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结构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模块化家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774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结构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模块化家居,所述模块化结构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一衔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一方向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方向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衔接单元形成连接;和第二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二衔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二方向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方向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衔接单元形成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方向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之间的插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块化结构系统使得模块化家居产品拥有较多的形态和造型,可以较大限度的提高模块化家居产品对空间的利用率。

A modular structure system and modular home with th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结构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模块化家居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化家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化结构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模块化家居。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城市对应的住房资源日益紧张,现代家居空间实际居住面积小已成常态。但现有的空间家居模块化产品形态和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低。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空间家居模块化产品形态和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一衔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一方向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方向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衔接单元形成连接;和第二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二衔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二方向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方向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衔接单元形成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方向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之间的插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结构系统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中各个结构单元的拼接和层级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得模块化家居产品拥有较多的形态和造型,可以较大限度地提高模块化家居产品对空间的利用率,而且具备较强的自由性和延展性,能够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场景中对功能的多样化需求。可选地,还包括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衔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和第三方向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三方向单元通过所述第三衔接单元形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方向单元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之间的插接形成连接。这样,利用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这三个层级中的结构单元自由组合、以及三个层级之间的转化,可以进一步使得模块化家居产品拥有更多的形态和造型,更大限度地提高模块化家居产品对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场景中对功能的多样化需求。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二方向单元上设有第二插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以形成所述第二方向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之间的插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插孔为正八边形孔,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二插孔相适配的棱柱结构。这样,在不影响结构牢固性的前提下,采用正八边形的接口,使接口简单化,不仅方便结构单元之间的组合安装,而且耐久度高,接口不易磨损,能够保证结构单元长期的插接和替换;同时,还提高了结构单元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使得便捷和稳固并存。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上设有第一转动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衔接单元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衔接单元的两端沿轴向设有第一插槽,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插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槽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一插槽相适配的八棱柱结构,所述第一转动部为与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壁相切的球状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衔接单元的端部沿轴向设有第一缺口,适于所述第一衔接单元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转动时避让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单元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换向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衔接单元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模块化家居,其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模块化结构系统和支撑件,所述模块化结构系统通过所述支撑件与墙面固定连接。所述模块化家居与上述模块化结构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块化结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块化结构系统的另一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衔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衔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方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与支撑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组件,11-第一衔接单元,111-第一插槽,112-第一缺口,113-第一隔板,12-第一连接单元,121-第一固定连接件,1211-第一连接部,122-第一转动连接件,1221-第一转动部,13-第一方向单元,131-第一插孔,132-第一换向部,2-第二连接组件,21-第二衔接单元,211-第二插槽,212-第二缺口,213-第二隔板,22-第二连接单元,221-第二固定连接件,2211-第二连接部,222-第二转动连接件,2221-第二转动部,23-第二方向单元,231-第二插孔,232-第二换向部,3-第三连接组件,33-第三方向单元,331-第三插孔,332-第三换向部,4-支撑件,41-安装孔,42-连接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其包括第一衔接单元11、第一连接单元12和第一方向单元13,第一连接单元12与第一方向单元13之间通过第一衔接单元11形成连接;和第二连接组件2,其包括第二衔接单元21、第二连接单元22和第二方向单元23,第二连接单元22与第二方向单元23之间通过第二衔接单元21形成连接;通过第二方向单元23与第一连接12之间的插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与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构单元,以第一连接组件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第一连接组件1中,第一衔接单元11、第一连接单元12和第一方向单元13作为基本的结构单元,第一衔接单元11为衔接型构件,第一连接单元12与第一方向单元13通过第一衔接单元11形成过渡连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连接单元12为连接型构件,用于模块化家具产品的搭建,能够满足模块化家具产品的搭建需求;第一方向单元13为多方向连接型构件,第一方向单元13与第一衔接单元11连接时,第一方向单元13能够给第一衔接单元11提供更多的延展方向。而且,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构成模块化结构系统的两个层级,分别称作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在模块化家居产品的搭建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中的各个结构单元分别在对应的层级中相互拼接、自由组合,且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通过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其包括第一衔接单元(11)、第一连接单元(12)和第一方向单元(13),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2)与所述第一方向单元(13)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衔接单元(11)形成连接;和第二连接组件(2),其包括第二衔接单元(21)、第二连接单元(22)和第二方向单元(23),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与所述第二方向单元(2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衔接单元(21)形成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方向单元(23)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2)之间的插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其包括第一衔接单元(11)、第一连接单元(12)和第一方向单元(13),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2)与所述第一方向单元(13)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衔接单元(11)形成连接;和第二连接组件(2),其包括第二衔接单元(21)、第二连接单元(22)和第二方向单元(23),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与所述第二方向单元(2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衔接单元(21)形成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方向单元(23)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2)之间的插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组件(3),所述第三连接组件(3)包括第三衔接单元(31)、第三连接单元(32)和第三方向单元(33),所述第三连接单元(32)与所述第三方向单元(33)通过所述第三衔接单元(31)形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3)通过所述第二方向单元(23)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32)之间的插接形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2)包括第一固定连接件(121),所述第二方向单元(23)上设有第二插孔(23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121)插入所述第二插孔(231)内以形成所述第二方向单元(23)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2)之间的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盈聂茜兰翠琴叶锦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服装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