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0320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船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包括壳体组件、集水组件、过滤组件和反渗透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第一出水管、出水开关、储水箱、控制开关、指示灯、第二压力表、进水管、和水箱清理口;通过设置了抽水泵的作用下将海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集水箱,再通过上方的药箱进行药物均匀的喷洒,第一输水管在增压泵的作用下从第二输水管进入PP棉过滤管初次过滤,在通过第三输水管进入颗粒活性炭过滤管进行过滤,再通过第四输水管进入压缩活性炭过滤管再次过滤,再通过第五输水管和第六输水管分别进入盐箱和精密过滤器,最后淡化成可饮用的淡水,很好地解决在轮船上的饮水问题。

A preparation device of drinking water for sh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饮水舱即饮用水舱,在所有船舶均有,大多采用碳钢、铝、钢筋混凝土等构制而成,虽然大小类型各异,但基本要求一致,为船员提供干净、新鲜饮用水,因此需涂装经过卫生部门认证的饮水舱漆,保护舱室不受腐蚀、保持饮用水清洁,20世纪50年代以前,饮水舱部位几乎不涂油漆或直接涂抹水泥浆,水泥浆干固后性脆,受冲击易开裂剥落,舱壁易锈蚀并污染饮水,现在溶剂型环氧饮水舱漆仍然使用较多。原有的船舶饮用水制备存在每次出航必须携带大量的淡水,然而大量淡水储备会极大地影响船舶的灵活性和续航能力,同时对于远洋船,淡水储备量受到轮船大小的限制,储存太多,时间长了,容易滋生细菌,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在轮船上的饮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旨在解决原有的船舶饮用水制备存在每次出航必须携带大量的淡水,然而大量淡水储备会极大地影响船舶的灵活性和续航能力,同时对于远洋船,淡水储备量受到轮船大小的限制,储存太多,时间长了,容易滋生细菌,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在轮船上的饮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包括壳体组件、集水组件、过滤组件和反渗透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第一出水管、出水开关、储水箱、控制开关、指示灯、第二压力表、进水管、和水箱清理口,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左侧,所述出水开关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顶端,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左侧,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前表面左侧,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开关的左侧,所述第二压力表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开关的上方右侧,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右侧,所述水箱清理口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顶端左侧,所述控制开关、指示灯、第二压力表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集水组件包括抽水泵、集水箱、喷药管、第一固定板、第一增压泵、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所述抽水泵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右侧,所述集水箱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抽水泵的左侧,所述喷药管与所述集水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集水箱的顶端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集水箱的左侧,所述第一增压泵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端,所述第一输水管与所述集水箱和所述第一增压泵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水箱和所述第一增压泵之间,所述第二输水管与所述第一增压泵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左侧,所述抽水泵和第一增压泵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PP棉过滤管、第三输水管、颗粒活性炭过滤管、第四输水管、压缩活性炭过滤管、第五输水管、盐箱、第六输水管和精密过滤器,所述PP棉过滤管与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二输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左侧,所述第三输水管与所述PP棉过滤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PP棉过滤管的左侧壁上方,所述颗粒活性炭过滤管与所述第三输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输水管的左侧,所述第四输水管与所述第三输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输水管的左侧壁下方,所述压缩活性炭过滤管与所述第四输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四输水管的左侧,所述第五输水管与所述压缩活性炭过滤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压缩活性炭过滤管的左侧上方,所述盐箱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压缩活性炭过滤管的左侧,所述第六输水管与所述第五输水管和所述盐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五输水管和所述盐箱之间,所述精密过滤器与所述第五输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五输水管的左端,所述反渗透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七输水管、第二增压泵、反渗透机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精密过滤器的左侧,所述第七输水管与所述精密过滤器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精密过滤器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增压泵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端,所述反渗透机与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七输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侧,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反渗透机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储水箱的内侧壁右侧,所述第二增压泵和反渗透机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计量器,所述计量器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前表面左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指示灯的上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且位于外壳前表面右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门把手,所述门把手与所述检修门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检修门的前表面右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集水组件还包括药箱,所述药箱与所述集水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集水箱的上表面右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通过设置了抽水泵的作用下将海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集水箱,再通过上方的药箱进行药物均匀的喷洒,第一输水管在第一增压泵的作用下从第二输水管进入PP棉过滤管初次过滤,在通过第三输水管进入颗粒活性炭过滤管进行过滤,再通过第四输水管进入压缩活性炭过滤管再次过滤,再通过第五输水管和第六输水管分别进入盐箱和精密过滤器,最后淡化成可饮用的淡水,解决了每次出航无需携带大量的淡水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船舶的灵活性和续航能力,通过海水的过滤淡化达到了能够生产随时使用,不会造成水源储存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并很好地解决在轮船上的饮水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组件、11-外壳、12-第一出水管、121-出水开关、13-计量器、14-储水箱、15-控制开关、151-指示灯、16-第一压力表、161-第二压力表17-进水管、18-检修门、181-门把手、19-水箱清理口、2-集水组件、21-抽水泵、22-集水箱、23-药箱、24-喷药管、25-第一固定板、26-第一增压泵、27-第一输水管、28-第二输水管、3-过滤组件、31-PP棉过滤管、32-第三输水管、33-颗粒活性炭过滤管、34-第四输水管、35-压缩活性炭过滤管、36-第五输水管、37-盐箱、38-第六输水管、39-精密过滤器、4-反渗透组件、41-第二固定板、42-第七输水管、43-第二增压泵、44-反渗透机、45-第二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集水组件2、过滤组件3和反渗透组件4,壳体组件1包括外壳11、第一出水管12、出水开关121、储水箱14、控制开关15、指示灯151、第二压力表161、进水管17、和水箱清理口19,第一出水管12与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壳11的外侧壁左侧,出水开关121与第一出水管12转动连接,且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集水组件(2)、过滤组件(3)和反渗透组件(4),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外壳(11)、第一出水管(12)、出水开关(121)、储水箱(14)、控制开关(15)、指示灯(151)、第二压力表(161)、进水管(17)、和水箱清理口(19);所述第一出水管(12)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外侧壁左侧,所述出水开关(121)与所述第一出水管(12)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12)的顶端,所述储水箱(14)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内部左侧,所述控制开关(15)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前表面左侧,所述指示灯(151)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开关(15)的左侧,所述第二压力表(161)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开关(15)的上方右侧,所述进水管(17)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外侧壁右侧,所述水箱清理口(19)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顶端左侧,所述控制开关(15)、指示灯(151)、第二压力表(161)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集水组件(2)包括抽水泵(21)、集水箱(22)、喷药管(24)、第一固定板(25)、第一增压泵(26)、第一输水管(27)和第二输水管(28),所述抽水泵(21)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内部右侧,所述集水箱(22)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抽水泵(21)的左侧,所述喷药管(24)与所述集水箱(2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集水箱(22)的顶端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固定板(25)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集水箱(22)的左侧,所述第一增压泵(26)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5)的顶端,所述第一输水管(27)与所述集水箱(22)和所述第一增压泵(26)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水箱(22)和所述第一增压泵(26)之间,所述第二输水管(28)与所述第一增压泵(2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增压泵(26)的左侧,所述抽水泵(21)和第一增压泵(26)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PP棉过滤管(31)、第三输水管(32)、颗粒活性炭过滤管(33)、第四输水管(34)、压缩活性炭过滤管(35)、第五输水管(36)、盐箱(37)、第六输水管(38)和精密过滤器(39),所述PP棉过滤管(31)与所述外壳(11)和所述第二输水管(28)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输水管(28)的左侧,所述第三输水管(32)与所述PP棉过滤管(3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PP棉过滤管(31)的左侧壁上方,所述颗粒活性炭过滤管(33)与所述第三输水管(3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输水管(32)的左侧,所述第四输水管(34)与所述第三输水管(3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输水管(32)的左侧壁下方,所述压缩活性炭过滤管(35)与所述第四输水管(3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四输水管(34)的左侧,所述第五输水管(36)与所述压缩活性炭过滤管(3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压缩活性炭过滤管(35)的左侧上方,所述盐箱(37)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压缩活性炭过滤管(35)的左侧,所述第六输水管(38)与所述第五输水管(36)和所述盐箱(37)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五输水管(36)和所述盐箱(37)之间,所述精密过滤器(39)与所述第五输水管(3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五输水管(36)的左端;所述反渗透组件(4)包括第二固定板(41)、第七输水管(42)、第二增压泵(43)、反渗透机(44)和第二出水管(45),所述第二固定板(41)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精密过滤器(39)的左侧,所述第七输水管(42)与所述精密过滤器(39)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精密过滤器(39)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1)之间,所述第二增压泵(4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1)的顶端,所述反渗透机(44)与所述外壳(11)和所述第七输水管(4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1)的左侧,所述第二出水管(45)与所述反渗透机(4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储水箱(14)的内侧壁右侧,所述第二增压泵(43)和反渗透机(44)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饮用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集水组件(2)、过滤组件(3)和反渗透组件(4),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外壳(11)、第一出水管(12)、出水开关(121)、储水箱(14)、控制开关(15)、指示灯(151)、第二压力表(161)、进水管(17)、和水箱清理口(19);所述第一出水管(12)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外侧壁左侧,所述出水开关(121)与所述第一出水管(12)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12)的顶端,所述储水箱(14)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内部左侧,所述控制开关(15)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前表面左侧,所述指示灯(151)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开关(15)的左侧,所述第二压力表(161)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开关(15)的上方右侧,所述进水管(17)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外侧壁右侧,所述水箱清理口(19)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顶端左侧,所述控制开关(15)、指示灯(151)、第二压力表(161)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集水组件(2)包括抽水泵(21)、集水箱(22)、喷药管(24)、第一固定板(25)、第一增压泵(26)、第一输水管(27)和第二输水管(28),所述抽水泵(21)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1)的内部右侧,所述集水箱(22)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抽水泵(21)的左侧,所述喷药管(24)与所述集水箱(2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集水箱(22)的顶端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固定板(25)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集水箱(22)的左侧,所述第一增压泵(26)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5)的顶端,所述第一输水管(27)与所述集水箱(22)和所述第一增压泵(26)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水箱(22)和所述第一增压泵(26)之间,所述第二输水管(28)与所述第一增压泵(2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增压泵(26)的左侧,所述抽水泵(21)和第一增压泵(26)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PP棉过滤管(31)、第三输水管(32)、颗粒活性炭过滤管(33)、第四输水管(34)、压缩活性炭过滤管(35)、第五输水管(36)、盐箱(37)、第六输水管(38)和精密过滤器(39),所述PP棉过滤管(31)与所述外壳(11)和所述第二输水管(28)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输水管(28)的左侧,所述第三输水管(32)与所述PP棉过滤管(3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PP棉过滤管(3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李泽张浚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