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的冷轧钢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77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的冷轧钢带设备,其结构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开关、电源线、冷却液箱、抽取管和水泵,通过在分流管底端与喷头顶端设置连接装置,经过上连接杆底端设置的连接环插入到下连接杆顶端设置的插槽处当中,再由固定件对下连接杆和连接环进行共同连接,接着,抓附套环转动同时连接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外表面之间进行再次稳固即可,达到了可方便的进行操作安装喷水部件的有益效果;并且在冷却液箱顶端设置过滤装置,回流水经过第二支撑辊底端流入到槽箱当中,再经过滤板进行过滤铁屑杂质,并可抓附把手提起该槽箱进行清理,达到了可方便的进行操作安装喷水部件,并且可方便的对回流冷却液进行过滤的有益效果。

A new type of cold rolling equipment for low alloy high strength st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的冷轧钢带设备
本技术涉及冷轧钢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的冷轧钢带设备。
技术介绍
低合金高强钢,这是一类可焊接的低碳工程结构用钢,其含碳量通常小于0.25%,可较好的冷热加工成型性,良好的焊接性,较低的冷脆倾向、缺口和时效敏感性,以及有较好的抗大气和海水等腐蚀能力,冷轧钢带,是以热轧卷为原料,在室温下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轧制而成,包括板和卷,国内众多钢厂如宝钢、武钢和鞍钢等均可以生产,其中成张交货的称为钢板,也称盒板或平板;长度很长且成卷交货的称为钢带,也称卷板,而在进行冷轧钢带作业时一般都会使用冷却液对压轧处进行冷却,但是现有技术在进行安装喷水部件时操作不够方便,并且无法方便的对回流冷却液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的冷轧钢带设备,以解决在进行安装喷水部件时操作不够方便,并且无法方便的对回流冷却液进行过滤的问题,达到可方便的进行操作安装喷水部件,并且可方便的对回流冷却液进行过滤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的冷轧钢带设备,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开关、电源线、冷却液箱、抽取管、水泵、通入管、分流管、喷头、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支撑辊、第一传动辊、第一工作辊、第二驱动电机、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二支撑辊、第二传动辊、第二工作辊、第二支撑板、左卷取辊、第三支撑板、左转向辊组、第四支撑板、左除油辊组、第五支撑板、右除油辊组、第六支撑板、右转向辊组、第七支撑板、右卷取辊、过滤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底板顶端中部前后两边与第一支撑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开关前端与第一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开关左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冷却液箱底端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底端通过间隙配合方式与冷却液箱进行插接,所述抽取管嵌入冷却液箱右端下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前端中部与抽取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入管底端与水泵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后前两边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入管嵌入分流管后端中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嵌入分流管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底端与喷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前端与第一支撑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后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一驱动电机进行插接,所述第二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一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二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三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一支撑辊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辊部贯穿第二齿轮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前后两端面之间与第一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辊贯穿第三齿轮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工作辊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工作辊贯穿第四齿轮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后端下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齿轮通过转动轴与第二驱动电机前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五齿轮顶端中部与第六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六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七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八齿轮底端与第七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二支撑辊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后前两端下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辊贯穿第二齿轮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前后两端面之间与第二传动辊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辊贯穿第三齿轮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工作辊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辊前端中部贯穿第四齿轮进行插接,所述底板与第二支撑板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卷取辊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分别设置于底板顶端左部二分之一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转向辊组分别设置于第三支撑板上部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底端分别设置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除油辊组分别设置于第四支撑板上部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板底端分别设置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右除油辊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五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板分别设置于底板顶端右部二分之一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向辊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六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板底端分别设置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取辊分别设置于第七支撑板上部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由槽箱、檐框、滤板、连接杆和把手组成,所述槽箱与檐框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滤板设置于槽箱内壁下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槽箱与连接杆左右两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把手设置于连接杆顶端中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槽箱底端通过间隙配合方式与冷却液箱进行插接,所述电源线、水泵、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通过开关进行电连接,所述开关前端面设置有三个按钮且其分别与水泵、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进行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由上连接杆、连接环、下连接杆、插槽、固定件、套环和凸条组成,所述上连接杆设置于连接环顶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杆顶端中部设置有插槽,所述连接环外表面下部通过间隙配合方式与插槽进行插接,所述固定件同时贯穿下连接杆与连接环左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套环均与上连接杆外表面下部和下连接杆外表面上部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套环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凸条,并且套环与凸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杆顶端嵌入分流管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外表面中部设置有海绵层,并且海绵层的厚度为2mm。进一步的,所述檐框底端面与冷却液箱顶端面外围相互平行,并且檐框底端面光滑。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外表面下部与插槽内壁相互嵌合,并且其嵌合的缝隙宽度为3mm。进一步的,所述凸条设置有十二个,并且其等距分布在套环外表面中部。进一步的,所述凸条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层,并且橡胶层外表面设置有条纹状的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端面与放置平面相互平行,并且底板底端面粗糙。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的型号为XQM5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型号为86电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在进行安装喷水部件时操作不够方便的问题,通过在分流管底端与喷头顶端设置连接装置,经过上连接杆底端设置的连接环插入到下连接杆顶端设置的插槽处当中,再由固定件对下连接杆和连接环进行共同连接,接着,抓附套环转动同时连接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外表面之间进行再次稳固即可,达到了可方便的进行操作安装喷水部件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无法方便的对回流冷却液进行过滤的问题,通过在冷却液箱顶端设置过滤装置,回流水经过第二支撑辊底端流入到槽箱当中,再经过滤板进行过滤铁屑杂质,并可抓附把手提起该槽箱进行清理,达到了可方便的进行操作安装喷水部件,并且可方便的对回流冷却液进行过滤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第一支撑板-2、开关-3、电源线-4、冷却液箱-5、过滤装置-6、抽取管-7、水泵-8、通入管-9、分流管-10、连接装置-11、喷头-12、第一驱动电机-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的冷轧钢带设备,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板(2)、开关(3)、电源线(4)、冷却液箱(5)、抽取管(7)、水泵(8)、通入管(9)、分流管(10)、喷头(12)、第一驱动电机(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四齿轮(17)、第一支撑辊(18)、第一传动辊(19)、第一工作辊(20)、第二驱动电机(21)、第五齿轮(22)、第六齿轮(23)、第七齿轮(24)、第八齿轮(25)、第二支撑辊(26)、第二传动辊(27)、第二工作辊(28)、第二支撑板(29)、左卷取辊(30)、第三支撑板(31)、左转向辊组(32)、第四支撑板(33)、左除油辊组(34)、第五支撑板(35)、右除油辊组(36)、第六支撑板(37)、右转向辊组(38)、第七支撑板(39)和右卷取辊(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6)和连接装置(11),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前后两边与第一支撑板(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开关(3)前端与第一支撑板(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开关(3)左端设置有电源线(4),所述冷却液箱(5)底端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底端通过间隙配合方式与冷却液箱(5)进行插接,所述抽取管(7)嵌入冷却液箱(5)右端下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水泵(8)前端中部与抽取管(7)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入管(9)底端与水泵(8)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10)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边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入管(9)嵌入分流管(10)后端中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1)嵌入分流管(10)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1)底端与喷头(1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3)前端与第一支撑板(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4)后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一驱动电机(13)进行插接,所述第二齿轮(15)顶端中部与第一齿轮(14)进行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6)底端中部与第二齿轮(15)进行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7)底端中部与第三齿轮(16)进行啮合,所述第一支撑辊(18)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辊(18)部贯穿第二齿轮(15)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前后两端面之间与第一传动辊(19)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辊(19)贯穿第三齿轮(16)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工作辊(20)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工作辊(20)贯穿第四齿轮(17)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后端下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齿轮(22)通过转动轴与第二驱动电机(21)前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五齿轮(22)顶端中部与第六齿轮(23)进行啮合,所述第六齿轮(23)顶端中部与第七齿轮(24)进行啮合,所述第八齿轮(25)底端与第七齿轮(24)进行啮合,所述第二支撑辊(26)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端下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辊(26)贯穿第二齿轮(15)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前后两端面之间与第二传动辊(2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辊(27)贯穿第三齿轮(16)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工作辊(28)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辊(28)前端中部贯穿第四齿轮(17)进行插接,所述底板(1)与第二支撑板(29)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卷取辊(30)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板(29)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31)分别设置于底板(1)顶端左部二分之一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转向辊组(32)分别设置于第三支撑板(31)上部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33)底端分别设置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除油辊组(34)分别设置于第四支撑板(33)上部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板(35)底端分别设置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右除油辊组(36)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五支撑板(3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板(37)分别设置于底板(1)顶端右部二分之一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向辊组(38)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六支撑板(3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板(39)底端分别设置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取辊(40)分别设置于第七支撑板(39)上部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由槽箱(61)、檐框(62)、滤板(63)、连接杆(64)和把手(65)组成,所述槽箱(61)与檐框(62)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滤板(63)设置于槽箱(61)内壁下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槽箱(61)与连接杆(64)左右两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把手(65)设置于连接杆(64)顶端中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槽箱(61)底端通过间隙配合方式与冷却液箱(5)进行插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钢的冷轧钢带设备,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板(2)、开关(3)、电源线(4)、冷却液箱(5)、抽取管(7)、水泵(8)、通入管(9)、分流管(10)、喷头(12)、第一驱动电机(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四齿轮(17)、第一支撑辊(18)、第一传动辊(19)、第一工作辊(20)、第二驱动电机(21)、第五齿轮(22)、第六齿轮(23)、第七齿轮(24)、第八齿轮(25)、第二支撑辊(26)、第二传动辊(27)、第二工作辊(28)、第二支撑板(29)、左卷取辊(30)、第三支撑板(31)、左转向辊组(32)、第四支撑板(33)、左除油辊组(34)、第五支撑板(35)、右除油辊组(36)、第六支撑板(37)、右转向辊组(38)、第七支撑板(39)和右卷取辊(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6)和连接装置(11),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前后两边与第一支撑板(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开关(3)前端与第一支撑板(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开关(3)左端设置有电源线(4),所述冷却液箱(5)底端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底端通过间隙配合方式与冷却液箱(5)进行插接,所述抽取管(7)嵌入冷却液箱(5)右端下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水泵(8)前端中部与抽取管(7)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入管(9)底端与水泵(8)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10)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边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入管(9)嵌入分流管(10)后端中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1)嵌入分流管(10)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1)底端与喷头(1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3)前端与第一支撑板(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4)后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一驱动电机(13)进行插接,所述第二齿轮(15)顶端中部与第一齿轮(14)进行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6)底端中部与第二齿轮(15)进行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7)底端中部与第三齿轮(16)进行啮合,所述第一支撑辊(18)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辊(18)部贯穿第二齿轮(15)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前后两端面之间与第一传动辊(19)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辊(19)贯穿第三齿轮(16)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工作辊(20)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工作辊(20)贯穿第四齿轮(17)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后端下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齿轮(22)通过转动轴与第二驱动电机(21)前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五齿轮(22)顶端中部与第六齿轮(23)进行啮合,所述第六齿轮(23)顶端中部与第七齿轮(24)进行啮合,所述第八齿轮(25)底端与第七齿轮(24)进行啮合,所述第二支撑辊(26)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端下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辊(26)贯穿第二齿轮(15)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前后两端面之间与第二传动辊(2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辊(27)贯穿第三齿轮(16)前后两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工作辊(28)分别嵌入第一支撑板(2)后前两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辊(28)前端中部贯穿第四齿轮(17)进行插接,所述底板(1)与第二支撑板(29)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卷取辊(30)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春雷王渠刘益平赵付礼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力兰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