第一筒体(2)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目标钢筋(5)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第二筒体(6)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二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二连接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一端与第一筒体(2)球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具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且连通的第一腔体(A)、第二腔体(B)、第三腔体(C)和第四腔体(D),所述第一腔体(A)的横截面积沿轴向由外至内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腔体(B)的横截面积沿轴向朝远离第一腔体(A)的方向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一端穿过第一筒体的第一腔体伸入该第一筒体的第三腔体内,连杆(4)的该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聂良润董菁锆易海丁健刘光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远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