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污装置、垃圾箱及垃圾中转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0210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污装置、垃圾箱及垃圾中转站。自动排污装置,用于垃圾箱入料时的内部污水自动排放控制,包括:污水排放阀,用于连接在垃圾箱底部的排污口上并通过开闭以排出垃圾箱内的污水,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向外伸出,通过控制端沿轴向的往返移动以实现污水排放阀的开闭控制;开闭控制机构,用于通过与垃圾箱发生相对位移以推动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沿轴向往返移动从而控制污水排放阀的开闭。采用纯机械方式实现污水排放阀的开闭控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操作,适用于各种类别以及各种形式的垃圾箱在入料时的废水自动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排污装置、垃圾箱及垃圾中转站
本技术涉及垃圾箱入料污水排放
,特别地,涉及一种自动排污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自动排污装置的垃圾箱。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自动排污装置的垃圾中转站。
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转运站使用的垃圾转运容器为垃圾箱,由于生活垃圾的混杂特性,垃圾箱在装填垃圾时都会产生大量污水。对于垃圾污水处理,行业内目前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污水不排放,封闭在垃圾箱内,污水随垃圾箱转运到填埋场后再排放,这种方法降低了垃圾的转运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在转运过程中污水滴漏的隐患;二是在垃圾箱上设置手动排污阀,将产生的污水排放到垃圾站内污水收集系统。垃圾箱就位后操作员到垃圾箱排污口处操作,操作人员手操作球阀或端盖开启排污口,污水直接排入污水沟。当垃圾箱装填完毕后操作员再进行关闭球阀的操作,垃圾箱再进入转运状态。这种方法提高了垃圾的转运效率,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同时需操作人员接近操作,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上述两种方案均没有较好的解决垃圾箱的污水排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排污装置、垃圾箱及垃圾中转站,以解决现有垃圾箱入料时的污水处理,操作人员接近正在工作的设备操作易造成安全隐患;人工操作存在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关闭不完全而造成转运途中设备的污水滴漏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排污装置,用于垃圾箱入料时的内部污水自动排放控制,包括:污水排放阀,用于连接在垃圾箱底部的排污口上并通过开闭以排出垃圾箱内的污水,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向外伸出,通过控制端沿轴向的往返移动以实现污水排放阀的开闭控制;开闭控制机构,用于通过与垃圾箱发生相对位移以推动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沿轴向往返移动从而控制污水排放阀的开闭。进一步地,开闭控制机构包括固接在垃圾箱周边结构上的固定支座以及设于固定支座上的撞块,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上设有用于与撞块匹配设置并通过与撞块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力迫使控制端沿轴向运动的驱动块,通过垃圾箱周边结构与垃圾箱之间的相对移动以使得撞块与驱动块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力推动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沿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控制端对污水排放阀的开闭控制。进一步地,撞块转动连接在固定支座上;通过对撞块的转动调节,以使撞块在垃圾箱装载过程中通过转动进行避让,以及在垃圾箱装载后转动至与驱动块相对应的区域。进一步地,撞块转动连接在固定支座上,撞块与固定支座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撞块转动范围的限位构造以及用于迫使撞块悬停于与驱动块相对应的区域并弹性缓冲撞块与驱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弹性复位缓冲件。进一步地,弹性复位缓冲件包括一根拉结弹簧,拉结弹簧沿撞块的转动轴的径向布设;或者弹性复位缓冲件包括多根拉结弹簧,拉结弹簧沿撞块的转动轴的径向布设,多根拉结弹簧从不同的方向拉结撞块,以迫使撞块悬停于与驱动块相对应的区域并弹性缓冲撞块与驱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地,污水排放阀为常闭阀门。进一步地,污水排放阀包括阀体、阀芯、复位弹簧以及阀杆,阀芯处于阀体的阀腔内,阀杆的一端与阀芯连接,阀杆的另一端向阀体外伸出构成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阀杆通过复位弹簧连接装配在阀体上,以实现阀杆带动阀芯复位常闭。进一步地,阀体包括用于与垃圾箱底部排污口密封连接的进水接头以及用于与排污管密封连接或悬置直接向固定区域排放的出水接头;阀杆与阀芯同轴布设且沿阀体的轴向布设,阀杆通过沿阀体的轴向往返运动以带动阀芯在阀腔内沿轴向往返滑动从而实现进水接头与出水接头之间的通断控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垃圾箱,其包括上述自动排污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垃圾中转站,其包括上述自动排污装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自动排污装置,垃圾箱和开闭控制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移方向与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轴向保持一致,通过控制垃圾箱与开闭控制机构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以使得开闭控制机构与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力,促使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沿轴向运动。控制端沿轴向向外运动,控制污水排放阀开启,从而实现排污,控制端沿轴向向内运动,污水排放阀关闭;或者控制端沿轴向向内运动,控制污水排放阀开启,从而实现排污,控制端沿轴向向外运动,污水排放阀关闭。垃圾箱和开闭控制机构之间的相对移动范围,即为污水排放阀的开闭控制开关,采用纯机械方式实现污水排放阀的开闭控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操作,适用于各种类别以及各种形式的垃圾箱在入料时的废水自动排放。开闭控制机构可以装在垃圾箱周边结构上,垃圾箱周边结构可以为:用于承载垃圾箱的承载支架,用于承载垃圾箱的承载平台,车载式垃圾箱的车架,或者垃圾中转站的转运层地面。垃圾箱与垃圾箱周边结构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可以采用控制垃圾箱沿竖向下落稳定支撑实现,同时也便于垃圾入料、垃圾压缩等操作;或者垃圾箱与垃圾箱周边结构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可以采用控制垃圾箱周边结构沿竖向升降或者沿水平向滑移等方式运动。开闭控制机构也可以装配于升降平台或者升降气缸上,通过对开闭控制机构的升降控制以迫使污水排放阀的控制端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污水排放阀的自动开闭。垃圾箱可以装载于升降平台、升降气缸、千斤顶或者举升机构上,以实现垃圾箱的升降运动,从而实现污水排放阀的自动开闭。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排污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污水排放阀;101、驱动块;102、阀体;1021、进水接头;1022、出水接头;103、阀芯;104、复位弹簧;105、阀杆;2、开闭控制机构;201、固定支座;202、撞块;203、限位构造;204、弹性复位缓冲件;3、垃圾箱;301、排污口;4、垃圾箱周边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排污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排污装置,用于垃圾箱3入料时的内部污水自动排放控制,包括:污水排放阀1,用于连接在垃圾箱3底部的排污口301上并通过开闭以排出垃圾箱3内的污水,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向外伸出,通过控制端沿轴向的往返移动以实现污水排放阀1的开闭控制;开闭控制机构2,用于通过与垃圾箱3发生相对位移以推动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沿轴向往返移动从而控制污水排放阀1的开闭。本技术自动排污装置,垃圾箱3和开闭控制机构2之间的相对位移方向与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轴向保持一致,通过控制垃圾箱3与开闭控制机构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以使得开闭控制机构2与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力,促使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沿轴向运动。控制端沿轴向向外运动,控制污水排放阀1开启,从而实现排污,控制端沿轴向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污装置,用于垃圾箱(3)入料时的内部污水自动排放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排放阀(1),用于连接在所述垃圾箱(3)底部的排污口(301)上并通过开闭以排出所述垃圾箱(3)内的污水,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向外伸出,通过控制端沿轴向的往返移动以实现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开闭控制;开闭控制机构(2),用于通过与所述垃圾箱(3)发生相对位移以推动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沿轴向往返移动从而控制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开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污装置,用于垃圾箱(3)入料时的内部污水自动排放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排放阀(1),用于连接在所述垃圾箱(3)底部的排污口(301)上并通过开闭以排出所述垃圾箱(3)内的污水,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向外伸出,通过控制端沿轴向的往返移动以实现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开闭控制;开闭控制机构(2),用于通过与所述垃圾箱(3)发生相对位移以推动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沿轴向往返移动从而控制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开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控制机构(2)包括固接在垃圾箱周边结构(4)上的固定支座(201)以及设于固定支座(201)上的撞块(202),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撞块(202)匹配设置并通过与所述撞块(202)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力迫使控制端沿轴向运动的驱动块(101),通过所述垃圾箱周边结构(4)与所述垃圾箱(3)之间的相对移动以使得所述撞块(202)与所述驱动块(101)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力推动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控制端沿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控制端对所述污水排放阀(1)的开闭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块(202)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座(201)上;通过对所述撞块(202)的转动调节,以使所述撞块(202)在所述垃圾箱(3)装载过程中通过转动进行避让,以及在所述垃圾箱(3)装载后转动至与所述驱动块(101)相对应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块(202)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座(201)上,所述撞块(202)与所述固定支座(20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撞块(202)转动范围的限位构造(203)以及用于迫使所述撞块(202)悬停于与所述驱动块(101)相对应的区域并弹性缓冲所述撞块(202)与所述驱动块(10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弹性复位缓冲件(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开宇彭文飚魏剑锋邓文程陈跃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