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液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4032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3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包括:输入部、处理罐、加热器、棉絮装置、连接管、静电装置、吸收装置、混合池和输出部;所述输入部设置于所述处理罐的侧壁上,令所述处理罐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处理罐的内部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的数量至少为2,各所述加热器之间保留间距;所述处理罐的上端、所述棉絮装置、所述静电装置、所述吸收装置之间由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处理罐的下端与所述混合池之间由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输出部设置于所述混合池远离所述处理罐的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液处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液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醇、异丁醇、丁醇、重醇等醇类的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废料,废料通常包括气体废料、液体废料和固体废料三种,如果不对废料加以处理而直接排到自然界,废料中所含有的大量有机物会造成土壤、水的过有机化,同时废料中含有的大量带电粒子、有害物质也会严重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系统,以安全处理废液,保证环境安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包括:输入部、处理罐、加热器、棉絮装置、连接管、静电装置、吸收装置、混合池和输出部;所述输入部设置于所述处理罐的侧壁上,令所述处理罐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处理罐的内部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的数量至少为2,各所述加热器之间保留间距;所述处理罐的上端、所述棉絮装置、所述静电装置、所述吸收装置之间由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处理罐的下端与所述混合池之间由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输出部设置于所述混合池远离所述处理罐的一端。可选地,还包括:振荡器;所述振荡器设置于所述混合池内部。可选地,所述棉絮装置靠近所述处理罐设置,所述静电装置靠近所述吸收装置设置;所述棉絮装置与所述静电装置由所述连接管相连通。可选地,所述输入部设置于所述处理罐的底部。可选地,所述输入部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输出部的内径尺寸。由以上技术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系统,以安全处理废液,保证环境安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包括:输入部、处理罐、加热器、棉絮装置、连接管、静电装置、吸收装置、混合池和输出部;所述输入部设置于所述处理罐的侧壁上,令所述处理罐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处理罐的内部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的数量至少为2,各所述加热器之间保留间距;所述处理罐的上端、所述棉絮装置、所述静电装置、所述吸收装置之间由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处理罐的下端与所述混合池之间由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输出部设置于所述混合池远离所述处理罐的一端。使用时,废料从输入部进入处理罐,并在处理罐内静置分层,通过重力即可首先分隔不同的物质。开启加热器对废料进行加热,令部分废料可以以蒸汽的形式排出,例如水,蒸汽废料经过棉絮装置和静电装置的处理之后进入吸收装置,吸收装置中放置吸收材料,例如可以中和酸类蒸汽的材料,进而保证最后排出的蒸汽废料为无毒无害的气体。仍为液体的废料进入混合池,与混合池内的混合材料进行中和,例如可以中和酸类液体的材料,进而保证最后排出的液体废料为无毒无害的液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废液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其中,1-输入部,2-处理罐,3-加热器,4-棉絮装置,5-连接管,6-静电装置,7-吸收装置,8-混合池,9-振荡器,10-输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液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包括:输入部1、处理罐2、加热器3、棉絮装置4、连接管5、静电装置6、吸收装置7、混合池8和输出部10;所述输入部1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侧壁上,令所述处理罐2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加热器3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内部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3的数量至少为2,各所述加热器3之间保留间距;所述处理罐2的上端、所述棉絮装置4、所述静电装置6、所述吸收装置7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处理罐2的下端与所述混合池8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输出部10设置于所述混合池8远离所述处理罐2的一端。使用时,废料从输入部1进入处理罐2,并在处理罐2内静置分层,通过重力即可首先分隔不同的物质。开启加热器3对废料进行加热,令部分废料可以以蒸汽的形式排出,例如水,蒸汽废料经过棉絮装置4和静电装置6的处理之后进入吸收装置7,吸收装置7中放置吸收材料,例如可以中和酸类蒸汽的材料,进而保证最后排出的蒸汽废料为无毒无害的气体。其中,棉絮装置4能够对蒸汽中所带有的较大尺寸的微粒进行吸收,静电装置6能够中和蒸汽中的带电粒子。仍为液体的废料进入混合池8,与混合池8内的混合材料进行中和,例如可以中和酸类液体的材料,进而保证最后排出的液体废料为无毒无害的液体。可选地,还包括:振荡器9;所述振荡器9设置于所述混合池8内部。为了保证液体废料在混合池8内的混合质量,保证处理效果,在混合池8内部增设振荡器9,开启振荡器9,辅助液体废料与混合材料进行充分地中和。可选地,所述棉絮装置4靠近所述处理罐2设置,所述静电装置6靠近所述吸收装置7设置;所述棉絮装置4与所述静电装置6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为了防止静电装置6首先对蒸汽废料中的微粒进行电性中和,导致部分原本不带电的微粒带电,仍然无法根本处理带电性的问题。需要注意棉絮装置4与静电装置6的设置顺序,必须首先将蒸汽废料经过棉絮装置4处理,得到悬浮微粒较少的蒸汽废料,再经过静电装置6进行电性中和,从而有效降低处理后的蒸汽废料的带电性。可选地,所述输入部1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底部。为了防止新输入的液体废料扰乱处理罐2内已经静置一段时间的液体废料,防止降低处理效率,因此,将输入部1设置于处理罐2的底部,减少液体废料对原存在于处理罐2中的液体废料的影响。可选地,所述输入部1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输出部10的内径尺寸。采用“大进小出”的原则,控制输出量小于输入量,进而令废料在处理罐2及各处理装置中充分处理,提高处理质量,当处理罐2中的废料含量超过预设限度时,则停止输入,防止处理超负荷。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包括:输入部1、处理罐2、加热器3、棉絮装置4、连接管5、静电装置6、吸收装置7、混合池8和输出部10;所述输入部1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侧壁上,令所述处理罐2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加热器3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内部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3的数量至少为2,各所述加热器3之间保留间距;所述处理罐2的上端、所述棉絮装置4、所述静电装置6、所述吸收装置7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处理罐2的下端与所述混合池8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输出部10设置于所述混合池8远离所述处理罐2的一端。使用时,废料从输入部1进入处理罐2,并在处理罐2内静置分层,通过重力即可首先分隔不同的物质。开启加热器3对废料进行加热,令部分废料可以以蒸汽的形式排出,例如水,蒸汽废料经过棉絮装置4和静电装置6的处理之后进入吸收装置7,吸收装置7中放置吸收材料,例如可以中和酸类蒸汽的材料,进而保证最后排出的蒸汽废料为无毒无害的气体。其中,棉絮装置4能够对蒸汽中所带有的较大尺寸的微粒进行吸收,静电装置6能够中和蒸汽中的带电粒子。仍为液体的废料进入混合池8,与混合池8内的混合材料进行中和,例如可以中和酸类液体的材料,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部(1)、处理罐(2)、加热器(3)、棉絮装置(4)、连接管(5)、静电装置(6)、吸收装置(7)、混合池(8)和输出部(10);所述输入部(1)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侧壁上,令所述处理罐(2)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加热器(3)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内部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3)的数量至少为2,各所述加热器(3)之间保留间距;所述处理罐(2)的上端、所述棉絮装置(4)、所述静电装置(6)、所述吸收装置(7)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处理罐(2)的下端与所述混合池(8)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输出部(10)设置于所述混合池(8)远离所述处理罐(2)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部(1)、处理罐(2)、加热器(3)、棉絮装置(4)、连接管(5)、静电装置(6)、吸收装置(7)、混合池(8)和输出部(10);所述输入部(1)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侧壁上,令所述处理罐(2)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加热器(3)设置于所述处理罐(2)的内部侧壁上,且所述加热器(3)的数量至少为2,各所述加热器(3)之间保留间距;所述处理罐(2)的上端、所述棉絮装置(4)、所述静电装置(6)、所述吸收装置(7)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处理罐(2)的下端与所述混合池(8)之间由所述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输出部(10)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辉王亚栋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睿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