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974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包括插座主体、内插芯和可换端子;所述内插芯设于插座主体内部,所述可换端子安装于插座主体和内插芯上;所述可换端子包括安装于插座主体和内插芯上的端子壳体、设于端子壳体内的端子簧片,以及安装于插座主体上和端子壳体顶部的防护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不仅拆装方便,可有效的实现插座内端子簧片的快速更换,操作简单、便捷,而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可有效的降低成本,提升插座的过电流能力和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插头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插座又称连接器、接插件和插头,一般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业界已知,插座端子中内簧一般是不可换或者不易更换的;不可换的插座端子在产品出现问题时,一般无法维修维护,只能直接报废,损耗成本高;而可换的插座端子中内簧的更换往往需要拆开插座的内部部件,不仅操作繁琐,维修时间成本较大,而且容易造成不良。现有技术中,可换端子一般设计为簧中簧结构,或头尾双簧结构,或尾部螺纹连接结构,这种结构虽然有效的降低了插座端子内簧更换的难度,提升了内簧的更换效率,但往往存在温升高、连接不稳定、过电流能力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不仅拆装方便,可有效的实现插座内端子簧片的快速更换,操作简单、便捷,而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可有效的降低成本,提升插座的过电流能力和整体性能。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主体、内插芯和可换端子;所述内插芯设于插座主体内部,所述可换端子安装于插座主体和内插芯上;所述可换端子包括安装于插座主体和内插芯上的端子壳体、设于端子壳体内的端子簧片,以及安装于插座主体上和端子壳体顶部的防护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主体、内插芯和可换端子;所述内插芯设于插座主体内部,所述可换端子安装于插座主体和内插芯上;所述可换端子包括安装于插座主体和内插芯上的端子壳体、设于端子壳体内的端子簧片,以及安装于插座主体上和端子壳体顶部的防护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包括主体部以及与主体部成型为一体的内芯安装部、端子安装部和插座连接柱;所述主体部为中部设有隔层的腔体结构,截面为顶部外翻的“H”型;所述内芯安装部设于隔层底侧,与内插芯的结构相适配;所述端子安装部和插座连接柱设于隔层顶侧,均为空心的圆柱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安装部的外部设有锯齿状凸起,顶部设有上设有法兰凸缘和防护盖防转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壳体为阶梯轴结构,由上往下依次包括上轴、限位肩和下轴;所述上轴与端子安装部相适配,顶部设有防护盖安装部和沉头孔;所述限位肩设于插座主体与内插芯之间,限位肩外部设有扁平防转结构;所述下轴临近限位肩处设有平槽结构,底部设有盲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插座可换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昔斌汤志强黎桂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晨风绿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