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792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所述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包括:(1)设定目标区域,并用防渗结构将目标区域与外部隔离;(2)在目标区域利用功能性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所述防渗结构包括聚乳酸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渗结构将目标区域与外部隔离,能够防止植物进行土壤修复的过程中对外界造成的影响,防渗结构以聚乳酸膜制作,在自然环境中能缓慢降解,无需进行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的植物修复是指通过种植优选的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吸收、挥发、分离、降解污染物,恢复重建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景观。然而由于植物修复需要进行比较长的时间,而在实践中有时需要快速对土壤污染进行净化。我们可以先将污染区域的土壤取出,置换为清洁的土壤,然后在特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种植功能性植物,将该污染土壤缓慢修复。利用植物进行土壤修复通常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在修复的初始时期,污染土壤仍然是处于超出安全标准的状态,如果发生渗漏,就可能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防渗结构,最小化在植物修复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包括:(1)设定目标区域,并用防渗结构将目标区域与外部隔离;(2)在目标区域利用功能性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所述防渗结构包括聚乳酸膜。优选地,所述防渗结构位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底部。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为10m~20m。优选地,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铺设有30cm~80cm的洁净土壤。优选地,所述功能性植物属于菊科、十字花科、禾本科或蕨类植物。优选地,所述聚乳酸膜的厚度为0.2mm~3mm。优选地,所述聚乳酸膜中聚乳酸的分子量大于200000Da。优选地,所述聚乳酸膜还包括15%~45%的调节剂,所述调节剂用于调节所述聚乳酸膜的自然降解速率。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剂为淀粉或壳聚糖。优选地,在步骤(2)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的方法为淋洗或热脱附。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防渗结构将目标区域与外部隔离,能够防止植物进行土壤修复的过程中对外界造成的影响,防渗结构以聚乳酸膜制作,在自然环境中能缓慢降解,无需进行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2.目标区域的深度设置为10m~20m,其表面铺设有洁净土壤,避免雨水冲刷污染土壤后扩散到周边区域;3.聚乳酸膜的厚度为0.2mm~3mm,聚乳酸的分子量大于200000Da,以保证在污染土壤得到修复前还能保持防渗所需的厚度和强度;4.通过在聚乳酸膜中添加3%~45%的淀粉或壳聚糖,以调解聚乳酸膜的自然降解速度,适合不同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的土壤以及不同降水量的修复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功能性植物,2-洁净土壤,3-目标区域,4-聚乳酸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1)设定深度为10m~20m的目标区域3,并用防渗结构从底部将目标区域3与外部隔离;所述防渗结构包括聚乳酸膜4,聚乳酸膜4的厚度为0.2mm~3mm,聚乳酸的分子量大于200000Da,以保证在污染土壤得到修复前还能保持防渗所需的厚度和强度;(2-1)在防渗结构上放置功能性植物1,并将污染土壤填满目标区域3的底部覆盖功能性植物1的根系,上方留出深度为30cm~80cm的空隙;污染土壤可以先通过淋洗或热脱附等方法进行预处理,以除去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2-2)在空隙处铺设洁净土壤2;(2-3)经过10年~50年的时间利用功能性植物1使污染土壤自然修复;(3)随着污染土壤修复的进程,聚乳酸膜4也会降解,通常经过50年~70年,在污染土壤修复后聚乳酸膜4逐渐降解完毕;然而根据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植物的吸附能力、种植密度以及生长情况的不同,应当采用降解速度不同的聚乳酸膜4;例如可采用含有3%~45%的调节剂的聚乳酸膜4,当调节剂为淀粉时,可加速其降解,含量越高降解速度越快,而调节剂为壳聚糖时,可延缓其降解,含量越高降解速度越慢,另外采用大分子量的聚乳酸膜4也可以延缓其降解。功能性植物1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和各地的天气状况来选取,例如可以利用菊科的蒲公英、蕨类的蕨菜、蜈蚣草、铁角蕨、野生红苋等来修复镉污染,利用十字花科的印度芥菜、天蓝遏蓝菜、紫花苜蓿等来修复镍污染,利用禾本科的东南景天、紫叶花苕等来修复铅和锌污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设定目标区域,并用防渗结构将目标区域与外部隔离;(2)在目标区域利用功能性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所述防渗结构包括聚乳酸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设定目标区域,并用防渗结构将目标区域与外部隔离;(2)在目标区域利用功能性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所述防渗结构包括聚乳酸膜。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结构位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为10m~20m。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铺设有30cm~80cm的洁净土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植物属于菊科、十字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英李琼王庆熊晓娟宁方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