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953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源材料与碳源材料,所述硅源材料与碳源材料复合成呈石榴型结构的紧密包覆体,且碳源包覆硅源,硅源紧密分布在碳源的空隙中;所述硅源包括粒径为10‑50um的多晶硅粉、粒径为100‑500nm的晶体硅、粒径为10‑50nm的晶体硅;所述硅源包括等质量份的石墨与石墨烯的混合物;所述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500次的比容量为1214‑1236mAh/g,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93.11‑93.5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纳米硅基材料与碳材料,在复合而成石榴型结构时,由于纳米硅基/碳负极材料本身的振实密度减小,导致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体积比容量降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
,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相比,硅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脱锂电位,且硅的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在充电时不易引起表面析锂,安全性能更好,所以,硅基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碳基负极升级换代的富有潜力的选择之一。但是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有缺点。首先,硅是半导体材料,自身的电导率较低;其次,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会使材料体积发生300%以上的膨胀与收缩,产生的机械作用力会使材料逐渐粉化,造成结构坍塌,最终导致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脱离,丧失电接触,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大大降低。此外,由于这种体积效应,硅在电解液中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伴随着电极结构的破坏,在暴露出的硅表面不断形成新的固定电解质界面膜,加剧了硅的腐蚀和容量衰减。为了改善硅基负极循环性能,提高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通常将硅材料纳米化和复合化。其中,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源材料与碳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材料与碳源材料复合成呈石榴型结构的紧密包覆体,且碳源包覆硅源,硅源紧密分布在碳源的空隙中;所述硅源包括粒径为10‑50um的多晶硅粉、粒径为100‑500nm的晶体硅、粒径为10‑50nm的晶体硅;所述硅源包括等质量份的石墨与石墨烯的混合物;所述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500次的比容量为1214‑1236mAh/g,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93.11‑93.51%。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源材料与碳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材料与碳源材料复合成呈石榴型结构的紧密包覆体,且碳源包覆硅源,硅源紧密分布在碳源的空隙中;所述硅源包括粒径为10-50um的多晶硅粉、粒径为100-500nm的晶体硅、粒径为10-50nm的晶体硅;所述硅源包括等质量份的石墨与石墨烯的混合物;所述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500次的比容量为1214-1236mAh/g,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93.11-93.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为粒径为30um的多晶硅粉、粒径为200nm的晶体硅、粒径为30nm的晶体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粒径为30um的多晶硅粉2份、粒径为200nm的晶体硅6份、粒径为30nm的晶体硅3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500次的比容量为1236mAh/g,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3.47%。5.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粒径为10-50um的多晶硅粉、粒径为100-500nm的晶体硅、粒径为10-50nm的晶体硅按照质量比1-3:5-7:2-5的配比方式,先加入到由质量分数为10-30%的盐酸和质量分数为5-20%的硝酸按照体积比2:1的比例配制而成的酸溶液中酸洗20-60min;再加入到由0.02-0.06mol/L的硝酸银溶液和质量分数为5-10%的氢氟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昱于蕾刘瑾豪
申请(专利权)人:泽晖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