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36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8:18
一种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涉及钓鱼辅助用具。现有鱼竿支架及后挂种类繁多,无法适用于多种规格钓竿,导致钓鱼运动成本增加、占用空间大、携带不便。本结构包括左夹体、右夹体、双扭簧、销轴、活接螺丝和旋钮,左夹体和右夹体通过销轴套接在一起,左夹体的中间部位和右夹体的中间部位均向外凹陷,二者之间形成弧形的夹持部,双扭簧套在销轴上,且双扭簧一端簧脚抵在左夹体的内壁上,双扭簧另一端簧脚抵在右夹体的内壁上,活接螺丝上的圆孔套在销轴外且活接螺丝处于双扭簧的两个弹簧体之间,旋钮旋接在活接螺丝的螺杆上,左夹体下端面和右夹体下端面均倾斜设置且左夹体下端面、右夹体下端面和旋钮上端面形成三角形孔。本实用新颖用于支撑鱼竿。

A structure of rear hanging head of fishing rod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
本技术涉及钓鱼辅助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钓鱼爱好者也与日俱增,为应对钓鱼环境及个人喜好的不同,市场上的钓竿按长度规格分类种类繁多,2.4米至13米间十多种规格,由于短鱼竿支架及后挂无法支撑长钓竿,导致市场上的钓鱼辅助用具——鱼竿支架及后挂,其在长度规格型号上同样种类繁多,钓鱼爱好者为适应钓鱼环境必须购买多种长度规格的钓竿,且为不同长度的钓竿配备不同型号的鱼竿支架及后挂,增加了钓鱼运动的成本,同样占用更多空间,携带不便;勉强使用短支架及后挂支撑长钓竿时因杠杆原理为防止钓竿尾部上翘脱离支撑不得不用手或者其他物品扶着,手扶时钓鱼爱好者无法脱手进行其他操作,其他物品配重时挑杆影响手感,影响钓鱼体验,解决这些问题已成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市场上的鱼竿支架及后挂种类繁多,无法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钓竿,导致钓鱼运动的成本增加、占用空间大和携带不便;进而提供一种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包括左夹体、右夹体、双扭簧、销轴、活接螺丝和旋钮,左夹体和右夹体通过销轴套接在一起,左夹体的中间部位和右夹体的中间部位均向外凹陷,二者之间形成弧形的夹持部,双扭簧套在销轴上,且双扭簧一端的簧脚抵在左夹体的内壁上,双扭簧另一端的簧脚抵在右夹体的内壁上,活接螺丝上的圆孔套在销轴外,且活接螺丝处于双扭簧的两个弹簧体之间,旋钮旋接在活接螺丝的螺杆上,左夹体的下端面和右夹体的下端面均倾斜设置,且左夹体的下端面、右夹体的下端面和旋钮的上端面形成三角形孔。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夹体和右夹体均为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夹体的上端和右夹体的上端均向外弯曲。进一步的,所述的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还包括一个卡簧,卡簧卡装在销轴的尾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可以让短支架及后挂支撑长钓竿,无需钓鱼者双手把持鱼竿,且不影响钓鱼时挑杆的手感,钓鱼者可以用一个安装有本结构后挂的支架来支撑多款长度的钓竿,节约垂钓成本,节省空间等好处。附图说明图1为后挂头部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后挂头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后挂头部结构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包括左夹体1、右夹体2、双扭簧3、销轴4、活接螺丝6和旋钮7,如图1所示,左夹体1的下端开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销孔,右夹体2的下端开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销孔,左夹体1上的销孔与右夹体2上的销孔一一相对,左夹体1和右夹体2通过销轴4套接在一起,左夹体1的中间部位和右夹体2的中间部位均向外凹陷,二者之间形成弧形的夹持部,如图2和图3所示,双扭簧3套在销轴4上,且双扭簧3处于左夹体1的两个销孔之间,同时处于右夹体2的两个销孔之间,双扭簧3一端的簧脚抵在左夹体1的内壁上,双扭簧3另一端的簧脚抵在右夹体2的内壁上,如图2和图3所示,活接螺丝6上的圆孔套在销轴4外,且活接螺丝6处于双扭簧3的两个弹簧体之间,旋钮7旋接在活接螺丝6的螺杆上,如图3和图4所示,左夹体1的下端面和右夹体2的下端面均倾斜设置,且左夹体1的下端面、右夹体2的下端面和旋钮7的上端面形成三角形孔。所述的活接螺丝6为M6活接螺丝,旋钮7为M6旋钮。左夹体和右夹体套在销轴上,并可绕销轴转动,由于双扭簧的作用,左夹体和右夹体向两外张开,旋钮可通过旋转自身以活接螺丝为轴上下移动,旋钮上下移动时由于杠杆原理左夹体和右夹体张开角度可增大或减小,将旋钮7沿着活接螺丝6的螺杆向上转动,旋钮7的上表面对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底端产生作用力,从而使得左夹体和右夹体之间的夹角角度变大,进而使得左夹体和右夹体向内闭合,夹持部的口端变小,将置于夹持部内的钓竿固定在夹持部内。本结构适用于不同粗细和不同长度的钓竿。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左夹体1和右夹体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左夹体1和右夹体2设计成弹性材料,当钓竿后端处于左夹体1和右夹体2之间的夹持部时,当鱼儿咬钩时,钓鱼者可用轻微的力量向上抬起钓竿尾部便可克服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夹持力挑起钓竿,无需旋转旋钮7即可将钓竿从夹持部中取出,当完成本次咬钩后,将钓竿尾部轻微用力下压进入左夹体和右夹体之间的夹持部,钓竿重新恢复平衡状态。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左夹体1的上端和右夹体2的上端均向外弯曲并向上倾斜。将左夹体1和右夹体2的上端设计成此形状,利于将钓竿压入左夹体和右夹体之间的夹持部内。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还包括一个卡簧5,卡簧5卡装在销轴4的尾端。为了防止左夹体1、右夹体2、双扭簧3和活接螺丝6从销轴4的轴体上脱出,因此在尾端设置一个卡簧5将左夹体1、右夹体2、双扭簧3和活接螺丝6固定在销轴4的轴体上。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长钓竿用短支架及后挂支撑时,因杠杆原理作用,钓竿尾部会上翘脱离后挂,此时旋转M6旋钮使其上下移动,改变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张开角度,调节到适当角度时,左夹体和右夹体会给与钓竿尾部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其达到平衡状态,阻止钓竿尾部上翘脱离支架,不需钓鱼者用手或其他物品扶着,等待鱼儿咬钩,由于左夹体和右夹体由弹性材料制成,当鱼儿咬钩时,钓鱼者可用轻微的力量向上抬起钓竿尾部便可克服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夹持力挑起钓竿,不影响挑起钓竿时的手感,当完成本次咬钩后,将钓竿尾部轻微用力下压进入左夹体和右夹体之间的夹持部,钓竿重新恢复平衡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夹体(1)、右夹体(2)、双扭簧(3)、销轴(4)、活接螺丝(6)和旋钮(7),左夹体(1)和右夹体(2)通过销轴(4)套接在一起,左夹体(1)的中间部位和右夹体(2)的中间部位均向外凹陷,二者之间形成弧形的夹持部,双扭簧(3)套在销轴(4)上,且双扭簧(3)一端的簧脚抵在左夹体(1)的内壁上,双扭簧(3)另一端的簧脚抵在右夹体(2)的内壁上,活接螺丝(6)上的圆孔套在销轴(4)上,且活接螺丝(6)处于双扭簧(3)的两个弹簧体之间,旋钮(7)旋接在活接螺丝(6)的螺杆上,左夹体(1)的下端面和右夹体(2)的下端面均倾斜设置,且左夹体(1)的下端面、右夹体(2)的下端面和旋钮(7)的上端面形成三角形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竿支架后挂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夹体(1)、右夹体(2)、双扭簧(3)、销轴(4)、活接螺丝(6)和旋钮(7),左夹体(1)和右夹体(2)通过销轴(4)套接在一起,左夹体(1)的中间部位和右夹体(2)的中间部位均向外凹陷,二者之间形成弧形的夹持部,双扭簧(3)套在销轴(4)上,且双扭簧(3)一端的簧脚抵在左夹体(1)的内壁上,双扭簧(3)另一端的簧脚抵在右夹体(2)的内壁上,活接螺丝(6)上的圆孔套在销轴(4)上,且活接螺丝(6)处于双扭簧(3)的两个弹簧体之间,旋钮(7)旋接在活接螺丝(6)的螺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波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渤洋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