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901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串行连接并呈矩阵排列的各光伏发电单元和封装于各光伏发电单元外部的封闭盒体,太阳能电池片位于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底部,其受光面与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的小端紧密贴合,固定支架设于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外部并将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支撑固定,构成光伏发电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各个方向的锥形光纤接收其对应的各个方向的太阳光线,不仅可以接收直射光,而且还可以接收漫射光,无需跟踪太阳便可以实现空间大角度太阳光线收集并通过圆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解决现有技术在入射光线偏离聚光器轴心较大时不适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脱离光线跟踪装置独立工作的聚光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有着无限的储能,在开发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是一种非常适合人类开发及利用的能源。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有效能量约6×1017kw·h,而被地球有效利用的不足0.05%,还有极大的开发空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太阳能虽具有诸多优点,但其自身固有的两大短板阻碍了太阳能的开发和广泛应用。首先,太阳发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能量受季节、海拔、纬度等因素影响,最终能够到达地面的平均能量一般不超过1kw/m2,如此低的能量流密度说明太阳能分布较为分散,不适合直接利用。其次,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风云雨雪等气候的影响导致太阳能供给不稳定,存在间断性。多年来,人们为了在保证太阳能清洁性、长久性等优点的基础上克服分散性、间断性的不足,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其中对折射型菲涅尔聚光器与反射型抛物线聚光器的研究较为深入。传统的折射型菲涅尔聚光器具有非常高的聚光比,但是必须要求太阳光线时刻与菲涅尔透镜保持垂直,从而导致菲涅尔聚光器的接收角非常小、汇聚的光斑能量分布非常集中、均匀性非常差,不适合直接用于聚光光伏装置。采用菲涅尔透镜做聚光器时必须为聚光光伏装置配备高精度太阳跟踪器。这一方面提高了聚光光伏装置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自动跟踪系统故障率高,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来维护光线追踪器的正常工作。据统计,目前聚光光伏失效的绝大部分原因源于太阳能跟踪器的失效。传统的反射型抛物线聚光器虽然可以在一定的时限内不需要跟踪太阳,但是由于抛物线的增长趋势可知反射型抛物线聚光器具有非常高的长宽比,因此该聚光器聚光比一般低于70×,否则将失去实际利用价值。通常使用截断法与填充法来改进抛物线聚光器的性能。截断法虽然一定程度增加了抛物线聚光器的接收角,但是也相应减少了聚光器的几何聚光比,实体抛物线聚光器在增大接受角的同时也导致装置重量增加。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技术方案:现有技术1:《OptimizationdesignofhybridFresnel-basedconcentratorforgeneratinguniformityirradiancewiththebroadsolarspectrum》ZhenfengZhuang,Optics&LaserTechnology.Vlume,Argust2014,Pages27-33.该技术方案重新设计了菲涅尔透镜的环形结构,大大改进了聚光器汇聚的光斑在接收面上能量分布的均匀性,但是聚光器的接收角依然非常小。现有技术2:《OpticalmodelingoffourFresnel-basedhigh-CPVunits》Ferrer-Rodriguez,J.P.,SolarEnergy.155(2017)805–815.该技术方案为菲涅尔聚光光伏装置设计了多种类型的二次聚光器,但是菲涅尔聚光光伏装置的接收角也仅仅只提高到-1.7°~+1.7°,且二次聚光器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聚光光伏装置的重量,另一方面聚光更加复杂,大大提高了聚光光伏装置的成本。现有技术3:申请号:201810423387X,申请日:2018.05.06,授权公告日:2018.12.1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聚光无追踪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串联设置并形成阵列的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包括便于组装的具有封闭腔室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汇聚太阳光线至所述封闭腔室内的光汇聚单元,所述封闭腔室内设置有接收经汇聚的太阳光线并进行光电转换的光伏元件;汇流电路,其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形成电性连接并配置为对多个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经光电转换获得的电能进行汇总输出;逆变电路,其配置为将汇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能变换为交流电能;变压电路,其配置为将所述逆变电路输出的交流电能进行电压变换。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安装太阳光线检测以及追踪单元即可实现空间大角度区域内太阳光线收集并转化为电能等优点。但该专利技术利用的是排布在各个方向上的曲面透镜对太阳光线的折射能力从而改变太阳光线的传播轨迹来实现空间大角度光线汇聚收集,但是由于曲面透镜折射能力有限,分布在各个方向上的曲面透镜难以将其对应的太阳光线都汇聚到某一点,因此该聚光器虽然具有较大的接受角,但是实际聚光比较小且光斑过于分散。通过以上的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聚光器收集效率低下,而通过对太阳光线进行追踪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太阳光的收集效率,但随之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结构上复杂难以维护,可靠性差。以上技术方案没有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新颖性;并且以上专利文件的相互组合没有破坏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包括串行连接并呈矩阵排列的各光伏发电单元和封装于各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外部的封闭盒体,各锥形光纤大端对大端、小端对小端由内向外紧贴密排构成整体呈锥形结构且小端朝下、大端朝上的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太阳能电池片位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底部,其受光面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的小端紧密贴合,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外部并将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支撑固定,构成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所述封闭盒体向阳面由透光材料制成,其余部分由不透光材料制成。进一步的,各所述锥形光纤沿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径向由内向外以直径递增的形式设置,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的大端呈外凸的半球形结构,小端呈平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还设有散热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导热胶固定于所述散热片上,所述散热片与固定支架连接固定;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面积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小端的面积一致,所述散热片的面积大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面积。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光纤纵截面母线呈抛物线或直线状,其大端面呈半球面或非球曲面,小端面呈水平面。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光纤由塑料光纤或石英光纤批量拉制而成,所述塑料光纤或所述石英光纤的数值孔径不小于0.5。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光纤包括位于内部的光纤纤芯和包裹于所述光纤纤芯外部的光纤包层,所述光纤包层外壁镀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为90%以上。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盒体向阳面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其余部分由合金材质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能够利用各个方向的锥形光纤接收其对应的各个方向的太阳光线,不仅可以接收直射光,而且还可以接收漫射光,无需跟踪太阳便可以实现空间大角度太阳光线收集并通过圆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解决现有技术在入射光线偏离聚光器轴心较大时不适用的问题;2、采用锥形光纤排列组合而成的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实现了-45°~+45°大角度范围内的太阳光线的汇聚收集,可以在不使用太阳光线跟踪器的情况下,保证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全年平均每天可以有效接收阳光6h以上,解决了聚光太阳能收集装置因使用太阳光线追踪器导致的装置结构复杂、成本提高、装置故障频率高、本身需要耗电等问题;3、利用太阳光线在锥形光纤中全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行连接并呈矩阵排列的各光伏发电单元(1)和封装于各所述光伏发电单元(1)外部的封闭盒体(2),各锥形光纤(7)大端对大端、小端对小端由内向外紧贴密排构成整体呈锥形结构且小端朝下、大端朝上的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太阳能电池片(4)位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底部,其受光面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的小端紧密贴合,固定支架(6)设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外部并将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支撑固定,构成所述光伏发电单元(1);所述封闭盒体(2)向阳面由透光材料制成,其余部分由不透光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行连接并呈矩阵排列的各光伏发电单元(1)和封装于各所述光伏发电单元(1)外部的封闭盒体(2),各锥形光纤(7)大端对大端、小端对小端由内向外紧贴密排构成整体呈锥形结构且小端朝下、大端朝上的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太阳能电池片(4)位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底部,其受光面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的小端紧密贴合,固定支架(6)设于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外部并将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支撑固定,构成所述光伏发电单元(1);所述封闭盒体(2)向阳面由透光材料制成,其余部分由不透光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锥形光纤(7)沿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径向由内向外以直径递增的形式设置,所述光纤光锥光伏聚光器(3)的大端呈外凸的半球形结构,小端呈平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跟踪式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4)的背光面还设有散热片(5),所述太阳能电池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翔穆趁意邓华夏赵世宇杨芳芳张进马孟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