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28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运载工具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其包括升降箱体,设置于升降箱体中的承接板,升降箱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中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升降块,升降块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容纳槽,承接板滑动连接于容纳槽中,承接板滑动覆盖于电梯口的缝隙上,承接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容纳槽中转动连接有与齿条转动啮合的驱动齿轮,容纳槽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齿轮的驱动电机,安装槽中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升降块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推动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具有可以防止滑轮与升降箱体和电梯门之间的缝隙发生碰撞抵触,使运输工具在出入电梯时保持流畅,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
本技术涉及运载工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常规的电梯中升降箱体与电梯门的底层之间留有间隙,当拉车或轮椅等带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进入电梯时,往往会导致轮子与间隙之间发生冲撞抵触或者使轮子卡入间隙中,这样就会影响电梯的正常的运行,导致电梯卡壳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其具有可以防止滑轮与升降箱体和电梯门之间的缝隙发生碰撞抵触,使运输工具在出入电梯时保持流畅,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包括升降箱体,设置于升降箱体中的承接板,所述升降箱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朝向升降箱体的开口方向设置,所述承接板滑动连接于容纳槽中,所述承接板滑动覆盖于电梯口的缝隙上,所述承接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沿容纳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容纳槽中转动连接有与齿条转动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容纳槽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齿轮的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槽中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升降块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推动气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有车轮等运输工具需要进出电梯时,利用驱动气缸带动升降块沿竖直方向移动,当升降块上升到指定高度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承接板沿水平方向移动。承接板覆盖于升降箱体与电梯外部门之间的缝隙,避免运输工具中的车轮与缝隙发生碰撞、卡合,从而使运输工具在出入电梯时保持流畅,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呈楔形设置,所述承接板远离容纳槽一侧的面积小于其靠近容纳槽一侧的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板呈楔形设置可以使承接板与地面之间形成斜面,便于运输工具更流畅地进出电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一,所述导向杆一沿承接板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杆一配合滑动的导向槽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一与导向槽一的配合滑动,有利于使承接板在滑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承接板在滑动过程中发生晃动,有利于承接板在被挤压的过程中保持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一的侧壁上嵌设有若干钢珠,所述钢珠与容纳槽的侧壁贴合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珠的设置可以减小导向杆一与导向杆二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承接板的滑动更省力、更流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块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二,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杆二配合滑动的导向槽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二与导向槽二的配合滑动有利于使升降块在滑动过程中保持稳定,同时有利于防止承接板在被挤压的过程中带动升降块移动,从而保证承接板的牢固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远离容纳槽一端的侧壁设为圆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状的侧壁可以减小承接板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使运输工具可以更便捷、更快速地进入电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的设置可以在承接板被挤压的过程中对承接板起到缓冲、制成的作用,防止承接板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承接板、驱动齿轮、齿条的设置,可以起到避免运输工具中的车轮与缝隙发生碰撞、卡合,从而使运输工具在出入电梯时保持流畅,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的效果;2、通过弹性垫的设置,可以起到在承接板被挤压的过程中对承接板起到缓冲、制成的作用,防止承接板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损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梯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用于体现容承接板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升降块内部结构剖面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处放大图的示意图。图中,1、升降箱体;2、安装槽;3、升降块;4、导向杆二;5、导向槽二;6、推动气缸;7、容纳槽;8、承接板;9、齿条;10、驱动齿轮;11、驱动电机;12、导向杆一;13、导向槽一;14、钢珠;15、弹性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参照图1和图2,包括升降箱体1,升降箱体1呈长方体设置,升降箱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呈长方体设置且位于升降箱体1底面靠近升降箱体1的开口一侧,安装槽2中滑动连接有升降块3,升降块3呈长方体设置,升降块3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二4,导向杆二4呈圆柱形设置且沿升降块3的长度方向设置,安装槽2的左右两侧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导向杆二4配合滑动的导向槽二5。安装槽2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气缸6,推动气缸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升降块3的底面。参照图5,升降块3中开设有容纳槽7,容纳槽7呈长方体设置,容纳槽7的开口朝向升降箱体1的开口方向设置,容纳槽7中滑动连接有承接板8,承接板8呈楔形设置,承接板8远离容纳槽7一侧的面积小于其靠近容纳槽7一侧的面积。承接板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9,齿条9沿承接板8的长度方向设置,升降块3中转动连接有与齿条9转动啮合的驱动齿轮10,升降块3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齿轮10的驱动电机11。当带有车轮等运输工具需要进出电梯时,利用驱动气缸带动升降块3沿竖直方向移动,当升降块3上升到指定高度时,启动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带动驱动齿轮10转动,驱动齿轮10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齿条9移动,从而带动承接板8沿水平方向移动。承接板8覆盖于升降箱体1与电梯外部门之间的缝隙,避免运输工具中的车轮与缝隙发生碰撞、卡合,从而使运输工具在出入电梯时保持流畅,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的效果。其中,承接板8远离容纳槽7一端的侧壁设为圆弧状。圆弧状的侧壁可以减小承接板8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使运输工具可以更便捷、更快速地进入电梯。参照图3和图4,承接板8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一12,导向杆一12位于齿条9的上方且沿承接板8的长度方向设置,容纳槽7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杆一12配合滑动的导向槽一13。导向杆一12与导向槽一13的配合滑动,有利于使承接板8在滑动的过程中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包括升降箱体(1),设置于升降箱体(1)中的承接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箱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中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升降块(3),所述升降块(3)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容纳槽(7),所述容纳槽(7)的开口朝向升降箱体(1)的开口方向设置,所述承接板(8)滑动连接于容纳槽(7)中,所述承接板(8)滑动覆盖于电梯口的缝隙上,所述承接板(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9),所述齿条(9)沿容纳槽(7)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容纳槽(7)中转动连接有与齿条(9)转动啮合的驱动齿轮(10),所述容纳槽(7)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齿轮(10)的驱动电机(11),所述安装槽(2)中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升降块(3)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推动气缸(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包括升降箱体(1),设置于升降箱体(1)中的承接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箱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中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升降块(3),所述升降块(3)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容纳槽(7),所述容纳槽(7)的开口朝向升降箱体(1)的开口方向设置,所述承接板(8)滑动连接于容纳槽(7)中,所述承接板(8)滑动覆盖于电梯口的缝隙上,所述承接板(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齿条(9),所述齿条(9)沿容纳槽(7)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容纳槽(7)中转动连接有与齿条(9)转动啮合的驱动齿轮(10),所述容纳槽(7)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齿轮(10)的驱动电机(11),所述安装槽(2)中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升降块(3)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推动气缸(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承接板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8)呈楔形设置,所述承接板(8)远离容纳槽(7)一侧的面积小于其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东昊甄靖宇王志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瑛达源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