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向东专利>正文

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301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多元醇酯类基础油20‑40份、单酯类基础油35‑55份、醚类基础油10‑30份、抗氧化剂0.1‑0.8份、抗磨减磨剂0.05‑0.08份、清净分散剂4‑10份。通过采用多种酯类基础油复配,在温度为100℃的零负荷条件下,其油膜的厚度变薄,润滑油粘度超低,流动性极大提高,散热性能好,且润滑油的耐高低温性能优异,油温可控,阻力小;而在温度为150℃、转速为10

A low viscosity, wear-resistant and energy-saving lubricating oil for fierce drivin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至600℃。发动机润滑油被誉为汽车的“血液”。发动机润滑油(即机油)渗透在活塞和气缸之间、轴与轴瓦之间,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机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发动机润滑油存在以下缺陷:(1)润滑油渗透在活塞和气缸之间、轴与轴瓦之间,在金属零件与金属零件之间形成一层油膜,油膜具有抵抗压力不破裂,并能保持足够油膜厚度,从而防止磨擦面直接接触的能力。油膜强度反映了在活塞和气缸之间、轴与轴瓦之间的润滑油的附着能力。传统发动机润滑油在温度为100℃的零负荷条件下,其油膜相对厚,但润滑油粘度高、流动性差、散热慢,且润滑油不耐高温导致油温容易升高,阻力大;而在温度为150℃、转速为106转/S的高负荷条件下,由于有压力油膜容易被挤出金属表面,产生磨损,而发动机内的润滑油粘度大,流动性差,不能及时补充上来,磨损更大;尤其经常激烈驾驶、长途高转的情况,比如经常4000转以上行驶,对油膜强度的要求更加高,只有油膜不破才能保护好发动机,如果运转中油膜薄,油膜破裂,发动机磨损会更加大。(2)传统发动机润滑油内会添加抗磨减磨剂来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磨性能,但是现有添加的抗磨减磨剂会发生化学反应,抗磨减磨性能会衰退,让润滑阻力增大;(3)同时由于机油中往往含有硫、磷等元素,会促使某种零件的腐蚀磨损,尾气排放不友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多元醇酯类基础油20-40份、单酯类基础油35-55份、醚类基础油10-30份、抗氧化剂0.1-0.8份、抗磨减磨剂0.05-0.08份、清净分散剂4-10份。进一步地,所述的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多元醇酯类基础油25-35份、单酯类基础油40-50份、醚类基础油15-25份、抗氧化剂0.3-0.6份、抗磨减磨剂0.05-0.08份、清净分散剂5-9份。。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醇酯类基础油选自三羟甲基丙烷酯、季戊四醇酯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单酯类基础油由天然油脂衍生的直链脂肪酸和直链脂肪醇或支链脂肪醇酯化得到的酯。进一步地,所述醚类基础油选自油溶性聚醚。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化剂为无灰复配氧化剂,该无灰复配氧化剂由质量比为1:(0.8-1.5)的苯胺类抗氧化剂与萘胺类抗氧化剂组成。进一步地,所述抗磨减磨剂选自石墨烯抗磨润滑添加剂。进一步地,所述清净分散剂选自烷基酚盐、磺酸盐、水杨酸盐、丁二酰亚胺、丁二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制酯类基础油:将配方量的多元醇酯类基础油、单酯类基础油、醚类基础油边搅拌,边加热升温,混合均匀,得到混合酯类基础油;加入添加剂:依次将抗氧化剂、抗磨减磨剂、清净分散剂加入至混合酯类基础油中,搅拌均匀,边搅拌边保温;自然冷却,即得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进一步地,在配制酯类基础油步骤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8-35转/s,搅拌时间为35-55min;所述加热升温至60-65℃;在加入添加剂步骤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10-35转/s,搅拌时间为15-25min。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润滑油的油膜厚度能够适配不同驾驶条件:与现有的润滑油相比,通过采用多种酯类基础油复配,在温度为100℃的零负荷条件下,其油膜的厚度变薄,润滑油粘度超低(100℃运动粘度的粘度大小为5-6mm2/s),流动性极大提高,散热性能好,且润滑油的耐高低温性能优异,油温可控,阻力小;而在温度为150℃、转速为106转/S的高负荷条件下,由于多种酯类基础油复配使润滑油吸附能力强,油膜不容易被压力被挤出金属表面,抗磨减磨性能优异,尤其适用于长途、高转的驾驶情况、赛车类等极端环境下的激烈驾驶情况。(2)润滑油100℃运动粘度自始至终不变:采用多种酯类基础油复配,多元醇酯类基础油的耐高温极限性能好,单酯类基础油与发动机密封件相容性非常好,醚类基础油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抗磨性能是一般基础油(如一至四类基础油)的3倍,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抗磨性能,三者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减少了对粘度添加剂的依赖,使润滑油具有超强的抵抗粘度衰退能力,从汽车换油开始到下次换油前,一直保持最佳节能粘度(节能粘度大小为5-6mm2/s),一直保持正常的动力输出,在整个换油期内粘度变化非常小,近乎达到0%粘度剪切损失。(3)润滑油的摩擦阻力低:传统发动机润滑油的基础油通常采用一至四类基础油混合而成,由于一至四类基础油的分子结构不规整,让润滑阻力增大,摩擦阻力增大。本专利技术采用全为酯类基础油作为基础油,其分子具有规整的分子结构,让润滑油阻力大幅度减少,显著降低摩擦阻力,调整最佳的摩擦系数;且选用的添加剂上含硫、磷等元素极少,不会对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三元催化器产生影响,尾气排放友好。(4)润滑油抗磨性能自始至终优异: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添加抗磨减磨剂来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磨性能,而石墨烯抗磨减磨剂的加入是物理混合,并不产生化学过程,因而抗磨减磨剂不存在损耗,润滑油自始至终抗磨性能优异,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摩擦系数更低,不会腐蚀磨损零件。而现有添加的抗磨减磨剂多数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抗磨减磨剂随着润滑油使用时间增长,抗磨性能逐渐下降。另外,该石墨烯抗磨减磨剂在本专利技术基础油内的溶解性好,不会产生沉积,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5)润滑油的使用寿命长:在市区内开开停停的驾驶环境下,汽车发动机油换油期从5000公里延长至2-3万公里;在全程高速驾驶的理想环境下,汽车发动机油换油期从5000公里延长至6-8万公里。(6)润滑油的燃油经济性高:在市区内开开停停的驾驶环境下,可以节省燃油10-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多元醇酯类基础油20-40份、单酯类基础油35-55份、醚类基础油10-30份、抗氧化剂0.1-0.8份、抗磨减磨剂0.05-0.08份、清净分散剂4-10份。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包括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多元醇酯类基础油20‑40份、单酯类基础油35‑55份、醚类基础油10‑30份、抗氧化剂0.1‑0.8份、抗磨减磨剂0.05‑0.08份、清净分散剂4‑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多元醇酯类基础油20-40份、单酯类基础油35-55份、醚类基础油10-30份、抗氧化剂0.1-0.8份、抗磨减磨剂0.05-0.08份、清净分散剂4-1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多元醇酯类基础油25-35份、单酯类基础油40-50份、醚类基础油15-25份、抗氧化剂0.3-0.6份、抗磨减磨剂0.05-0.08份、清净分散剂5-9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酯类基础油选自三羟甲基丙烷酯、季戊四醇酯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酯类基础油由天然油脂衍生的直链脂肪酸和直链脂肪醇或支链脂肪醇酯化得到的酯。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醚类基础油选自油溶性聚醚。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满足激烈驾驶的低粘度耐磨节能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罗向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