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装置及无人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810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的减震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及无人机,其中,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板,其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第二减震板,其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减震板上围绕于第一穿孔固定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用于连接无人机的连接螺柱,连接螺柱朝第一减震板延伸并且穿过第一穿孔,连接螺柱与第一穿孔间隙配合;固定组件,其固定设置于第一减震板上,固定组件朝第二减震板延伸并且穿过第二穿孔;多个第一减震件,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减震板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减震板,多个第一减震件围绕固定组件设置;无人机设置有上述的减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装置及无人机具有拍摄效果稳定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装置及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的减震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无人机。
技术介绍
在无人机行业中,架设于云台的摄像组件拍摄时经常出现画面抖动,水波纹等画面显示问题,严重影响了图像分析识别及用户体验。我们知道云台的摄像组件的画面抖动主要是由无人机的高频振动所引起,因此,目前主要是利用三轴增稳和减震缓冲方案来减缓高频振动的影响,摄像组件的显示倍率越高,高频抖动对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就越大,对于高倍率云台而言如果三轴增稳技术还无法消除画面抖动,目前就只能靠优化减震方案去解决,而无人机的振动扩散,可划分为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的扩散,目前传统的减震主要是缓冲了Z轴方向上的振动,而对X轴和Y轴的没有起到太大的缓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云台减震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板,其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第二减震板,其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板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减震板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二减震板的中心区域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减震板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固定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用于连接无人机的连接螺柱,所述连接螺柱朝所述第一减震板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连接螺柱与所述第一穿孔间隙配合;固定组件,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板上,所述固定组件朝所述第二减震板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多个第一减震件,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板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减震板,多个所述第一减震件围绕所述固定组件的周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固定摄像组件的容置腔,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减震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件连续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体的形状为圆管状,所述第二减震件沿所述连接壳体的圆周方向设置于其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减震件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盖体,所述连接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件沿其自身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卡于所述卡槽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螺柱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减震板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板对应所述减震硅胶件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减震板对应所述减震硅胶件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减震硅胶件的两端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第一固定环扣和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第二固定环扣,所述第一固定环扣卡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环扣卡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件为减震硅胶球。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减震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装置及无人机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通过设置利用第二减震板固定连接于无人机,通过第一减震板固定连接摄像组件,并且在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减震件,减轻无人机传来的振动的影响;其次,第一减震件的变形方向不定,受到任何方向上的振动力均可使第一减震件变形,因此,可缓冲无人机从X轴、Y轴和Z轴方向传来的振动;最后,设置于第一减震板上的固定组件朝第二减震板突出并且穿过第二减震板的第二穿孔,而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间隔设置,即,固定组件的重心位于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之间,在无人机传来高频振动时,上述设计将固定组价的重心维持在第一减震板和第二减震板之间,减低固定组件的摆动幅度,进一步地提升固定组件的稳定性;另外,上述设计也可以使得整个减震装置的体积减小。设置有上述的减震装置的无人机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和飞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爆炸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第一减震板1第一减震件4第一固定孔12第一穿孔11连接壳体31第二固定孔23第二减震板2第二减震件32第一固定环扣41第二穿孔21连接盖体33第二固定环扣42连接螺柱22卡槽321固定组件3凸台3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板1,其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11;第二减震板2,其平行设置于第一减震板1的下方并且与第一减震板1间隔预设距离,第二减震板2开设有第二穿孔21,第二减震板2上对应于第一穿孔11固定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用于连接无人机的连接螺柱22,连接螺柱22朝第一减震板1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第一穿孔11,连接螺柱22与第一穿孔11间隙配合;固定组件3,其固定设置于第一减震板1上,固定组件3朝第二减震板2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第二穿孔21;固定组件3用于与摄像组件连接;多个第一减震件4,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减震板1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减震板2上,多个第一减震件4围绕固定组件3设置,即多个第一减震件4沿着固定组件3的周向设置。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的减震原理如下:第一减震板1通过固定组件3与摄像组件固定连接,具体地,固定组件3穿过第二穿孔21与摄像组件固定连接;第二减震板2通过连接螺柱22与无人机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螺柱22穿过第一穿孔11与无人机固定连接;而第一减震板1和第二减震板2依靠多个第一减震件4连接,当无人机的振动力从连接螺柱22传递至第二减震板2,再由第二减震板2传递至第一减震件4上时,第一减震件4可缓冲该振动力的影响,该振动力经过第一减震件4的削弱继续传递至第一减震板1上,再由第一减震板1传递固定组件3上,进而传递至摄像组件上,第一减震件4可缓冲大部分的振动力,而振动力在依次在不同部件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也会逐步被损耗,因此,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通过设置利用第二减震板2固定连接于无人机,通过第一减震板1固定连接摄像组件,并且在第一减震板1和第二减震板2之间设置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板,其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第二减震板,其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板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减震板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二减震板的中心区域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减震板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固定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用于连接无人机的连接螺柱,所述连接螺柱朝所述第一减震板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连接螺柱与所述第一穿孔间隙配合;固定组件,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板上,所述固定组件朝所述第二减震板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多个第一减震件,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板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减震板,多个所述第一减震件围绕所述固定组件的周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板,其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第二减震板,其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板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减震板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二减震板的中心区域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减震板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固定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用于连接无人机的连接螺柱,所述连接螺柱朝所述第一减震板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连接螺柱与所述第一穿孔间隙配合;固定组件,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板上,所述固定组件朝所述第二减震板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多个第一减震件,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板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减震板,多个所述第一减震件围绕所述固定组件的周向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固定摄像组件的容置腔,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减震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连续设置于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的形状为圆管状,所述第二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致辉陈金颖车嘉兴邓世钱蔡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世纪南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