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818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包括生态带单元,阶梯式蓄水池单元,挺水植物种植单元和生态浮岛单元;其中,生态带单元包括斜坡面,斜坡面的坡度为2%~4%;阶梯式蓄水池单元设置在生态带单元中的斜坡面的下端;阶梯式蓄水池单元具体为依次降低的多层蓄水池,靠近生态带单元的蓄水池深度为150~180cm,靠近挺水植物种植单元的蓄水池的深度为60~80cm,每个蓄水池宽度为60~100cm,每个蓄水池内均铺设有土壤基质。该生态驳岸系统可设置在滨河、滨湖等滨水景观的护岸上,不仅美化环境,还可削减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如原油、SS,COD,TN,TP,NH3‑N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An ecological revetment system for reducing pollutants in rainfall run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景观环境
,尤其涉及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有的绿地、湖泊等逐渐被建筑物及不透水地面所取代,人类活动改变了城市地表结构,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影响到雨水和雨水径流的截留、下渗和蒸发,使径流过程向极端方向发展,加剧了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水污染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城市雨水径流量增大,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受滨水景观设计审美性的影响,多数滨水景观的驳岸忽略了其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使得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如原油、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流到河道、湖泊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旨在解决降雨过程中降雨径流污染河道、湖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该生态驳岸系统可设置在滨河、滨湖等滨水景观的护岸上,可削减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如原油、SS,COD,TN,TP,NH3-N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包括生态带单元,阶梯式蓄水池单元,挺水植物种植单元和生态浮岛单元;其中,所述生态带单元包括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坡度为2%~4%,所述生态带单元用于种植乔灌木和/或地被植物;所述阶梯式蓄水池单元设置在所述生态带单元中的所述斜坡面的下端;所述阶梯式蓄水池单元具体为依次降低的多层蓄水池,考虑每个所述蓄水池中需要种植挺水植物和/或浮游植物,而且每个所述蓄水池还用于储存雨水,因此靠近所述生态带单元的蓄水池深度为150~180cm,靠近挺水植物种植单元的蓄水池的深度为60~80cm,每个所述蓄水池宽度为60~100cm,每个所述蓄水池内均铺设有土壤基质。优选地,每个所述蓄水池的底部均设有直径为20~30cm的渗水孔,在植物净化污水过程中净化的污水可缓慢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和防止污水产生黑臭。优选地,生态浮岛单元包括浮板、不锈钢绳,所述不锈钢绳设在所述浮板的下部,所述浮板的两侧设置不锈钢绳固定在岸边,所述浮板的上部铺设土壤基质,在所述浮板上种植水生植物或挺水植物。优选地,所述阶梯式蓄水池单元具体为依次降低的2~4层蓄水池。优选地,所述阶梯式蓄水池单元为以混凝土和砖块修砌而成。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驳岸系统,可在滨河、湖泊、河道的岸边首先设置生态带单元,生态带单元包括坡度2%-4%为斜坡面,在生态带单元中栽植垂柳、夹竹桃、水杉、等吸附能力较好的乔灌木、地被植物等,通过基质过滤、泥炭净化、生物吸收降低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如原油、SS,COD,TN,TP,NH3-N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使污水中的化学资源转化为生物资源;然后第二部分的阶梯式蓄水池单元,不仅在较大的降雨过程中,短时间内削减降雨径流流量,蓄存一部分降雨资源,从而防止产生内涝积水,还可以对蓄存的雨水再利用,而且蓄水池内种植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可吸附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净化降雨径流;最后在护坡的岸边种植挺水植物和设置生态浮岛进行最后污染物吸附和净化,挺水植物可栽植再力花、荷花等,生态浮岛可栽植鸢尾、旱伞草、千屈菜等,通过相应的自然生物物种多重净化得出具有环保效益的污染物含量较低的水,从而降低河道污染。本专利技术一是通过植物修复净化降雨径流,使得最后污染物含量较低的水流入河道。植物修复属于一项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即通过植物和其他微生物体系实现对污染物、有害物的处理。滨水植物、挺水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本身具有庞大的根系,从而可以在其不断生长的时候直接对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肥料。微生物则对降雨径流的有机氮进行直接分解和转化,再通过植物的收割对其进行清除。水生植物主要是超积累植物,对水环境中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进行吸收,并且能够不会损害自身。二是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阶梯式蓄水池单元,不仅美化环境、净化污水,而且可以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削减降雨径流流量,蓄存一部分降雨资源,从而调节内涝,对降雨资源进行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剖立面图;图2为阶梯式蓄水池单元的剖立面图;图3为生态浮岛单元的放大图;图4为生态浮岛单元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生态带单元;2-阶梯式蓄水池单元;3-挺水植物单元和生态浮岛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参看图1,图2,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包括生态带单元1,阶梯式蓄水池单元2,挺水植物种植单元和生态浮岛单元3;其中,生态带单元包括斜坡面,斜坡面的坡度为2%~4%,,生态带单元中主要种植乔灌木或/和地被植物,生态带之所以设置斜坡面是因为稍微有些坡度,避免道路积水,雨水流到道路上,设置缓坡有利于雨水流向河道;阶梯式蓄水池单元设置在生态带单元中的斜坡面的下端;阶梯式蓄水池单元具体为依次降低的多层蓄水池,考虑每个蓄水池中需要种植挺水植物和/或浮游植物,而且每个蓄水池还用于储存雨水,因此靠近生态带单元的蓄水池深度为150~180cm,靠近挺水植物种植单元的蓄水池的深度为60~80cm,每个蓄水池宽度为60~100cm,每个蓄水池内均铺设有土壤基质。本实施例的生态驳岸系统,可在滨河、湖泊、河道的岸边首先设置生态带单元,生态带单元包括坡度2%-4%为斜坡面,在生态带单元中栽植垂柳、夹竹桃、水杉、等吸附能力较好的乔灌木、地被植物等,通过基质过滤、泥炭净化、生物吸收降低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如原油、SS,COD,TN,TP,NH3-N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使污水中的化学资源转化为生物资源;然后第二部分的阶梯式蓄水池单元,降雨过程中,经过第一部分的降雨先流入第一层蓄水池,说满后自动流入第二层蓄水池,依次类推,不仅在较大的降雨过程中,短时间内削减降雨径流流量,蓄存一部分降雨资源,从而防止产生内涝积水,还可以对蓄存的雨水再利用,而且蓄水池内种植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可吸附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净化降雨径流;最后在护坡的岸边种植挺水植物或设置生态浮岛进行最后污染物吸附和净化,挺水植物可栽植再力花、荷花等,生态浮岛可栽植鸢尾、旱伞草、千屈菜等,通过相应的自然生物物种多重净化得出具有环保效益的污染物含量较低的水,从而降低河道污染。本实施例一是通过植物修复净化降雨径流,使得最后污染物含量较低的水流入河道。植物修复属于一项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即通过植物和其他微生物体系实现对污染物、有害物的处理。滨水植物、挺水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本身具有庞大的根系,从而可以在其不断生长的时候直接对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肥料。微生物则对降雨径流的有机氮进行直接分解和转化,再通过植物的收割对其进行清除。水生植物主要是超积累植物,对水环境中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进行吸收,并且能够不会损害自身。二是设置的阶梯式蓄水池单元,不仅美化环境、净化污水,而且可以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削减降雨径流流量,蓄存一部分降雨资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带单元,阶梯式蓄水池单元,挺水植物种植单元和生态浮岛单元;其中,所述生态带单元包括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坡度为2%~4%,所述生态带单元用于种植乔灌木或/和地被植物;所述阶梯式蓄水池单元设置在所述生态带单元中的所述斜坡面的下端;所述阶梯式蓄水池单元具体为依次降低的多层蓄水池,靠近所述生态带单元的蓄水池深度为150~180cm,靠近挺水植物种植单元的蓄水池的深度为60~80cm,每个所述蓄水池宽度为60~100cm,每个所述蓄水池内均铺设有土壤基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生态驳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带单元,阶梯式蓄水池单元,挺水植物种植单元和生态浮岛单元;其中,所述生态带单元包括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坡度为2%~4%,所述生态带单元用于种植乔灌木或/和地被植物;所述阶梯式蓄水池单元设置在所述生态带单元中的所述斜坡面的下端;所述阶梯式蓄水池单元具体为依次降低的多层蓄水池,靠近所述生态带单元的蓄水池深度为150~180cm,靠近挺水植物种植单元的蓄水池的深度为60~80cm,每个所述蓄水池宽度为60~100cm,每个所述蓄水池内均铺设有土壤基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秋翟光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