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524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排顶部具有光导板及双玻组件的光伏支架,其中:所述光导板及所述双玻组件沿所述光伏支架顶部朝向依次具有间隔的设置;所述光导板面向所述双玻组件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线的第一区域及可导出光线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探出所述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所述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内。该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双玻组件正表面吸收太阳光线的情况下将太阳光线引导至双玻组件的背表面,使得双玻组件的双面均可以获取太阳光线,充分发掘了双玻组件的发电潜能,大幅度的提升了双玻组件的发电量。

High Power Generation Double Glass Modul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跟踪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
技术介绍
双玻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由于双玻组件的背面同样可以吸收光线并产生电能,与传统的光伏组件相比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因而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目前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现有技术中提升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效率主要是通过在双玻组件的背表面设置反光装置来实现的,反光装置由于受到组件的遮挡,获取的光线较为有限,限制了双玻组件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用以提升双玻组件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发电效率,包括至少一排顶部具有光导板及双玻组件的光伏支架,其中:所述光导板及所述双玻组件沿所述光伏支架顶部朝向依次具有间隔的设置;所述光导板面向所述双玻组件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线的第一区域及可导出光线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探出所述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所述第二区域处于所述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内。具体实施中,所述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设置的多排所述光伏支架,各相邻两排所述光伏支架顶部的所述双玻组件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长时前排所述双玻组件阴影的长度。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光导板的底侧,各排所述光导板与前排所述双玻组件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短时前排所述双玻组件阴影的长度。具体实施中,所述光导板内部具有光导纤维,所述光导纤维的光入射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光导出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具体实施中,所述光导纤维的光入射端及光导出端均垂直于所述光导板的正表面。具体实施中,各排所述光伏支架顶部具有多个所述光导板及多个所述双玻组件,各所述光导板与底部对应的所述双玻组件的宽度相等。具体实施中,所述光伏支架通过双层固定夹具夹持所述光导板及所述双玻组件。具体实施中,所述双层固定夹具的光导板夹持面具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表面呈波浪状。具体实施中,所述双层固定夹具包括侧边夹具和中间夹具,所述侧边夹具具有单侧夹持部,设置于一排中的两侧所述光导板及两侧所述双玻组件的外端;所述中间夹具具有双侧夹持部,设置于一排中的相邻两个所述光导板及相邻两个所述双玻组件之间。具体实施中,各排所述光伏支架包括垂直于光线入射方向设置的多组立柱,各组内包括两个沿光线入射方向设置的所述立柱,各所述立柱具有高度调节机构。具体实施中,所述光伏支架还具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主梁及所述立柱铰接。本技术提供的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包括至少一排间隔设置的光导板及双玻组件,光导板面向双玻组件背表面,可吸收光线的第一区域探出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第二区域处于双玻组件的覆盖范围内,光导板及双玻组件均设置于光伏支架顶部。该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双玻组件正表面吸收太阳光线的情况下将太阳光线引导至双玻组件的背表面,使得双玻组件的双面均可以获取太阳光线,充分发掘了双玻组件的发电潜能,大幅度的提升了双玻组件的发电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双玻组件及光导板的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导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多排光伏支架的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支架顶部设置多个光伏组件及光导板的排列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导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双层固定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侧边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侧边夹具的分解示意图;图9A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中间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B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中间夹具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具体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100系统,用以提升双玻组件100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发电效率,包括至少一排顶部具有光导板200及双玻组件100的光伏支架300,其中:所述光导板200及所述双玻组件100沿所述光伏支架300顶部朝向依次具有间隔的设置;所述光导板200面向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线的第一区域210及可导出光线的第二区域220,所述第一区域210探出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覆盖范围,所述第二区域220处于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覆盖范围内。具体实施中,所述高发电量双玻组件100系统中双玻组件100及光导板200排数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高发电量双玻组件100系统可以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设置的多排所述光伏支架300,进一步的,各相邻两排所述光伏支架300顶部的所述双玻组件100之间的间距在设置时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各相邻两排所述光伏支架300顶部的所述双玻组件100的间距可以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长时前排所述双玻组件100阴影的长度。按此间距设置间距,可以有效避免双玻组件100被前排组件的阴影所遮挡,影响双玻组件100的发电量,当间距等于一年中日影最长时前排双玻组件100阴影的长度时,可以在保证无遮挡的情况下提升该系统中双玻组件100排数的设置,提升场地利用率。即使是北半球冬至日等阴影影响最大的时间,光导板200伸出部分由于前排阴影,没有额外辐射,但由于空间中的漫反射,双玻组件100背面并不会产生热斑效应等对组件不利的影响。具体实施中,第二区域220位置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图2、图4所示,为了避免光导板200对后排双玻组件100产生遮挡,影响后排双玻组件100的发电效率,所述第二区域220可以位于所述光导板200的底侧;进一步的,第二区域220的探出长度,即各排所述光导板200与前排所述双玻组件100的间距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各排所述光导板200与前排所述双玻组件100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短时前排所述双玻组件100阴影的长度。具体实施中,光导板200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所述光导板200内部可以具有光导纤维230,所述光导纤维230的光入射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210,光导出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220。具体实施中,为提升光导效率,如图6所示,所述光导板200内部可以具有多条平行设置的光导纤维230,进一步的,所述光导纤维230的光入射端及光导出端可以均垂直于所述光导板200的正表面。具体实施中,各排内光导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排顶部具有光导板(200)及双玻组件(100)的光伏支架(300),其中:所述光导板(200)及所述双玻组件(100)沿所述光伏支架(300)顶部朝向依次具有间隔的设置;所述光导板(200)面向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线的第一区域(210)及可导出光线的第二区域(220),所述第一区域(210)探出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覆盖范围,所述第二区域(220)处于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覆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排顶部具有光导板(200)及双玻组件(100)的光伏支架(300),其中:所述光导板(200)及所述双玻组件(100)沿所述光伏支架(300)顶部朝向依次具有间隔的设置;所述光导板(200)面向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线的第一区域(210)及可导出光线的第二区域(220),所述第一区域(210)探出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覆盖范围,所述第二区域(220)处于所述双玻组件(100)的覆盖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发电量双玻组件(100)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设置的多排所述光伏支架(300),各相邻两排所述光伏支架(300)顶部的所述双玻组件(100)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长时前排所述双玻组件(100)阴影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220)位于所述光导板(200)的底侧,各排所述光导板(200)与前排所述双玻组件(100)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短时前排所述双玻组件(100)阴影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板(200)内部具有光导纤维(230),所述光导纤维(230)的光入射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210),光导出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22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发电量双玻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纤维(230)的光入射端及光导出端均垂直于所述光导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承军陈创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