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182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解决了目前线路印刷板具有绝缘不良的隐患的技术问题,包括印刷基材,印刷基材的一侧面印刷有正面线路,印刷基材的另一侧面印刷有背面线路;印刷基材上开设有用于将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内设有导电介质,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通过导电介质电性连通形成完整的电路。根据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完整的电路由正面线路和反向线路连通构成,且正面线路和反面线路分别印刷设置在基材的两侧,再通过连通孔将正面线路和反面线路连通,完成电路的功能,从而达到增强绝缘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
技术介绍
印制电路板,又称PCB线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它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其按照线路板层数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等。结合图1可知,现有绝大多数产品的线路印刷采用的均是单面多层的工艺:1、印刷导电银;2、印刷绝缘油;3、印刷绝缘油;4、印刷跳线。结合图1可知,pet基材00正面的导线01、导线02和导线03为同时印刷的导电电路。导线01需要连接到导线02,但需要避开导线03,不能与导线03连接导通。采用如下工艺:1、同一网版印刷导线01、导线02、导线03;2、在导线03位置印刷第一层绝缘油墨05;3、在导线03位置印刷第二层绝缘油墨06;4、印刷导电跳线04。上述的线路印刷板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印刷导电跳线04通过第一连接点07和第二连接点08将导线01、导线02电性连通,由于采用印刷导电跳线04的连接方式,当两个绝缘层的绝缘效果不佳时,其绝缘效果不好,从而让线路印刷板具有绝缘不良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线路印刷板具有绝缘不良的隐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通过设置完整的电路由正面线路和反向线路连通构成,且正面线路和反面线路分别印刷设置在基材的两侧,再通过连通孔将正面线路和反面线路连通,完成电路的功能,从而达到增强绝缘效果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包括印刷基材,所述印刷基材的一侧面印刷有正面线路,所述印刷基材的另一侧面印刷有背面线路;所述印刷基材上开设有用于将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有导电介质,所述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通过导电介质电性连通形成完整的电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完整的电路由正面线路和反向线路连通构成,且正面线路和反面线路分别印刷设置在基材的两侧,再通过连通孔将正面线路和反面线路连通,完成电路的功能,从而达到增强绝缘效果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面线路包括第一正面导线和第二正面导线,所述背面线路包括背面连通导线;所述连通孔包括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将第一正面导线与背面连通导线的一端电性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将第二正面导线与背面连通导线的另一端电性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正面线路包括第一正面导线和第二正面导线,第一正面导线和第二正面导线通过背面的连通导线电性连通,从而让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的布局更加分散,使得线路布局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够让电路元器件布局的空间变大,让电路元器件的布控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引流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引流阶为多级,从而使得在印刷导电介质时,导电介质能够在多级的引流阶上依次向连通孔的底端流,增加导电介质的盛积面积,使得连通孔内冲入的导电介质更多,让连通孔的两端电性接通更加有效,进一步提高电路板生产的良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阶设有多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引流阶为多级,从而使得在印刷导电介质时,导电介质能够在多级的引流阶上依次向连通孔的底端流,增加导电介质的盛积面积,使得连通孔内冲入的导电介质更多,让连通孔的两端电性接通更加有效,进一步提高电路板生产的良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介质在所述连通孔的两端形成有良性导电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备的吸风效果,将导电介质向连接孔两端吸附,使得连通孔的两端形成有良性导电瘤,从而让连通孔两端的电性连接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刷基材的厚度为0.125mm,所述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的厚度均为7um。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介质为金属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均为导电银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刷基材采用PET材料制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得知,印刷基材采用PET材料制成,印刷基材的厚度为0.125mm。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均为导电性良好的金属银层且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的厚度均为7um。同时,导电介质设置为金属银。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完整的电路由正面线路和反向线路连通构成,且正面线路和反面线路分别印刷设置在基材的两侧,再通过连通孔将正面线路和反面线路连通,完成电路的功能,从而达到增强绝缘效果的目的;(2)通过设置正面线路包括第一正面导线和第二正面导线,第一正面导线和第二正面导线通过背面的连通导线电性连通,从而让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的布局更加分散,使得线路布局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够让电路元器件布局的空间变大,让电路元器件的布控更加方便;(3)通过设置正面线路包括第一正面导线和第二正面导线,第一正面导线和第二正面导线通过背面的连通导线电性连通,使得电路板的耐弯折性能好,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参照图;图2为正面线路示意图;图3为背面线路示意图;图4为正背面线路电性连通效果图;图5为正背面线路电性连通截面结构图。附图标记:1、印刷基材;2、正面线路;21、第一正面导线;22、第二正面导线;3、背面线路;31、背面连通导线;4、连通孔;41、第一通孔;411、引流阶;42、第二通孔;5、导电介质;51、良性导电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可知,包括印刷基材1,印刷基材1的一侧面印刷有正面线路2,印刷基材1的另一侧面印刷有背面线路3,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内需要连通的位置均连通时,从而可以形成完整的电路。由于正面电路2和背面电路3分别设置在印刷基材1的两侧,使得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之间的绝缘效果更佳,降低印刷电路板的短路可能性。其中,印刷基材1采用PET材料制成,且印刷基材1的厚度为125um。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均为导电银层,且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的厚度均为7um。为了将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良好的电性连通,在印刷基材1上开设有用于将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连通的连通孔4,在连通孔4内设有导电介质5,从而,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通过导电介质5电性连通形成完整的电路。具体的,正面线路2包括第一正面导线21和第二正面导线22;背面线路3包括背面连通导线31。连通孔4包括第一通孔41以及第二通孔42,第一通孔41用于将第一正面导线21与背面连通导线31的一端电性连通,第二通孔42用于将第二正面导线22与背面连通导线31的另一端电性连通。由于导电介质5在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内容易出现未连通的情况如图5可知,在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的孔壁上设有两级或多级的引流阶411,将导电介质5一步一步引流至孔底,使得连通效果更好。同时,通过吸风作用,将导电介质5在连通孔4的两端形成有良性导电瘤51,增加导电效果。其中,导电介质5设置为金属银。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包括印刷基材(1),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基材(1)的一侧面印刷有正面线路(2),所述印刷基材(1)的另一侧面印刷有背面线路(3);所述印刷基材(1)上开设有用于将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连通的连通孔(4),所述连通孔(4)内设有导电介质(5),所述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通过导电介质(5)电性连通形成完整的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包括印刷基材(1),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基材(1)的一侧面印刷有正面线路(2),所述印刷基材(1)的另一侧面印刷有背面线路(3);所述印刷基材(1)上开设有用于将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连通的连通孔(4),所述连通孔(4)内设有导电介质(5),所述正面线路(2)和背面线路(3)通过导电介质(5)电性连通形成完整的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线路(2)包括第一正面导线(21)和第二正面导线(22),所述背面线路(3)包括背面连通导线(31);所述连通孔(4)包括第一通孔(41)以及第二通孔(42),所述第一通孔(41)用于将第一正面导线(21)与背面连通导线(31)的一端电性连通,所述第二通孔(42)用于将第二正面导线(22)与背面连通导线(31)的另一端电性连通。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欧力雅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