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112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舒适性优异、减轻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胸的晃动的效果即减振性优异的文胸。一种文胸(10),其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11)、与前面部的上部相连的左右一对肩带部(12)以及配设于前面部的左右的一对翼部(13),前面部具有配设于穿戴者侧的一对内罩杯部(11a)和配设于内罩杯部的外侧的外罩杯部(11b),前面部具有加强部(17),该加强部(17)具有预定的宽度,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2)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1)之比(S2/S1)为1.2/1~7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文胸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在穿戴状态下进行动作时的胸的晃动的文胸。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不会损害舒适性并抑制在穿戴状态下进行动作时的胸的晃动的效果即减振性的文胸。
技术介绍
在跑步或跳跃等动作时,即使穿戴文胸,胸大幅度晃动的情况也较多。特别是在体育活动等剧烈动作的情况下,其晃动非常大,不仅不舒服,而且也成为胸下垂的原因。作为减轻该晃动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文胸,即,在从罩杯部的局部到翼部的局部的区域中,在主体上配置副翼部,或者在罩杯上下缘配置高应力部,并且配置特定的截面积的肩带部,由此减轻胸的晃动。另外,作为减轻胸的晃动的文胸,开发了许多运动文胸。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运动用文胸,该运动用文胸在前布部的内侧具有乳房外周缘布部,该乳房外周缘布部从上部到两侧包围乳房的外周缘。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运动用文胸,其通过沿着容纳穿戴者的乳房的罩杯部的周缘部,在所述晃动的主方向和与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弹性模量不同的部分,从而能够控制运动时的胸的晃动。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为了减轻胸的晃动,在比罩杯部的胸围顶端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且跨文胸周长的1/2以上的长度的区域中,以层叠于文胸的方式设置加强部。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运动用文胸,其为了支承乳房,以覆盖罩杯的方式形成有能够相对于吊带装卸的压缩板(加强部),通过改变安装压缩板的位置而能够改变用于支承胸的压力。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30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7914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0461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186142号公报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85236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仅通过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副翼部的配置、罩杯上下缘的高应力部以及肩带部的截面积的限定,对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胸的晃动进行减轻的效果并不充分。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为了减轻胸的晃动,在胸的外周缘、罩杯下部及上部等使用伸缩性较低的材料,该部位的穿戴压力经常增高,穿戴舒适性降低。仅通过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述的加强部分,无法充分兼顾舒适性和减轻胸的晃动的效果。在专利文献4中,在跨文胸周长的1/2以上的长度的区域配置有加强部,但在这样的加强部中,在穿戴时,尤其腋下部、脊背侧的穿戴压力经常增高,穿戴舒适性降低。在专利文献5中,以覆盖罩杯的方式形成有能够相对于吊带装卸的压缩板(加强部),但由于压缩板与罩杯在从吊带到文胸的腋下部的范围内分离,因此,在穿戴时,罩杯腋下部经常从身体浮起,对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胸的晃动进行减轻的效果不充分,在当下,还未发现有减轻运动时的胸的晃动的效果较高且即使日常长时间穿戴也不会感到不舒服而能够满足舒适性的文胸。这样,作为日常长时间穿戴的文胸,期望开发出如下的一种文胸,即,能够降低穿戴时的穿戴压力,穿戴舒适性较高,而且即使在进行从较轻缓的动作到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也能够减轻胸的晃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那样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文胸,即,能够降低穿戴时的穿戴压力,舒适性优异,在日常的较轻缓的动作或体育活动等剧烈运动时的所有场景中,减轻胸的晃动的效果即减振性优异。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覆盖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设为内罩杯部和外罩杯部,在外罩杯部和/或内罩杯部设置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加强部,能够在穿戴时从较大范围将胸向穿戴者侧包入,能够实现上述的目的。在此,在覆盖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内罩杯部是指以覆盖左右的乳房的方式与左右的乳房直接接触的前面部,外罩杯部是指以覆盖内罩杯部的方式配设于比内罩杯部靠外侧的位置的前面部。即,本专利技术如下。[1]一种文胸,其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与该前面部的上部相连的左右一对肩带部以及配设于所述前面部的左右的一对翼部,该文胸的特征在于,所述前面部具有配设于所述穿戴者侧的一对内罩杯部和配设于该内罩杯部的外侧的外罩杯部,所述前面部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具有预定的宽度,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2)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1)之比(S2/S1)为1.2/1~700/1。[2]根据[1]所述的文胸,其中,所述前面部的加强部存在于所述外罩杯,所述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4)相对于外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3)之比(S4/S3)为2/1~700/1。[3]根据[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所述前面部的加强部存在于所述内罩杯,所述内罩杯部的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6)相对于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6/S5)为1.2/1~500/1。[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所述加强部在所述外罩杯部或所述内罩杯部中,位于至少比连结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的上边的中点与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的下边的中点的线段的中点靠上部的位置,所述加强部占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上部的至少10%以上的面积。[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将从所述左右的肩带部与所述前面部的连接位置连结该前面部与左右的所述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的曲线分别设为K、K',所述外罩杯部与所述内罩杯部的接合部存在于从该曲线K、K'上的该左右的肩带部与所述前面部的连接位置朝向该前面部与所述左右的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去至少0~50%的位置。[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在所述内罩杯部的外侧具有罩杯支承部,所述罩杯支承部的拉伸应力(S7)相对于所述内罩杯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7/S5)为1/1~500/1。[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该文胸具有在穿戴者的脊背侧连接所述肩带部和所述翼部的背面部。[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该文胸具有副翼部,该副翼部在背面方向上的从所述前面部的局部到所述翼部的局部的区域中与所述翼部重叠地配设,所述副翼部的拉伸应力(S9)相对于所述翼部的拉伸应力(S8)之比(S9/S8)为0.7/1~10/1。[9]根据[8]所述的文胸,其中,所述副翼部配设于所述翼部的外侧。[10]根据[8]或[9]所述的文胸,其中,关于所述副翼部,在以连结所述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与所述肩带部和该翼部的在穿戴者的脊背侧的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在从该线段L上的该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朝向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去0~40%的位置的平面上和/或70%~100%的位置的该平面上,存在所述副翼部与所述前面部、所述翼部、所述背面部、钩部或下带部的接合部,且所述副翼部具有未与所述翼部相接合的区域。[11]根据[10]所述的文胸,其中,关于所述副翼部,在以连结所述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与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的线段L为最长的方式配置文胸,且规定了具有与该线段相同方向的法线的平面S的情况下,在从该线段L上的该前面部的上边的中点朝向所述连接部位的上边的中点去0~40%的位置的平面上和70%~100%的位置的该平面上,存在所述副翼部与所述前面部、所述翼部或所述背面部的接合部,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胸,其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与该前面部的上部相连的左右一对肩带部以及配设于所述前面部的左右的一对翼部,该文胸的特征在于,所述前面部具有配设于所述穿戴者侧的一对内罩杯部和配设于该内罩杯部的外侧的外罩杯部,所述前面部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具有预定的宽度,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2)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1)之比(S2/S1)为1.2/1~700/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13 JP 2017-0475391.一种文胸,其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左右的乳房的前面部、与该前面部的上部相连的左右一对肩带部以及配设于所述前面部的左右的一对翼部,该文胸的特征在于,所述前面部具有配设于所述穿戴者侧的一对内罩杯部和配设于该内罩杯部的外侧的外罩杯部,所述前面部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具有预定的宽度,所述前面部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2)相对于前面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1)之比(S2/S1)为1.2/1~70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胸,其中,所述前面部的加强部存在于所述外罩杯,所述外罩杯部的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4)相对于外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3)之比(S4/S3)为2/1~700/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中,所述前面部的加强部存在于所述内罩杯,所述内罩杯部的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6)相对于内罩杯部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6/S5)为1.2/1~500/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所述加强部在所述外罩杯部或所述内罩杯部中,位于至少比连结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的上边的中点与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的下边的中点的线段的中点靠上部的位置,所述加强部占该外罩杯部或该内罩杯部上部的至少10%以上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将从所述左右的肩带部与所述前面部的连接位置连结该前面部与左右的所述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的曲线分别设为K、K',所述外罩杯部与所述内罩杯部的接合部存在于从该曲线K、K'上的该左右的肩带部与所述前面部的连接位置朝向该前面部与所述左右的翼部的连接位置的上点去至少0~50%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在所述内罩杯部的外侧具有罩杯支承部,所述罩杯支承部的拉伸应力(S7)相对于所述内罩杯未加强部的拉伸应力(S5)之比(S7/S5)为1/1~500/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该文胸具有在穿戴者的脊背侧连接所述肩带部和所述翼部的背面部。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文胸,其中,该文胸具有副翼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筒井康太出口润子木之内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